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方】天津《听京剧,胡说唱腔--我的唱片之四十四》作者:申力 主播:喜洋洋

 远方诗歌文化 2022-01-17

20

22

作者:申力

主播:喜洋洋

编辑:小鹿

听京剧,胡说唱腔

--我的唱片之四十四

 HAPPY NEW YEAR 

在欣赏京剧的时候,主要是听他的唱腔,总会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各个流派的唱腔上。

任何一个京剧流派的唱腔,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演唱者独创的精神,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越剧演员袁雪芬的唱腔,是在王杏花唱腔基础上形成的,后起之秀戚雅仙、吕瑞英、金采风、张云霞又继承了袁雪芬的精髓,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京剧,是清道光年间,在“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的基础上,与湖北汉调相融合,吸收昆曲、梆子等地方戏曲综合而成的,当初的京剧老生的唱腔,程长庚的腔调近似徽调,于三胜的唱腔又接近汉调,京剧唱腔很不统一。

谭鑫培,则将程长庚、于三胜的唱腔融为一体,博采众长,形成了别具风味的谭派唱腔,风靡一时,曾有“有书皆作抒,无调不学谭”,可见其深远,后来,谭门的子弟,在某种程度上青出于蓝,如余叔岩、言菊朋等,还有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周信芳也拜过谭鑫培,周信芳的唱腔与谭鑫培的风格迥然不同,谭鑫培是婉约派的话,周信芳却是豪放派。

京剧到了清代末叶,艺术流派以老生为中心,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谭鑫培,到了二十年代前后京剧才逐步在民间扩大影响,这一时期,出现了以杨小楼为代表的武生派,余叔岩为代表的老生派,兴起了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名旦,几大门派互相吸收各自的精华,共同发展,呈现了鼎盛的局面,促进了旦角的发展,从老生为中心,转为以四大名旦为中心。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梅、程、荀、尚四大旦角的带动下,老生行当中出现了高庆奎的高派、言菊朋的言派、麒麟童的麒派,马连良的马派、谭富英等派,花脸当中有金少山金派、郝寿臣的郝派,解放后,几大门派继续发展,新生了老生中的杨宝森的杨派、旦角中张君秋的张派,赵燕侠的赵派、花脸中裘盛戎的裘派、袁世海的袁派。

一个优秀的流派唱腔,具有灵活多变的可塑性、恰到好处的适应性,通过多种变化来塑造各种不同人物的音乐形象,保留其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恰到好处地适应各种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感情,越剧中尹桂芳演的贾宝玉,唱腔秀丽温存,细腻柔美;屈原的唱腔,气宇轩昂、凝重大方,何文秀的唱腔,纯朴流畅,幽默舒展……为了加强流派唱腔的适应性和表现力,尹桂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唱腔唱法,博取众长,在屈原的唱腔里,吸收了京剧中某些老生的因素,加上绍剧中激越高亢的音调,给尹派唱腔增加了苍劲浑厚的表现特点,正在听的《哭牌算命》 中还借用了苏州弹词,杭州“武林调”中的音调,唱腔悦耳动听,栩栩如生,富有浓郁的喜剧色彩。

京剧中程派的唱腔,柔中带刚,含有一种锋利之感,唱腔中,带有古代妇女的反抗精神;梅派的唱腔,柔润宽亮,朴实中见秀丽,唱腔,适合雍容华贵这类人物;京剧传统剧目《四进士》中舍己为人、不畏强权的宋士杰,不同流派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基本相同,但是,麒派的宋士杰老而辣,马派的宋士杰老而滑,麒派的唱腔,老而辣更能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马派的唱腔潇洒华丽,有点滑头,比麒派的唱腔差了一些,不过在《借东风》中诸葛亮的形象,清秀洒脱的马派就比苍劲铿锵的麒派较为帖切。

一个剧种,流派唱腔越丰富,生命力就越强,表现范围越广泛。

虎年虎虎生威

作者

主播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