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在东晋王朝并称为王谢,是南方著名的世家大族。不过,在东晋中期之前,陈郡谢氏,只是众多不起眼的士族中的一个,并没什么了不起的。 当初司马睿南渡建立东晋的时候,琅琊王氏出力最多,王导联络各方势力,促成了拥戴司马睿的格局,王敦手握重兵,坐镇荆州,成为了东晋王朝成立的军事保障。 这个时候的谢家,还只是琅琊王氏后面的小跟班,谈不上什么名门望族,只能说是毫不起眼。谢安的父亲谢裒和伯父谢鲲只是司马睿身边的参军,并没有立下什么赫赫战功。那么陈郡谢氏,是怎么发达的呢? 一、谢安拖垮了桓温,保住了东晋王朝。谢安是老谢家的帅小伙,谁看到他,都觉得这小子将来肯定能成就一番大业!好家伙,颜值即正义的原理,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由于王导、王濛等人的夸赞,谢安立刻盛名在外,这在东晋那个靠关系搞定一切的时代,是非常有好处的,至少谢安想要做官,只是一句话的事儿。 可人家谢安偏偏是个执拗的人,谁来请他做官,他都不去!为啥呢?当然是想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你见哪个头牌,会随随便便见普通客人的? 司马家虽说是皇族,可当时最没有权势,基本就是个傀儡家族。所以面对他们的征召,谢安就两个大字:不去! 颍川庾氏是东晋著名的外戚大族,当时的掌门人庾冰得知谢安的好名声,立刻也派人去请他到扬州做官,谢安勉强去逛了一圈,随后又跑会稽山里隐居了。 隐居这种事儿是会上瘾的,谢安整天跟王羲之这一类佛系的人待在一起,自己也变得佛系了起来,居然忘了自己是在待价而沽了! 直到有一天,谢安的弟弟谢万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自己跑路了!这对陈郡谢氏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为了保住家族的荣誉和未来,谢安无奈之下,才开始考虑出山做官。 他没有答应司马家,没有答应颍川庾氏,唯独答应了桓温。当时桓温实力正盛,是个顶流人才,谢安跟着桓温混,绝对不会吃亏。 桓温觉得自己很有面子啊,你给我面子,我必然给你面子,这就是大人物的处事风格。因此桓温对谢安别提多好了。 可跟桓温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谢安立刻意识到了一点:这货莫不是要造反吧? 还真让谢安猜到了,桓温胸有大志,就是想凭借战功,推翻司马家建立自己的政权。谢安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果断离开了桓温,跑到了朝中担任礼部尚书,辅佐司马家。 在谢安心里,司马家虽然是傀儡家族,可毕竟是名义上的皇族,为了东晋的稳定,不能轻易废除。 所以在桓温多次要求给自己加九锡的时候,谢安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时间,最终成功把桓温给拖死了!从这时候开始,陈郡谢氏开始走上坡路了! 二、淝水之战,将陈郡谢氏带上了巅峰。前秦的苻坚,在完成了北方统一的工作以后,过了8年无聊的日子。他心里焦急啊,因此忘却了王猛的嘱托,带领80多万大军南征,打算一举消灭东晋。 这个时候的谢安已经担任了尚书仆射、后将军、司徒,和王导的堂侄王彪之共同执掌东晋朝政大权。这还不够,朝廷为了给谢安打气,索性让他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及幽州的燕国诸军事、假节。 好家伙,等于说谢安在这一时期,彻底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绝对是东晋王朝最牛的人物,没有之一。比当年的王导还要牛,这就是陈郡谢氏走上巅峰的标志性事件。 面对前秦80多万大军,谢安并没有慌张,他将自己的侄子谢玄喊来,让他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北府兵。 虽说北府兵的人数,满打满算才8万左右,可北府兵的战斗力相当强悍。谢安举贤不避亲的行为,的确引起了一阵骚动,可谢安却很满意,他对侄子谢玄很有信心。 这一时期,老谢家但凡胳膊腿能动弹的,全都被拉上了前线。谢石、谢玄、谢琰这帮后辈们,都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可你要知道,对方的兵力十倍于己,实力悬殊,这仗该怎么打? 谢玄心里没底啊,出发前的一天晚上,谢玄还特地跑去谢安家询问该怎么打赢这一仗。 谢安倒是有点儿仙风道骨的意思,他表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放心好了! 啥意思?不等谢玄再问,谢安已经驾车和朋友去山里自驾游了。玩了一整天以后,谢安这才放松了心情,笑呵呵地把老谢家的各位将领召集来安排军务。 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陈郡谢氏这帮青年后生们,一个个都立下了奇功。
淝水之战的过程中,谢安依旧镇定自若地和朋友在下棋。等捷报频传以后,谢安还是丝毫没有情绪波动,依旧和朋友下棋。朋友都着急了:老谢,前线到底怎样啦? 谢安淡淡一笑:没多大事,孩子们把敌人击败了而已。 我勒个去,谢安这个镇定自若的态度,简直令人不得不竖起4根大拇指为他点4个赞!其实谢安内心也是狂喜,朋友前脚刚走,谢安后脚就高兴到起飞了。他手舞足蹈地在家里跳舞,甚至把木屐都给跳断了。 淝水之战过后,陈郡谢氏可算是一波肥了,参与者全部加官进爵,直接把陈郡谢氏带上了巅峰。其中:
老谢家,在淝水之战中,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声望。也彻底使得陈郡谢氏,得以与琅琊王氏并驾齐驱。 三、陈郡谢氏为何眨眼之间就走下坡路了呢?陈郡谢氏,虽然在淝水之战后,把自己搞成了南方的顶流豪门。可毕竟根基和琅琊王氏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其结果自然也就不同了。 底蕴上的差距,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结局。除此之外,陈郡谢氏的几位扛大旗的人物,在淝水之战后,也因为不同的原因,相继淡出了核心圈层。 第一,谢安过分爱惜羽毛。 淝水之战以后,谢安的名望达到巅峰,可以说,就连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对其,都只能是抬头瞻仰的态度。 这个时候的谢安,不免有点儿小得意。司马曜让谢安都督15州军事,等于是把军权都交给了谢安,这让谢安有点儿不自在,为啥?因为东晋除了陈郡谢氏,还有很多豪门。 如果陈郡谢氏一家独大,那这些豪门必然会群起而攻之。为此,本该接替桓冲,坐镇荆州的谢玄,也被谢安给拉了回来,同时将荆州还给了桓家。 这么一来,世家大族们没话说了,可司马家对此却很不爽。平衡世家的事情,本该是皇族该干的,为啥需要你谢安插手? 为此晋孝武帝司马曜开始扶持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以此挟制谢安。谢安不想成为桓温第二,所以主动交出了军政大权,跑到广陵去避祸了。 就算后来回到建康养兵,谢安也无法继续染指军政大权了。谢安在关键时刻的退缩,使得陈郡谢氏不复往日风采。 第二,谢玄早逝。 这是令人很伤心的事情,谢玄绝对是老谢家第二代中最优秀的孩子。41岁时,带领他亲自训练的北府兵打赢了淝水之战。 此后更是在北伐中,陆续拿下了青州、兖州、司州、豫州等地,老谢家的未来,绝对是要依靠这位后起之秀的。 朝廷对谢玄也十分倚重,可这位明日之星,后起之秀,却在46岁的时候就病逝了!简直是天妒英才啊,谢玄之死,对陈郡谢氏来说,又是一大打击。 第三,谢家第三代,后继无人。 谢家第一代中,谢安、谢石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第二代里,谢玄、谢琰也是能够挑大梁的人物。可偏偏到了第三代,还真没出现一个有大出息的人。
老谢家第三代的其他人,不是被边缘化,就是跑到深山里做隐士去了,很少有活跃在朝廷第一线的人,这也就是陈郡谢氏衰败的主要原因。 总结:侯景把陈郡谢氏一锅端了。陈郡谢氏虽然混得越来越差,可毕竟有着庞大的联姻关系网,所以就算刘裕建立了刘宋王朝,谢安、谢玄的后代,依旧保留爵位,只是降低了一个等级而已。 所以说到了南朝,陈郡谢氏依旧是世家大族。梁武帝在位期间,自称宇宙大将军的侯景,曾经向他求娶王谢家的女儿为妻。 可梁武帝却觉得侯景出身寒门,王谢两家都是豪门望族,便以他高攀不上为借口,拒绝了这件事。这可把侯景气炸了,发誓要把王谢两家的女人都抓了送给士兵们。 果然,侯景叛乱以后,把梁武帝给活活饿死了,顺便将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的族人一网打尽,实现了当初了愿望。 参考资料:《晋书》、《资治通鉴》 红色的是我又加上去的 ![]() 淝水之战,实质上是托了桓大司马的福。 淝水之战,以及之前小规模战斗,都是桓大司马培养出的人。靠谢安,他完全是躺平状态。谢玄这些人,都是桓大司马军校里出来的。桓大司马,算是当年士族门阀里的一个奇葩了。 |
|
来自: 123xyz123 > 《士族门阀世家科举关陇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