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工业发展史之激情澎湃的80年代,大跃进式的技术引进,有盲目,有浪费,更多的是收获

 机财团 2022-01-18

80年代对于我国的工业发展来说绝对是激动人心的一个年代,我们的工业从50年代到70年代,走了很多弯路,经历了的50年代末的大跃进,遭遇了60年代国外的技术封锁,熬过了70年代政治的动荡,我国工业就这样坎坎坷坷,跌跌撞撞的发展着,直到我们迎来了伟大的改革开放,迎来了激动人心的80年代。

80年代,整个工业领域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开足马力搞建设,全国各地也如饥似渴地轰轰烈烈办企业,我国工业展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并且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期我们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绝后的技术引进,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那么今天机械财经就和大家聊一聊80年代大跃进般的技术引进3000项。

1


背景

看过机械财经前几期的文章的朋友会了解到,我国工业经过了一五时期(1953-1957)“156项工程”的建设,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到了60年代又通过了“三线建设”扩大了我国的工业规模和工业数量,尤其是重工业;70年代我们趁着与西方国家关系缓和,搞了一个四三方案,建立起了我国的轻工业基础。本来我们能持续发展下去,但是一个国家的崛起总会经历很多磨难。

50年代一五计划的156项,为我国建立工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用多少人的青春换来了工业均衡发展

工业体系发展史之七十年代四三方案,促使我国轻工业建立

60年代初与苏联交恶,70年代国内的动荡,都让我们错过了很多历史机遇,当我们跨进80年代后,我们再去审视世界,突然发现周边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省,香港地区甩掉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工业水平似乎被欧美国家甩开了10年以上的距离,所以在80年代为了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先进的工业水平,我国工业领域几乎所有的行业都进行了一场大范围的技术引进,涉及了家电行业,汽车行业,重卡行业,工程机械行业,钢铁行业,食品,纺织,电力电气,家电,煤炭,化工等几乎所有的工业行业总计4000多项的技术引进。

2


大跃进般的技术引进

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开启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时代,先知先觉的工业领域在这个大潮中首当其冲,根据“六五计划”( 1980年-1985年)国家确定“六五”后三年引进“三千项”技术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工业技术上的差距上的差距,这在技术引进上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不同于70年代的四三方案,这次技术引进严格限制了成套设备的进口,而是偏向技术引进,就是要将设备放在中国生产,并且中方要买断一部分技术和知识产权。

就在这样一个计划和思想的指导下,整个80年代中国逐步形成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进模式。为了吸引外资,中国在80年代初期就提出愿意“提供一部分国内市场”,以吸引我国当时相对短缺的技术,以及生产我国还需要进口的短线产品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激情到几近疯狂,截止到1985年,就已经签了4000项,成交额达到36亿美元。家电,纺织,橡胶,钢铁,甚至啤酒灌装都是在这几年引进了大量技术,当时全中国,即使很小的工厂也在到处找合作。最典型的例子,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中国人到处搜寻着用旧的设备,一批工程师到法国瓦尔蒙,日以继夜的拆掉已经破产的伯克内特冰箱厂的旧设备,将5000吨的设备装上轮船,火车,飞机运回国内。

整个中国似乎被一股神秘的理念充斥着“不去搞点技术引进就会死掉”,而且动作必须快,项目必须广,无论小产品还是大设备,都可以去搞搞技术引进,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全国上下就像饿狼闻到鲜血一样,如饥似渴的到处找引进项目,仅安徽省淮南市1985年—1986年光引进技术就达76项,其中成套设备引进14项,较大项目有:市蓄电池厂从美国引进15万千伏安蓄电池生产线,用汇额度120.5万美元;无线电一厂从美国引进6000台甲烷测试仪技术及设备,用汇额度98万美元;市橡胶一厂从英国引进旅游鞋生产线,用汇额度53万美元;市啤酒厂从阿根廷引进啤酒灌装线用汇额元;市电化厂从奥地利现汇引进塑料4957/年管道生产线,用汇额度53万美元;光纤通信开发公司从英国引进光纤光缆生产线,用汇额度289万美。[1]

浮华背后也有教训,大量的引进是重复的,老外们往往拿着一套图纸卖给国内十几家公司;大量的引进大量的闲置,有数不清的设备是淘汰几十年的陈旧技术,除了商标是新的,其它都是没有一点用的东西;外汇浪费严重,资源闲置严重,产能过剩严重。

激情的80年代的技术引进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和环境下进行的,有盲目,有浪费,但更多的是收获。

3


几个非常出名的技术引进

每个时代都会成就一个行业,就像当前属于互联网时代一样,80年代属于制造业的时代,当时借着技术引进的东风也成就了许许多多伟大的企业,机械财经在此列举几个比较著名的技术引进案例,

如今的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从而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了我国特大型家电企业。

1985年青岛第四印染厂和第二印染厂分别从美国、荷兰等西欧国家引进一条涤纶长丝织物染整加工线,包括松式退浆、多功能水洗、树脂整理机及照相雕刻设备。

1980年1月1日,将原济宁机器厂、济宁通用机械厂和济宁动力机械厂三家企业合并,成立山东推土机总厂,专门为了引进日本小松的几款推土机技术,如今山推成为全球推土机产量最高的公司。[2]

1984一1986年,柳工、厦工、青海工程机械厂、上柴、山推总厂履带总成分厂、四川齿轮厂和液力变矩器厂等12个企业一条龙引进美国卡特彼勒履带式推土机、轮式装载机、轮式集材机等3类7种主机制造技术以及柴油机、液力变矩器、动力换挡变速箱、驱动桥、液压缸、四轮一带等一系列关键基础部件制造技术。为此国家专门成立了“卡办”,这次技术引进改变了我国工程机械的现状。如今,柳工,山推,上柴,厦工,成工都是业内非常重要的公司。[3]

1977年,宝钢筹建期间就与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新日铁讨论引进技术,到了1985年9月,新中国首次整套引进年产300 万吨钢的宝钢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如今的宝钢和武钢合体后成为我国最大的钢铁集团。

1983年,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与奥地利斯太尔、戴姆勒、普赫股份公司签订了《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协议》,引进了斯太尔91系列14吨~40吨级重型卡车,还引进了配套的ZF变速箱、转向器和富勒变速器,总投资11.58亿元。这次技术引进促成我国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重卡市场,而且是国产品牌重卡的天下,当年参与引进的这个重汽联营公司还差点变成第三汽车制造厂,而其中的“八厂一所”里的企业如今也是大名鼎鼎,比如潍柴,重汽,陕汽,红岩,汉德桥等等。[4][5]

1984年3月,中日双方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技术转让协议,由天津汽车厂率先引进的是日本大发Hijet 850面包车。和合资车企一样,天津汽车计划先期进口散件进行CKD组装,然后逐步加大国产化率。天津汽车国产的新车型有自己的品牌,叫做华利,不过人们更熟悉的名字还是天津大发。这个厂就是现今的天津一汽。

国民神车五菱也没有在这场激情澎湃的岁月里落下脚步。1980年初,五菱的前身柳州拖拉机厂引进一辆三菱Minicab微型车,开始了自行研究。通过测绘仿制,开始生产微面。

然后到了1987年6月29日从日本引进技术、设备和散件生产的首批LZ110VH型厢式车、LZ110P型货车总装下线,举行投产典礼。

那时仅仅在汽车行业的技术引进就多达十几项,除了上面的还有北汽引进吉普,长安汽车引进铃木,广汽引进标志,上汽引进大众桑塔纳等等,几乎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汽车大厂都参与了当年的技术引进。

“七五”期间(1986年-1990年)非常著名的十一项重大技术装备项目,为了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海关还专门出台了减税政策他们分别是1.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2.大型火电站成套设备;3.三峡水电枢纽工程成套设备;4.大型核电站成套设备;5.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6.大秦线重载列车成套设备;7.宝钢二期工程成套设备;8.三十万吨乙烯成套设备;9.大型复合肥料成套设备;10.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11.民用飞机

除了这些还要很多很多非常成功的技术引进,比如工程机领域的起重机,挖掘机,比如发电设备。机械财经也在多篇文章中分别介绍过这些历史,感兴趣的可以翻看一下历史文章,或者关注w x g z h 回复关键字获取相关行业的发展历史。

80年代的参与挖掘机技术引进的十几家工程机械企业如今安在?

我国汽车起重机发展的第二阶段——80年代开始的技术引进

4


技术引进的成果

这次技术引进虽然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但是随着多项多期的技术引进一直持续到21世纪之初,项目众多,种类齐全,仅仅是机械制造领域就引进先进技术3000余项,汽车工业引进1000余项整车、零部件工艺及开发技术,化工行业引进了大量大型化肥、大型乙烯、离子膜烧碱、子午线轮胎等项目,家电行业引进了100余条彩电生产线,钢铁行业引进了1000余项设备和技术;等等,这些引进明显改进了相当一部分国内企业的技术装备与制造工艺,同时也提高了国内工业品的产量、性能,一些精细产品亦逐步发展起来,在诸多领域的龙头企业也都参与了这个时期的技术引进,也因为这个时期技术引进而飞速发展。

虽然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浮躁,浪费,盲目的引进项目,但是总体来说80年代技术引进对我国工业影响是最为深刻的,就技术而言,是我国工业的一次阶梯性的提升,工业的各行各业不仅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还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这些东西都是促成2000年后我国迅速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关键条件。就工业种类而言,这个时期的技术引进我们不仅仅是停留在整机层面,同时还引进了相关领域的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技术,有了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发达国家才愿意将工业转移到中国来,我国才迎来了2000年后的高光时代。就工业体系而言,我们一直在讲我国是个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的国家,机械财经认为,在80年代这次技术引进之后我们才多少看出些完善的工业体系的样子。

总之,80年代的技术引进是继50年代的156项技术援建项目后我国又一次规模宏大的技术引进活动,而这一次无论是种类还技术深度上都要远胜于156项。虽然也有些项目是盲目和冲动的,但总体而言是成功和伟大的。




后记




本次的技术引进,是空前绝后的,所谓空前不仅是数量和资金上超越之前三次工业行为,而且质量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不再是70年代那样单纯的采购设备,80年代的技术引进更偏向将技术,将生产转移到国内;也不像想50年代那样严重依赖苏联支援,本次技术引进的企业几乎走遍了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引进同时我国的工程师得到了大量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真正意义上上将技术装进了自己的头脑里,这个年代参与了技术引进的工程师们到后来都成为行业里的骨干,成为优秀的企业家。

但是,这次激情四射的技术引进背后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扼腕的事情,比如80年代我们的改革开放的步伐才刚刚开始,国内市场的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所以虽然很多企业生产出了物美价廉的产品,无奈市场就是消化不了;并且这次技术引进,国外的企业不仅通过卖技术赚足了钱,还趁着友善的市场政策非常轻松地进入了中国市场。所以到了90年代,在合资和并购的浪潮下,我们会看到我国的工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有些企业在品尝着合资的蜂蜜时不经意间被时代淘汰了,整个90年代就是中国工业在温和的环境下洗牌的年代,安于现状者被历史遗忘,居安思危者存活下来,去迎接属于中国的新千年,下一期机械财经就和大家聊一聊90年代我国工业的发展,一个在外资冲击下坚强的成长起来的时期。

文末,问问大家,你所在的公司是否经历过80年代的技术引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