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十一年五月,汴宋留后田神玉去世。田神玉刚死,都虞候李灵曜就杀死兵马使、濮州刺史孟鉴,并勾结田承嗣作为自己的后援,试图取代田神玉成为割据一方的新势力。癸巳(初七),唐代宗任命永平节度使李勉兼汴宋等八州留后。乙未(初九),代宗任命李灵曜为濮州刺史,李灵曜见朝廷没有承认即成事实,不肯接受诏令。六月戊午(初二),唐代宗改任李灵曜为汴宋留后,并派使者前去安抚他。 李灵曜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担任了汴宋留后,于是更加骄横。他效仿仿河北割据各镇,把他的党羽全部派出云担任自己管辖范围内八个州的刺史和附属的县令。唐代宗见自己向李灵曜妥协却没有得到他的效忠,于是诏令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节度使李勉、河阳三城使马燧、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分路讨伐李灵曜。 汴宋兵马使、代理节度副使李僧惠是李灵曜割据的谋主。宋州牙门将刘昌派了个名叫神表的和尚暗地里去策反李僧惠。李僧惠见和尚说的有道理,就召见了刘昌询问对策。刘昌痛哭流涕地向李僧惠阐述背叛朝廷的利害关系。李僧惠听后深以为然,于是便和汴宋牙将高凭、石隐金派神表和尚携带降表到京师,请求征讨李灵曜。九月壬戌(初八),唐代宗下诏令,升李僧惠为宋州刺史,高凭为曹州刺史,石隐金为郓州刺史,以资鼓励。 乙丑(十一日),李忠臣、马燧驻军郑州,李灵曜率军迎战。李忠臣、马燧两军都没有料到李灵曜会突然到达,于是退守荥泽,淮西兵大乱,十有五六都溃逃了。郑州士民百姓都很惊慌,纷纷逃入东都洛阳避难。李忠臣见势头不对,也想撤军回淮西。马燧坚决反对撤兵,他说:“正义之师讨伐叛逆之臣,怎么会打不赢,为什么自己要主动放弃到手的功名呢!(以顺讨逆,何忧不克,奈何自弃功名!)”于是马燧坚守壁垒不后撤一步。李忠臣听说马燧仍在坚守后,也逐渐收集散兵,几天时间军队的声势又重新振作起来。 戊辰(十四日),李正己上奏朝廷,称自己已攻克郓州和濮州。壬申(十八日),李僧惠在雍丘打败李灵曜的军队。冬十月,李忠臣、马燧再次进攻李灵曜,李忠臣在汴州城南、马燧在汴州城北,各自多次打败李灵曜的军队;壬寅(十八日),他们又和陈少游的前军会合,在汴州城西与李灵曜大战。李灵曜兵败,入汴州城固守。癸卯(十九日),李忠臣等人包围汴州。 田承嗣派侄子田悦率军援救李灵曜,在匡城打败永平、淄青的军队,并乘胜进军汴州,在汴州城北几里的地方安营。丙午(二十二日),李忠臣派副将李重倩率数百名轻装骑兵夜间突入田悦的营地,驰骋纵横,斩杀数十人后回师,田悦营中一片惊骇。李忠臣、马燧乘机率大部队击鼓呐喊突入敌营,田悦的部队不战而溃。田悦脱身向北逃走,死去的将士相互枕藉,数都数不清。李灵曜听说田悦兵败的消息后,知道自己已经守不住城了,于是打开城门连夜逃跑。汴州终于被朝廷收复。丁未(二十三日),李灵曜逃到韦城,被永平军将领杜如江抓获。 马燧知道李忠臣为人粗暴强横,不欲进城和他争功,于是率军向西驻扎在板桥。李忠臣进入汴城后,果然将所有的功劳都据为己有。宋州刺史李僧惠和他争功,李忠臣便乘会面之机将他杀死;后来又想杀掉刘昌,刘昌见情况不妙,偷偷逃走才得以幸免。 甲寅(三十日),李勉将戴上枷锁的李灵曜送到京师,朝廷处死了李灵曜。 靠纵容和迁就是维持不了统一的。唐代宗对李灵曜的纵容,使得他更加膨胀,不但没能拴住他的心,反而让他有了更大胆的想法。结果最后仍不得不用武力来解决。所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不能不认为中央政府也有很大的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