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纸上谈兵,看看过去医家的行止修身戒

 栖凤轩2013 2022-01-17

  笔者非修行人,虽然略知道家戒律皮毛,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早年有缘,泡图书馆的时候看到一本古籍,是讲过去行医的人拜师之后要受的十二条戒律,因为已经毕业十余年了,书名已经记不得了,但当初曾原文背诵过,现在发出来给大家瞧瞧。

  据说是药王孙思邈所传,究竟是不是已经无法考证,毕竟古人有认祖宗的习惯,就像《黄帝内经》成书应在战汉之际,但却托名轩辕黄帝。

  闲话少叙,上干货:

医门十二律

世间技艺,不论所宗何道,所愿何果,必有相应不可犯不敢犯不能触之禁忌,此非先贤故作高深而惑后学之心,实乃天道使然,非此不足以得究竟而已。

何故作如此之论?试以“求学”言之。

昌黎先生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传大道,授课业,解疑难,此谓之赐成,其恩莫大,尊师也即世情之所必然,当无疑也。人非生而能全知,然则世间纷纭,岔路歧路多如牛毛,稍一不慎即自堕迷途,无由能返也。是故人不学,不知仪,能指引坦途而成我此生之功果者,非师而何?

师亦人也,受其指引而不尊之,譬如受人之恩而以怨报之,易地而处,作何观想?己若不愿,即不能施之于人也。

人为万物灵长,何由别之?传承而已。“师”之一字,传承之谓,是故尊师也即重道,如是而已。

荀子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贵精诚,锲而不舍,盖人生百年而已,大千芸芸无涯,以有涯之身而求无垠大千之学,岂是容易事焉?是以求学之道,必成乎不惧艰危,不畏疑难,一息尚存,求索不息。

一曝十寒,畏难却步,求学之大忌,三心二意,不求甚解而能学有所成,未尝闻也。

由是而观之,学之首戒,无外乎“尊师重道,精诚求索”而已,无论知也不知,愿与不愿,求学之始,即受此戒;求学也即愿学,愿学即有求学而成之愿,有此愿即受此戒。依此理而言之,受戒非自入牢笼,乃不欲自违其心而已。

再比世间律法,杀人者人恒杀之,此天理之常,亦人情之常,害命谋财,必受重惩,杀人者亦必自诛,是故虽受律法重惩,而夺其生命者非律法,实乃引颈就戮,何所怨哉?刑律大辟,非为杀而杀,实乃戒人莫自误矣。

医家技艺,本传自上古三皇,而后经历代名家沿革完备乃有今日气象,其中要旨莫非“尽终天年”而已,此各人之所愿,亦当为医者之愿,是故医家首戒:勿为含生之害!

人虽有贫富之别,病却无贵贱之分,无论帝王丐者,皆食五谷而生百病之类,医者问病不问人,医家之二戒:一类普同,等身而视。

病为万物之常,普天之下无疾患不到之处,而一身有病,其阴阳内外必当失衡,种种恶相不一而足。医者问病疗疾,需当诊察清晰方能对症用药,亲近臭秽势所必然矣。医家之三戒:臭秽勿避,诊察周详。

人身诸疾,各有来由,致病发病,变化万端,断非一人之力所能全知者,此亦世事之常,是故医家四戒:虚心求学,切勿自满逞强,世间疾患不除,不得息此求索之心,更不能失谦冲之法本也。

一身上下,阴阳表里,正经十二,奇经居八,脏腑通联,微妙莫测,能详察一身诸经各穴肌肉腠理,实乃医术之根源。无有此等奥妙工夫,无非照本宣科而已,便是照方用药,能得一时之功,亦不能知其所以然。医家五戒:未得一身上下清晰了然,洞若观火之工夫,不得坐堂为医!

疗疾若用兵,《吕氏春秋·慎小》有云: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不得不察也。用兵如是,用药亦如是。为医者之愿,求病家能尽享天年,不得不慎重,若是疾患加于亲眷之身,尔当如何?必定如履薄冰,慎之又慎,我身与他人之身何别,我之亲故与他人之亲故何分?是故医家六戒曰:病家如亲,莫辞劳苦,审察周详!

贪功急躁,必致诊察不详;虽曰病宜速救,亦需临事不乱,从容自若;更不得因病家哀哀呻吟,困苦万状而乱方寸,因一时恻隐而坏病家生缘矣。是以医家七戒曰:慈心恻隐,方寸安宁;勿扰勿乱,不听不闻!

医家非仙家,亦有生计所需,医道虽曰救苦,亦可依此而自活。然则医术亦不同于世间他技,日日所见,无非于重重疾苦中艰难求存之病家,为生为命,非同等闲,挟技自肥实非仁恕之道更违医家本意。

至可恶者,疗疾不去其根,希图病家再求诸己而谋厚利;更有甚者挟技久拖病家,谋取重利,实令人神共愤。医家八戒曰:疗疾去根,勿贪财货;不从吾志,非吾传人!

重疾大患,欲求痊愈,必非一时之功所能致,时日久延亦所难免,然则药石取制不易,必交易而能得,是故珍药难求,其价亦非等闲所能承受。医家当体民生,恤怜病家,用药处方,不可轻用珍药。

医家九戒曰:用药贵贱不贵珍,无论何时何地,皆需详察病家贫富,能以贱药奏效则绝不可妄用珍药;若积重难返,非珍药不能收效,亦不可久用,更不可借珍药图利,如是大损阴德,医家不可不知!

气分阴阳,药有内外,针砭药石,此有形外药也;至于无形内药,非神而明之不可得微妙,然则要而言之,无非良言纾困,暗察病机。

何故作此说?

盖发病之先,其心先病,而后由神及形,发之于外而已。再者,病家疾重,神沮而气衰,譬如赤子之柔弱,虽一指之微力亦能重加其疾,致人于死。故尔病家入门之时,望闻问切之中,应善言宽解其心,以助药石之功也。

医家十戒曰:接待病家,外松内紧;安定自若,和气相迎;神安气定,扶其正气;麻木酷冷,医家大忌!

普天之下,无人不病,发与未发而已,此乃天数之常,不足为怪。正如前言,疾患未发,其心先病,心若不正,则恶疾相随。是以病虽万变,而病家之心,更是变幻无穷,或久病不愈,心火虚亢,口出恶言,毁骂医家;或疾重难愈,神沮气弱,战战兢兢,滥言不治;或疾患私隐,不欲人知,讳疾忌医,抗拒用方;或遇恶医,不恤苦厄,久拖病家,虚耗其财,不信医嘱;或病家亲眷,不耐琐碎,丧亲悲痛,行止乖戾。如是等等,不可尽述。

医家若遇之,切勿妄动无明,甚而拒病家于门外,实非医家慈心所当为也。医家十一戒曰:虚怀若谷,坦荡能容,处变不惊,清净自守!

医家之术,非等闲技艺,非大恒心大毅力不能学也,非大慈心大胸怀不能行也,处处微妙,难测际涯。更如前言,世间诸疾,变化万端,非一人之力所能全知,不可妄言唬人,以高其名也。医家十二律曰:心口相对,内外如一;守信恒行,勿违初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