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帼】如何确定糖尿病初筛人群?(下)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22-01-18
作者:魏帼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

擅长:营养不良、超重、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妇女、儿童等营养治疗,对于如何协助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丰富经验。

坐诊时间:每周二全天,周三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文章首发于《医师在线》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接上一篇:【魏帼】如何确定糖尿病初筛人群?(上)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 

如果临床还是无法把握是否该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筛查工作。可借助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分级诊疗与基层管理糖尿病学组制定的《2型糖尿病分级诊疗与质量管理专家共识》中的“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见附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总分≥25分的人群建议进行糖耐量试验来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

附表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

图片

如果结合糖尿病风险评分表来看。我还需要询问陈姨的家族史,比如她的父母、同胞以及子女是否患有糖尿病。同时还要给她量一下腰围及血压。这些检测在门诊就可以完成,并且操作简单,比较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用来初筛糖尿病患者。

陈姨的父母是否患有糖尿病不详。但是她有一个同父同母的妹妹在2年前确诊了糖尿病、她的大儿子也患有糖尿病。经过测量,她的腰围为95cm。血压130/85mmHg。所以,陈姨的糖尿病风险总评分是18+5+6+10+6+0=45(分),远远高于25分的标准,即使没有膳食调查和血脂检查等指标,临床也应将她列为患糖尿病风险较大的人群了 。

 结语  

糖尿病是目前较为常见及多发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2013年的10.4%。糖尿病早期症状不典型,难于发现。很多人就像文章中的陈姨一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根据WHO对于糖代谢状态分类来看,除了正常血糖之外,还有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两个状态,最后才是糖尿病。其中,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两个状态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就是精尿病前期

积极对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于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倡导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控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糖尿病防治意识,同时也可以预防这部分人群最终发展为糖尿病。

图片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糖耐量受损人群接受适当的生活方式干预可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如中国大庆的研究显示,通过推荐患者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人量,鼓励超重或肥胖患者(BMI>25kg/m2)减轻体重,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进行至少2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等生活方式干预6年,可使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在今后14年时间内下降43%;芬兰的研究显示,给予患者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指导等生活方式干预,可使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下降43%;美国的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干预3年后,可使糖耐量受损的人群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58%。而且令人振奋的是,随访10年后,研究人员发现生活方式干预组的体重虽然有所回升,但其预防2型糖尿病的益处仍然存在。可见,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有效的。

总而言之,做好糖尿病的初筛工作十分重要。其不仅可早期筛查出糖尿病患者,更重要的是可以筛查出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继而临床可以对此类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健康知识的指导和教育,降低这部分人患糖尿病的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