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发现河南 ‖ 还未终结的曹操墓真假之辨,正在构建的安阳文旅新格局

 方塘智库 2022-01-17

文丨王双双(方塘传媒《重新发现河南》主编)

1998年4月,安阳县农民徐玉超在地里取土烧砖时无意中发现一块墓志,该墓志青石为质,上书126个字。然而,就是这126字,11年后,成为发现、发掘、研究和确认曹操墓的关键线索和证据,同时,也一度成为“真假曹操墓”的争论焦点。

这块墓志便是《鲁潜墓志》。

1

十二年曹操墓真假之辨

   

2021年12月27日,安阳市举行了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推介会暨曹操高陵考古和历史研究新成果学术研讨会,并宣布了“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计划于2022年5月1日全面对外开放”这一重大消息。

该消息一经宣布,便引起了许多人的讨论。

事实上,自12年前“在安阳西高穴村发现曹操高陵”的消息首次公之于众,围绕“曹操墓真假”而展开的争论便从未断过。在此期间,每当“安阳曹操高陵遗址”有什么新动态,都会引起一波“真假曹操墓”的讨论高潮。

曹操是我国著名的历史人物,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文韬武略俱佳,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关于其墓葬之地,最初并不是秘密,《三国志》中有一篇曹操的“遗令”,清楚的记载了其去世后墓葬的地方、规格:“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即葬在邺城西边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不封土不建陵。

并且,唐朝许多诗人路过邺城时都曾留下祭拜曹操的诗篇,例如王勃的“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刘禹锡的“日映西陵松柏枝,下台相顾一相思”,沈佺期的“朝望西陵墓,夕望西陵墓。望望不复归,明月又十五。”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曹操的墓址是清楚的。

但是,宋朝之后,曹操的形象急转直下,后来,伴随着《三国演义》的流传,曹操白脸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此时,曹操的墓址已经成谜,甚至,民间还流传着“七十二疑冢”的传说。

直到2009年12月27日,“在安阳西高穴村发现曹操高陵”的消息如石破天惊,引爆整个社会,一些住在附近的村民或忠实的三国粉丝,纷纷争相前往,想要一睹曹操“真容”。而与他们一同而来的,还有铺天盖地的质疑声。

尽管该消息是经中国考古学界相关学者确认,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的,但依然有许多学者、专家以及社会人士对此表示不认可。例如考古学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徐苹芳,魏晋南北朝文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著名三国文化研究专家方北辰,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江苏省考古学会会员倪方六等,他们分别从墓主、地域、位置、礼制、专业等各方面提出质疑或看法。

当然,也有许多专家支持安阳西高穴村发现的墓陵就是曹操墓,这些专家很多来自于考古专业。例如曹操高陵考古队队长潘伟斌,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朱岩石,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站站长钱国祥等。他们从陵墓形制、出土文物的特征、出土男性遗骨的年龄,以及带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等角度,认定该墓墓主就是曹操。

一时间,关于曹操墓的真假之争,甚嚣尘上。

2010年6月11日,安阳曹操高陵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但质疑者的声音并未就此打住。2010年8月21日,由学者倪方六发起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在苏州举行,全国各地的23位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反驳,认为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并要求取消曹操墓 “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资格,国家文物局应再派专家深入现场调查。

金石研究专家李路平在会上发言表示,证明曹操墓详细方位的《鲁潜墓志》和带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慰项石均为现代伪造。认为《鲁潜墓志》中的“年”字与“岁”字,不符合当时的隶书书写规范;而针对曹操墓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前两者错将“武”字的“止”写作了“山”,后者“武”字的写法与《鲁潜墓志》中第一个“武”字的写法如出一辙,错把“止”部写成“之”部。

历史学者林奎成则认为出土文物“魏武王”的称法有违礼制;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博导、魏晋文学研究专家黄震云认为曹操墓中的画像石乃是现代工具之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魏晋史博士张国安认为,从墓葬形制来看,曹操墓与其子曹休的墓是同等规格,这也不符合礼制……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综合自身研究成果,对当时流行的质疑声音进行了回应,并表示,曹操墓不可能造假。

首先,通过对石碑上皮壳、土垢、水垢等痕迹的分析,否认石牌造假;其次,找出文献,例证“魏武王”的称呼古而有之;再者,针对于“武”字的写法,考古专家郝本性表示,在东汉晚期至魏晋南北朝这一动乱的历史阶段,碑的别字特别多,“就好比甲骨文,在100多年前,谁都不知道有这种文字。但不知道并不代表就可以断定它根本不存在?”

针对质疑者提出的《鲁潜墓志》的文字跟曹操墓石牌字体相近,乃同一人造假所出。唐际根表示,墓志内容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衡量墓志的初始阶段;并根据图片对比指出,鲁潜墓志的字体同曹操墓石牌字体有很多差别。

2013年5月,曹操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曹操高陵及邺城遗址入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201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曹操高陵2016-2017年度考古发现,曹操遗骸基本被确认。

1月5日,曹操高陵考古队领队潘伟斌在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通道”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信心满满地表示:“由于多次被盗,很多人担心我们的展览能否证明这就是曹操墓,在此,请大家放心,我们的证据完全足够支撑起这一科学论断,通过参观,观众一定会有自己的全新判断。”

2

安阳文旅发展的新想象空间

   

在我们看来,站在新的时间节点,抛开关于曹操墓的真假之辨,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的对外开放,安阳的文旅格局或将迎来一次新的重塑。

安阳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据公开报道显示,安阳市现有人文类旅游资源达1700余个,自然旅游资源达600余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71处等。

2021年发布的《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十三五”期间安阳文旅产业总结到,“文旅产业发展蓄势待发,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9亿人,旅游总收入1881.2亿元。”

结合安阳各大文旅景区的游客人次、旅游收入以及网络传播指数,目前,安阳文旅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块——以林州为主的西部区域和以市区为主的中部区域。

先看以林州为主的西部区域。据公开报道,2020年春节期间,安阳(含滑县)共接待游客147.59万人次,旅游收入7.06亿元,其中,林州市接待游客93.85万人次,旅游收入3.58亿元,分别占据全市总数的63%和51%。

林州市的主力景区是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以2016年国庆长假的数据为例,红旗渠景区接待游客6.776万人次,旅游收入367.71万元,太行大峡谷景区接待游客8.214万人次,旅游收入531.1万元。剩余部分,大多是以太行山水为载体的中小型景区。

以市区为中心的中部区域主要是殷商文化游和古城文化游。自2006年申遗成功,殷墟便成为安阳的头部景区。2009年,坐落于安阳人民大道东段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与殷墟东西相望,也成为每一个来安阳旅游的人必到的打卡之地。

殷墟博物苑和中国文字博物馆中间,便是安阳老城区的所在。近年来,安阳围绕老城复兴打造了网红仓巷街、县前街两个特色街区。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春节期间,两个街区共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

除此之外,以滑县道口古镇为主的南部区域、以汤阴岳飞庙为主的中南部区域、以龙安彰武小南海为主的西部区域的旅游市场也在逐步发展。但这些景区景点由于距离市区较远,且景点较为单一,产业开发也较为薄弱,在品牌构建和运营方面不够强势,目前还无法与前两大区域相提并论。但作为安阳文旅大盘的一部分,在满足本地游客和周边城市游客的旅游需求方面,还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曹操高陵的出现,恰好填补了安阳北部文旅资源的空缺。

据媒体报道,曹操高陵将全面打造为三国文化遗址公园,用于三国文化和汉魏历史的研究,将于今年开放的曹操高陵博物馆,主要用于曹操生平事迹和文物展示。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庆柱担任该博物馆名誉馆长,执行馆长一职则面向全国公开招聘。

目前,博物馆已进入布展阶段。

与大部分博物馆的文物展不同,该博物馆文物展会尤其突出现场感。安阳县西高穴“曹魏高陵”发掘主持人潘伟斌曾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一些博物馆的文物展大多比较传统,我们这个文物展,将是360度全方位展示,背景介绍、使用方法、功能介绍,以及能够反映出来当时葬制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些在其他博物馆可能是看不到的,内容相对丰富一些,用语通俗,观众在现场能够一看就懂。”

在我们看来,针对于曹操高陵进行的资源开发和研究,不仅蕴含着非常高的学术价值,更蕴藏着十分巨大的经济价值。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文博市场发展迅速。《博物馆蓝皮书:中国博物馆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19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27亿人次,同比增长17.53%。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我国7天达到了4.15亿的旅游人次,其中40%以上旅游人次走进了博物馆。

以河南博物院为例,2021年,河南博物院上榜清明十大热门景区,排名第二;其开发的文创产品——考古盲盒,曾创下5天线上销售额超50万的战绩。由此可见,文博市场的春天已经到来。

目前,安阳共有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等各博物馆、纪念馆16个,在此背景下,曹操高陵的开发和其博物馆的建造,将成为安阳文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安阳文旅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一方面,曹操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化IP,拥有强大的民众基础。其充满故事性和传奇性的人生经历,为其文旅产业开发赋予了无限可能。在从IP迈向超级IP的过程中,曹操高陵有着许多其他文旅资源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

所以我们不难想象,曹操高陵博物馆一旦对外开放,对安阳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建设会起到多大作用。

首先,伴随着曹操高陵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治理一定会得到加强。曹操高陵距离漳河非常近,据河南商报报道,曹操高陵环境整治范围约40公顷,投资估算1.978亿元,主要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改造、环境景观、环境绿化、生态停车场建设等治理任务。

另外,曹操高陵的开发建设也会对当地的产业生态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原先外出务工的村民,将有一部分留在家乡构建曹操高陵“吃住行游购娱”的某一环节。在我国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文旅资源的开发,绝不仅仅是“资源”变“景区”这么简单,尤其是考古类的文旅资源,必须将此类资源从文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开发,才能让资源“活”起来,乃至“火”起来。

最后,2006年殷墟“申遗”成功后,2007年安阳市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3万多人,全年旅游综合收入首次超过40.27亿元。所以,我们不妨期待一下,曹操高陵博物馆开放后,或将给安阳文旅市场的成长带来更大突破,并可能引发安阳甚至是整个豫北地区文旅发展格局的重塑。

参考资料:

1,《全国23名学者质疑曹操墓造假 将公布证据(图)》 来源:扬子晚报 链接:https://news.qq.com/a/20100823/000297.htm

2,《社科院学者回应曹操墓三大质疑:绝无造假可能》 来源:京华时报 链接:https://news.qq.com/a/20100829/000079.htm

3.《河南文物专家逐一反驳曹操墓造假质疑》 来源:大河报 链接:http://zhuanti.hebnews.cn/2010/news/2010-08/27/content_615105_2.htm

4.《河南安阳推29家免费景区 以旅游消费促经济循环》 来源:中国新闻网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162627802703401&wfr=spider&for=pc

5.《安阳文旅事业步入快车道 》来源:安阳日报 链接:http://www.sohu.com/a/471033598_134149

6.《2022年5月,安阳曹操墓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来源:澎湃新闻 链接:https://m.gmw.cn/baijia/2021-12/28/1302739695.html


编审:袁媛丨编辑:徐丰超丨设计:孙月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