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成不了优秀班主任?

 陳昱文 2022-01-18

12月的某天,不经意的看到某全国著名的德育研究专家发的微信朋友圈,是一幅关于聊天记录截图,标题是:一个成功缔造了温暖班级的人。点开图片,看到了以下几段对话:


A:除了给我们班带来了蛋糕,我们看看谁还记得或者能发现其他关于他的美好。

B:我们班的孩子一直就暖的不行不行的!最近越来越厉害了!天天给我惊喜。我最近懒起来,把自己变成孩子,让他们教育我。发现这个方法很好用。

C:我啥也不会,啥也干不好。他们天天教我。我就装傻……

专家:真滴你掌握了。

D:我觉得这跟咱们说的懒父母才有勤快孩子一个道理。

专家:就是这个道理,比父母教育出孩子还有效。


我基本不在他的朋友圈留言,如果留言一般都是约酒。当然我们都不是酒鬼,这只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如果真的有时间也会在一起吃个饭喝点小酒。也许是当时闲得无聊,就留了一句:“让他来某某地方试试,看有没有孩子弄死他。”专家:“落后了吧,方法还是有的。”我:“哎,兄弟,人性不是靠方法修正的。”然后觉得自己还是悲观了,就补了一句:“什么时候来煮酒?”算是搪塞过去了。

这位专家小我好几岁。我们有缘在某个时候成为同事。最初给我印象深刻有两件事。一件是刚来的时候在办公室里跟大概是他的一个朋友打电话,听他说最近时间较紧,那个核心期刊也顾不上发了等等。我心里想这个小伙子牛呀,好像核心期刊是他家办的似的。那个时候我碰巧也在某知名的杂志上发了几篇,后来偷懒就不读书不写字了,知道这个不容易。还有就是他一般都露出洁白的牙齿笑着。因为我当时在班级搞文化建设提出“三个2班”的理念:阳光二班、美丽二班、实力二班。首先要求孩子们学会笑,然后听到某个学生嘀咕,让我们笑,老师为什么不笑。于是乎我再练习笑,可怜“天生丽质”,怎么也笑不出来。就暗自解嘲装腔作势。对三个二班的文化建设没能掀起多大浪。跟此君一起同事了一学年时间。也受其影响,学习了不少东西,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使我对所谓的著名有了更多的排斥和警惕。

要说班主任做出名的,如早年的魏书生先生,后来的李镇西,再后来所谓的新生代班主任万玮、陈宇,于洁等等。说实话,作为一名学哲学的、天生有反骨的、不学无术的本人来说,还真时时抱着怀疑的态度。一来是这些班主任模仿不了,具有不可复制性。从科学角度来讲经受不住“双盲”实验;二来这其中有多少真实,有多少是媒体推波助澜,永远无法让大众了解。当然还有就是笔者的智力能力跟不上,导致人性中羡慕嫉妒导致的恨的因素。总而言之,说易行难。

比如说某知名班主任,听她两次报告,实地也问了一些同行,甚至于她所在学校的同事。除了敬佩还敬佩。真不容易,风里雨里,坚持带最差的一个班级,坚持三年一个轮回,为了改变某一个学生坚持三年给他带早餐……有次我是含着泪听她讲述一个成功的案例的。我经常扪心自问,我能做到吗?每次答案都是否定的;如果我能像她那样,我,肯定也一样出名,我所创造的人生价值一样伟大!

可是我为什么做不到呢?难道我不想出名吗?难道我不想得利吗?

回答同样是否定的,想,太想了!

可就是做不到。而且不怪别人,如果要怪,只能怪自己!没有那么坚定理想和信念,没有毅力和耐心,没有水平和能力……而且这几乎都是主观因素。

就这样,学校还是想让我带班。这我得思考,既然我知识能力水平其他主观因素都达不到学校要求,学校怎么还要我带班?想来想去,想不到答案。后来使劲想了又想,大概只能是作“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吧。好在我这个人有底线思维,做事还算认真,不拿学生、学生家长一针一线,性格温和不轻易去骂学生,力气小不打学生,也是一心一意为学生好,还算正直正派吧。就这样掏心掏肺,还被本届多数学生评价为老古板。唉,伤心,真的不能再带了!!!

我想说,会忽悠算不算名门正派?

如果不算,金庸写的小说我咋那么爱看?可是我怎么也学不会忽悠,做事确实刻板,甚至犯教条主义。我一直有点看不上忽悠的功夫,认为这毕竟不是名门正派。这可咋整?如果我学会了忽悠功夫的两到三成,我可能也是优秀班主任了。

说到这里,大家大概知道我想说什么了。

那么我是忽悠的反对派吗?也不是。

我所理解的,做任何事,包括做德育工作的,一定先要了解这事本身所包含的规律是什么?也就是教育教学有哪些规律?孩子们的成长有哪些规律?这些规律是否经得起历史和逻辑的检验?如何正确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为教育教学造福?

结论是,如果你的忽悠是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的功夫,我倒认为这个功夫值得学习;相反,如果靠几种方法就掌握了教育法门,认为取得了成功,我只能说,还没入门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