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重章叠句在诗经中很常见,是为了歌唱方便,还是别的原因?

 小话诗词 2022-01-18

《诗经》产生于先秦时期,是诗,乐舞相结合的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就体例来说,《诗经》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墨子公孟》记载:“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可见,诗三百篇最初都是可以入乐的。

《诗经》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反映了先秦时代的社会风貌,传达出诗经时代人的日常生活和丰富情感,并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同时,它诸多优美而精湛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示了《诗经》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诗经》中的一些诗歌,特别是《国风》和《小雅》的诗歌,它们在结构形式上,常常采用一种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即诗歌的章与章的内容和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在对应的地方更换几个词而已,这就叫重章叠句。

《诗经》巧妙地利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反复地进行吟咏歌唱,借以营造氛围,深化主题,淋漓尽致地抒发喜怒哀乐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使诗歌得以传达出无穷的魅力。

如这首家喻户晓的《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重章叠唱的笔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歌一开头就描写了一幅苍凉幽渺的画面:深秋的清晨,天气微凉,茫茫的河边摇曳着茂密的芦苇,露水在芦苇叶上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

这是诗人在河边所见景物,也为诗人抒发内心的情怀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情景与场景。

紧接着诗歌指出“伊人”在水的另一方,因河水的阻隔,诗人无法到达美好的彼岸,任凭诗人如何上下求索,但“伊人”始终可望而不可即。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共通的情感,都可以在这里引发人们强烈的共鸣。

第二章和第三章也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只在章节中变换了几个词语。诗人用“溯洄从之,道阻且跻”与“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的重章叠句的手法运用中,进一步表达内心怅然若失的情感。

这种在《诗经》中出现的通篇重叠的手法,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个是各段歌词大体相同,意义相同,只在相应位置更换少数几个字面,略寓变化而已;第二个是各段歌词大体相同,只在相同位置更换少数几个字,诗情诗意深入,逐章递进。

因此,在《蒹葭》一诗中,诗人通过重章叠句的布局,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渲染出了深秋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爱慕的心境。

全诗三章,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所描绘的景和所抒发的情是相谐相生的,全诗通过这样重章叠句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朦胧凄婉,情真意切的艺术境界。

《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走向,特别是《国风》中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结构短小的抒情之作,这些歌曲多表达人们日常的情感,这些情感有时是快乐的有时又是伤感的。

对吟唱者来说,有时往往情不自禁,于是就反复咏叹,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由此造成一唱三叹的抒情艺术。如这首《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首诗共三章,三章的内容基本相同,只变换了六个字。这是一首深情的恋歌,一位男子怀念正在采葛的情人。有情人分离,哪怕是短暂的分别,也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相思。虽然只“不见一日”,就仿佛隔了“三月”、“三秋”、“三岁”那么漫长的时间。

第二章用“秋”而不用“春”“夏”“冬”来代表季节,是因为秋天草木摇落,秋风萧瑟,易生离别情绪,引发感慨之情,与全诗意境相吻合。

诗人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复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他心中缠绵尽致的相思之情也层层加深。这种相思之情通过重章叠句的形式得到充分展现。在一唱三叹中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诗经》本身是一部音乐歌集,《诗经》的音乐特点也完美地体现在这首以重章叠句著称的《周南·芣苢》中: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是一首明快而优美的采摘车前草的歌曲,“芣苢”就是车前草。三章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选用简洁明净的语言,特别是“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动词,传神地刻画出她们采摘车前草时的情景:篮子里的车前草从少到多,到最后的满载而归。

每章开头的“采采芣苢”,极具动感,使诗歌充满了音乐美和节奏感,成功地渲染出轻快的采摘气氛和她们愉悦的心情。

再如诗经中的名篇《魏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重章叠句的安排在这首诗中体现得很明显,每章的前、后两句高度重合,因为“木瓜”“木桃”“木李”这三个名词其实指的是同一种水果的名称,“琼琚”“琼瑶”“琼玖”也都是同一种美玉的名称。

你赠给我木瓜,我回赠你美玉。诗人在一唱三叹间,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这种情感既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友情,是最美好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纽带和核心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句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音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了美的效果,增加了诗的音乐美,表达出细腻的情感。同时,重章叠句的形式也随时提醒着读者,这些诗原本是唱来听的,而不仅仅是写来看的。

《诗经》是中国文学光辉的源头,它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手法被众多的诗篇所使用,通过反复递进,层层深入,以此渲染意境,深化主题,加强抒情,并使诗歌充满音乐的美感,达到了音乐感染力与文字表现力相得益彰的双重艺术成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