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文性

 宛西衙内 2022-01-17

20世纪60年代,法国当代文艺理论家克里斯蒂娃最早在《符号学:解析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互文性这一术语,并在《小说文本:转换式语言结构的符号学方法》中详细论述了互文性概念的内容。互文性可以理解为两个具体或特殊文本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一文本通过记忆、重复、修正向其它文本产生的影响。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文本的外观都是用马赛克的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情歌》中大量引用了《圣经》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原型,将西方古典文明与现代诗歌有机结合,富含深刻的蕴意。艾略特曾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出,诗人不能超越传统,只能在意识到整个文学传统同时存在的前提下进行创作,这就是诗人创作时必须具有的历史感。《情歌》中出现的多处经典作品和《圣经》用典体现了现在文本与过去文本发生互文性作用,体现了其历史意识的创作原则。诗歌意义的阐发在得到延伸的同时,也由此生发出多种解读的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