分享

古代咏寺诗千万首,但无一首能与此诗相媲美(在读书人的心中,“白月光”)

 你的名字叫流云 2022-01-16

在读书人的心中,“白月光”通常是指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书籍或者知识。这些书籍可能涵盖了各种领域,从科学到戏剧,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度。读书人对这些知识的渴望和崇拜就像是对梦中情人般的情感,既遥不可及又让人神魂颠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知识的追求逐渐转化为对书籍真实内核的理解和欣赏,此时“白月光”的外衣被剥离,展现出书籍内在的真实和魅力

(二

老沙侃文化

2022-01-16 17:26中小学教师

关注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古刹名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大地上。于是,文人墨客又多了一个创作的题材:吟咏寺院。佛教寺院是用来安置佛像、经卷,且供僧众居住以便修行、弘法的场所,宁静,庄严,肃穆,能够令人暂时忘却身外烦恼,净化人的心灵,因此也成为众多不得志文人心灵的栖居之所。隋唐以来,多有诗人直接或间接地涉及这一题材,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作,同时众多寺院也随着诗歌的流传闻名天下。

寺院

灵隐寺

唐 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公元710年,宋之问贬为越州长史,离京赴越。这首诗是他途中经过杭州,游灵隐寺时所作。这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从飞来峰入手,写到灵隐寺本身和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写到诗人出来后的感想和打算。全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灵隐寺

题鹤林寺僧舍

唐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峡州司仓参军,后来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间,情绪极其消沉。然而,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写下此诗。

鹤林寺

宿白马寺

唐 张继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唐代白马寺规模宏伟,香火最盛。安史之乱后,白马寺遭到巨大破坏,张继于“安史之乱”后抵洛,夜宿白马寺,目睹兵燹之残状,触景生情,遂作。作者由景触情,由眼前白马寺的残破情景,联想到当年白马驼经的辉煌过去,触景生情,乱世之中自己羁旅他乡,浓浓的乡愁又扑面而来。

白马寺

遗爱寺

唐 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即是在江州任上,于元和十二年游览遗爱寺有感而作。这是一首景抒情短诗,全诗动中有静,移步换景,通过临溪弄石、绕寺寻花、聆听鸟鸣和流水声描绘出了遗爱寺的盎然生机,勾勒出遗爱寺优美动人的风景,通过“弄”、“寻”、“行”等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处处是泉声

过香积寺

唐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

日色冷青松

在吟咏寺院这一题材上,以上诗作虽均为名家所写,也均为此类诗篇中的佳作,但都不能与下面一首相媲美。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这首诗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诗中每一句,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意境,体现了诗人的心情。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不说“深林”,而用“高林”这个充满禅意的词语,暗颂禅院,烘托了充满禅意的玄妙而又深沉的意境。“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竹径”、“禅房”都是高洁的事物,“幽”、“深”都烘托了幽静的气氛。这是一个多么高洁幽美的环境啊,这不禁令诗人心情舒畅,陶醉其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处呈现的一切,令人心中的一切凡尘杂念顿时消失殆尽。“悦”和“空”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周围万籁俱寂,只有古寺中的钟声,发出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空灵纯净的境界。诗人欣赏幽美的景色,感悟忘却尘世的意境,表现了遁世绝俗的情趣。

曲径通幽处,馋禅房花木深

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代诗歌繁盛,著名诗人层出不穷,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一路数下来,排到常建已经属于第二梯队了。所以人们通常视常建为二流诗人。但是就是这个二流诗人,在吟咏寺院这一题材上,却创造了一流的辉煌。《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的成就,已经没有哪首诗能与媲美,常建也因这首诗而流传千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