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院开设的中医馆是中还是不忠 优势却成了劣势 如何经营不下去

 大老板商道 2022-01-17

中医改革每次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既要文化体制内没有外行,也要中医体制外的内行不去影响中医文化体制本身,那么这样至少就会给中医创新发展,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不过现在看来,我们的情况似乎完全相反,决策层没有懂中医的,体制内的人都着急大干一番,却不知道中医药市场是个什么情况,市场第一线的哪怕是电商,操盘产品的并不懂的医生个人IP如何包装,很容易破坏中医体制本身。前一段时间大家也有看到了,什么首都医院全体医生下线的悲剧,中医院的中医体制和所谓的商业模式接触是不是很搞笑的悲剧。

文章图片1

许多中医院借助中医药医改风口,也开始纷纷擦掌试水中医馆,医馆长总体上是接触了具有代表性的几家这样的医院想开设中医馆的,基本是不欢而散,不过转身来看,这些耗材耗人耗力的实体中医馆,有这么好的天然条件,做不起来,作为中医爱好者也觉得实属遗憾!

文章图片2

一个是民营医院,觉得自己实力没有问题,团队营销能力没有问题,不听劝阻,于是就在自家医院里面接待大厅开设了第一家中医馆,毫不夸张的说,富丽堂皇,自己的房子,又不需要房租,医生满员,有时候院长亲自上阵,以其能做出好的示范,其结果是,不伦不类,医生们开药开习惯了,没有设备不会看病了,再加上,在医院本身内部开设的中医馆,搞乱了以前的主营业务,闹得不知所以然,闹得患者也不知道如何抉择了,一年后,从医院转出,开设了新的医馆,依然如故,一脸迷茫,医馆长也就是看着觉得惋惜。

文章图片3

另一个是最为权威的中医院属于级别比较高的,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以免涉及别人的隐私,通过司机与医馆长联系,让我去医院聊聊关于中医馆的开设问题,医馆长表示拒绝邀请,很简单的问题,我并不清楚他们的整体规划措施,聊也是无意义的结果,所以就拒绝了邀约,过了几天院长打电话说准备来找医馆长,医馆长觉得院长的想法过于笼统,依然拒绝,要求投资人,院长以及他们的团队来谈,他们以我牛哄哄为理由,不同意,见投资人,医馆长也是笑了笑,祝福他们能做好医馆吧。医馆长知道,一人之力是无法,改变这种体制内的人的傲慢的,只能让市场给他们一个教训,毕竟事教人,一次就够,人教人,气死人的老话。

文章图片4

还有一个中医馆是在医院内部设置的,管理医院内部的医馆负责人是中医药组的一个科室主任,年纪不大,但是他很难维持起来一两千平方面积的纯中医馆,单靠康复,针灸,这种传统技能,既没有科室医生愿意来坐诊,有没有技术能力很强的业务能力,还不能自主,的确对于科室主人来说,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不过医馆长也是告之其放弃雄心壮志,这家医馆本来就不是来运营的,只是为了做做脸面而已,别太当真,安慰安慰了主任,也就算了。

文章图片5

医院建设中医馆是没有认清形式,中医药的改革,改的不仅仅是体制,改的不仅仅是框架结构,改的也是文化素养,改的也是商业市场,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医院已逐步从单纯福利公益性性质向福利性与经营性性质转变。医院内部管理还是沿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方法手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上靠“皇粮”,下等病人上门的“官医”作风。

文章图片6

再加上营销部门很多都是依靠设备的精良以及炒作包装医生和某些特效产品,这些营销团队,是不接触中医文化的也没有中医素养,中医市场依靠的是绝对的技术实力,产生裂变,营销团队做的是赋能工作,不是破坏中医医疗体制的,这些结构性如果改变不了,一切都是空谈。

文章图片7

这与现代营销开创市场,挖掘市场需求的观念不符。在管理结构上,大多数医院院长还是由一些技术内行而管理外行的技术型专家担任。这是很难适应从市场上学来实战经验的操盘者给与的建议和意见,以及能够有转型完善的团队构架的,所以医院开设中医馆不成功的本质是人的问题,官僚作风问题,投资人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因为他们的引流营销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依托于设备或者某个医生的常规打法,跟亲民的中医馆来说差之万里。

文章图片8

中医院+中医馆,药店+中医馆,门诊+中医馆,并不是加点中医文化就转型成了中医馆,这点很多人根本就傻傻分不清楚,中医馆来历的历史源头不清晰,中医馆就是看病的吗?不可否认,医馆确实承载着中医医院补充医疗的任务。但这是中医馆的属性,而不是从经营角度来谈论的医馆的定位。个人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中医馆只有在同时抓好“调理”与“治疗”两个要素的时候,才能经营得更长久,单独谈医疗和非医疗并不是全中医而已。

文章图片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