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逆袭的典范——陈郡谢氏家族

 为什么73 2022-05-02 发布于北京

原创 宝树君 宝树子言 2022-05-02 09:45

东山再起、芝兰玉树、谢家宝树、谢庭兰玉、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围棋赌墅、小儿破贼、才高八斗……

很难想象这些耳熟能详、涵文盖武的成语,竟然全部出自一家人,并且这些词语正好见证了这家子的崛起与蜕化,荣辱兴衰的全部过程。这个家族便是东晋时期的陈郡谢氏!陈郡既陈留郡,古称陈国,现今在河南周口太康县境内。谢氏一族的崛起,是集个人努力与家庭教育成功的最好典范。

一、传承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是世族门阀在左右着历史的进程。东晋之前,谢氏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存在。作为周宣王的母舅,著名的申伯,自西周后期周天子赐封地开始,于河南南阳建立姓氏的谢氏一族,其后代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太耀眼的能人出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或许就是《诗经》中的“崧高”,传唱赞美谢氏始祖申伯之功劳。再一个就是在秦末官至尚书郎,封武德将军的谢武,是一名文武双全的人才,且他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其中,他的第十五子谢秉槐,秉承了家学家风,在儒学方面颇有建树,成为西汉初期的儒林郎。同时也官至尚书太尉,关于这个职位,在《汉书》中记载“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所以谢秉槐基本是子承父业,是谢氏一族能文能武的一个例子。

此后谢氏子弟常有文武双全的人才,但作为武将,官阶都不高。例如谢秉槐的大儿子谢堂,在武事方面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将军,而在文事,则官至中大夫。他的孙子谢瑛,则在西汉朝廷担任中郎将,也就是禁军统领的角色。而在此之后整个两汉的二百多年里,谢氏后代便不再继续担任官职,或为平民、或为小吏。

图片

一直来到三国时期,陈郡谢氏创基始祖的谢缵,在当时仅是曹魏朝廷里一个小小的典农中郎将。这个官职,是应当时屯田制背景下,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职务的五品官员。谢缵当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谢衡,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东晋太傅谢安的爷爷,在西晋时期成为了有名的大儒,被封为太子少傅,专门教太子读书。小儿子谢澄后来迁往浙江东山,成为上虞谢氏的创基始祖。

到了陈郡谢氏的第三代,在这个时期,晋朝朝廷世族豪强林立,如颍川庾氏、谯国桓氏等,在众多世族当中,最大的家族便是著名的琅琊王氏。在当时还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这么一句话,王氏的一度达到了与司马家族共治天下的现状。在王氏最高光的时候,谢氏家族仍然没有太多建树。当时谢衡的两个儿子,谢鲲和谢裒(póu),正好就是琅琊王氏的幕府门客。毕竟是天下第一的大世族,许多有才有志之士,都将目光汇聚于王家。而王氏一族却怎么也没想到,正是这两位自家门客的后代,左右了晋廷的局面和发展轨迹。并且还将与王氏家族平起平坐。

二、成名

西晋朝廷在不久后经历了八王之乱,谢家两兄弟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崭露头角,担任参军一职。后来司马家族将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南京,在江东地区建立东晋,史上将这个事件称为“衣冠南渡”。但因为江东原属于孙吴的地盘,百姓对于司马家族的政权一直怀有敌意。因此,司马家也不怎么重用江东的人才。而谢家来自北方中原,且曾经效力于曹魏,相对而言更得司马家的信任。谢裒也借此机会建功立业,晋升至吏部尚书、太常卿等高级职务。

到了谢安时代,作为谢裒的儿子,谢氏一族的地位已经有很大的提升。不过谢安对于入仕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一再辞官,寄情于山水,后来实在躲不过了,选择到浙江会稽的东山投奔族亲,过上隐居的生活。即便如此,名声在外的谢安依旧不断收到邀请,他的影响力甚至盖过了在军中担任中郎将的胞弟谢万。

图片

升平三年(西元359年),谢万领军北伐前燕,但在行军过程中因误判形势而导致自乱阵脚,最终士卒溃败,他也因此事受到惩罚,甚至影响到了谢氏一族的地位。或许是为了维护家族地位,谢安最终选择了出山入仕,此时对他已经年近四十。次年(360年),谢安应但是任征西大将军桓温之邀,担任军中司马一职。当时的桓温,作为桓氏一族的代表,是东晋朝廷的一号权臣。谢安在他的麾下,虽然打了一些小的胜仗,但呆的时间并不久。两年后(361年),或许是因为看透了桓氏一族的野心,谢安以为谢万处理丧事为由,离开了桓温。

在此后的十年间,局势也发生了一些转变,谢安也在这个期间进入朝中担任吏部尚书一职。咸安元年(371年)桓氏一族废黜了司马奕,而立司马昱为帝,改年号咸安。然而司马昱在位不到2年却被桓温给吓死了,司马昱驾崩之后,由年幼的孝武帝司马曜即位,改年号太元。此时,桓温意图谋权篡位,谢安独自力抗才保住了晋廷的安稳,还把桓温给熬死了。谢安也因此收服了各方,升任尚书仆射总领吏部事务,一举奠定了在朝中的地位。

太元二年(377年),此时距离淝水之战还有六年的时间,北方的前秦在苻坚的治理下日益强盛。手握人事大权的谢安,也开始为这场大战做布局。他不顾朝野议论,力荐自己的侄子谢玄出任兖州刺史,以镇守广陵,负责长江下游江北一带的防御工作。谢安自己担任扬、豫、徐、兖、青五州的大都督。侄子谢玄也不负叔父重托,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了刘牢之、何谦等人,并训练出了赫赫有名的北府兵。谢安还不计前嫌,继续任用桓氏一族的人才。

如果说前面还只是在打基础,那么谢氏家族的厚积终于要迎来薄发,一场载入史册的大战:淝水之战即将爆发,而这场大战将成就陈郡谢氏一族的丰功伟业。

图片

太元四年(379年),前秦军队攻破襄阳城,守将朱序被俘。苻坚又派兵围攻彭城,淮南之战就此爆发。谢安在都城建康布防,又令侄子谢玄率五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应敌。谢玄四战四胜,全歼苻坚的前秦军。

太元八年(383年),著名的淝水之战爆发,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全面占领华夏。面对来势汹汹的苻坚和他的大军,谢安不仅没有亲自前往前线,而是身处都城建康,安抚庙堂人心。大战前夕,他安坐家中,气定神闲,从容布防,遥控着这场大战。最终,侄子谢玄只以八万兵力,就击溃了苻坚的百万大军。

当前线大捷的喜讯传来时,谢安当时正在家中和客人下棋。在看过战报后,谢安脸上也没有流露出喜悦的情绪,而是继续下棋。当客人问起战况如何时,谢安才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小儿辈 遂已破贼。”

图片

这场大战,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而且这场战争还相当精彩,打出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些脍炙人口的成语和典故。

淝水大捷之后,谢安命谢玄继续带兵北伐,士气正盛如日中天的北府兵,一举收复了兖、青、司、豫等自从五胡乱华之后被占领的失地,中路和西路的桓冲收复了梁州和益州。多处失地被收复,在谢家的努力之下,将一度退居淮河以南的汉人江山,推进到了黄河南岸,中原地区又重新回归东晋的版图。

图片

在取得如此大成就之后,谢氏家族中先后有四人因功被封为公爵,分别是谢安被封庐陵郡公、胞弟谢石被封南康公、侄子谢玄被封康乐公、儿子谢琰被封望蔡公。至此,“一门四公”的陈郡谢氏历经祖孙四代的百年奋斗,从一个三国时代的五品小官,再到琅琊王氏的幕府宾客,一跃成为与琅琊王氏并肩齐名的世家大族。后来王谢二家的子弟,得益于家族的地位,需身着黑色衣裳,也造就了著名的乌衣巷。

以淝水之战为谢氏家族到达巅峰为标志点,从东晋到南朝时期的200多年中,陈郡谢氏子弟出现史传上的人数共有12代、100余人之多,史称“子弟皆芝兰、风流满《晋书》”。陈郡谢氏的成功,必然是来自于良好的家族教育,家风族道的传承,保证了谢氏一族人才济济的局面。

孝武帝在一次驾临谢安府邸时,在庭院中看到一棵非常雄伟壮硕的大树,便指着那棵大树对谢安说“此乃谢家之宝树也”,以此表达对谢氏一族人才辈出的赞叹。

三、衰落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物壮则老”、“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谢家人自然也懂得这样的道理。谢氏一族的强势崛起,打破了原来王桓等大族把持朝政的局面,也成为了众豪门斗争的对象。即使谢家与王桓二家都有相互联姻,但仍然无法左右这一局面。

太元九年(384年),淝水之战之后的一年,当谢安被桓氏一族挑拨,君臣之间产生隔阂之后。谢安在次年为了顾全大局,主动交出权柄,退出庙堂的斗争,同年八月,六十六岁的谢安逝世。北府兵的创始者谢玄,也在这一事件中主动交出兵权,离开军事前线;叔父谢安逝世后3年,谢玄也离开人世,年仅四十五岁。谢玄的死非常蹊跷,而且也成为了东晋走向彻底衰落的转折点。

图片

谢氏一族不贪恋权力,不借强枝压干,处世刚正不阿,在最顶峰的时候选择急流勇退,成为了后世的佳话。然即便如此,这些行为并未能保全他们的家族。谢氏一族虽选择隐退,却仍然无法在门阀斗争中置身事外,甚至遭到了豪强的定点清算。

隆安三年(399年),距离淝水之战已经过去了16年,距离谢玄去世已经过去11年。孙恩和卢循在浙江会稽起兵反晋,东南的八个郡纷纷响应,震惊朝野。这场起义,直指推翻晋廷,并且重点在于攻击世家大族。叛乱爆发后,司马家依旧信任谢氏一族,希望他们能够参与平乱。谢安的儿子谢琰,以及谢琰的两个儿子谢肇和谢峻前往镇压义军。次年七月,谢琰被孙恩的军队设伏击杀,他的两个儿子也同时遇害,父子三人被全歼。

此后,从谢家北府兵出身的刘裕横空出世,在他的带领下,彻底粉碎了孙恩卢循的起义军。这场历时十二年之久的动乱,陈郡谢氏损失惨重,包括吴兴太守谢邈、南康公谢明慧、黄门侍郎谢冲等人先后遇害。谢氏家族在这场动乱中,被底层民众作为重点攻击清除的对象,家族势力遭到严重削弱。

图片

不仅仅是谢氏,在这场动乱之中,其他世家大族也遭受到影响。刘裕借着这个机会,进一步整顿江山,一举终结了东晋一百年以来的国运,建立起刘宋政权。刘裕的成功,又是另一个寒门弟子崛起的励志故事。

虽说刘裕在这个期间诛杀了不少世家大族的人,但新朝刚立,为了巩固政权,刘裕还是重新启用了谢氏族人。作为北府兵的创建者,谢氏家族仍然存在很高的威望,而且刘裕自身也是从北府兵出来的,对于谢氏一族的品行非常了解。刘裕临死时,还向谢晦、徐羡之、傅亮等大臣托孤,可见其信任程度之高。

刘裕死后不久,谢家子弟还是难逃厄运,手握军政大权的谢晦被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所杀,年仅三十七岁。而在此之前,谢晦的二哥谢瞻就曾经传达书信给谢晦,告知他应该学习先辈们急流勇退的做法,避免葬送性命危及家族。

而在谢晦的此次事件中,果真波及到整个家族。谢晦的儿子谢世休,侄子谢世平、谢世基、谢世酞、谢绍,弟弟谢遁等一干族人也惨遭屠戮,损失惨重。后来,生性放纵、桀骜不驯,经常自称“才高八斗”的谢灵运,也被宋文帝以“叛逆”为由流放至广州,并最终在广州被杀害,年龄也仅有四十七岁。

自三国起至刘宋止,谢氏一族经历了两百多年的荣光,历经八代人,成为了历史上涌现大良人才的家族之一。刘宋之后,谢氏家族回归平庸,或为平民或为小吏。直到南宋末期,谢安的第30世孙,谢叠山延续着谢氏家族的光辉使命,连同文天祥一起抗击外族侵略。抗元失败之后,他守怀抱节,严词拒绝元朝高官厚禄利诱,不愿目睹华夏陆沉而绝食殉国,成为了谢氏家族的另一段佳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