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国风·王风

 江山携手 2016-06-24

歌舞诗

君子阳阳

 

怨刺诗

黍离  兔爰  葛藟

 

婚姻爱情诗

丘中有麻  大车  采葛  中谷有蓷

 

战争徭役诗

君子于役  扬之水

 

《王风》共十篇,皆为平王东迁以后之作。幽王昏暴,戎狄入侵,平王东迁,国势衰微。

《黍离》、《兔爰》葛藟《君子于役》《扬之水》等诗都浸染着离乱悲凉的气息。但其中也不乏《君子阳阳》《丘中有麻》《大车》等描写歌舞之乐或爱情之乐的精美诗篇

 

 

·歌舞诗·

君子阳阳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赏析】

短短四句勾画了一幅轻松快乐的图景,是《王风》中少有的描绘乐情之作。诗歌用阳阳(快乐得意貌)、陶陶(和乐舒畅貌)描述愉悦的主人公,简单的叠字带着轻快的节拍,将快乐的气氛在开篇就扩散开来。他左手或拿着这种似笙而大的竹制乐器,或拿着五彩缤纷的羽毛扇形舞具,像微醺的诗人单手拿着酒杯,我们作为一位舞师的主人公同样沉醉在乐舞的快乐之中;同时,他的右手召唤着(一位乐官),来演奏由房由敖,共同享受这份快乐。这一场景有着电影般的镜头感,从的视角看着君子招手,让读者感觉仿佛自己也站在的位置上受邀参与其中一样,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两章最后都是其乐只且!,像是在欢呼:看啊!我们多么愉快!乐哉!无论他们是否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痛苦而作乐,那一刻,他们的快乐是纯粹而永恒的。

 

【艺术特点和文学风格】

善用叠字、反复;画面感强;语言简单而有精准的表现力;情感表达直接、饱满。

 (LY执笔)

 

 

【歌舞诗总结】

《君子阳阳》在《王风》中自成一类。因其描述的是舞师和乐工共同歌舞、自得其乐的场景,将其分为歌舞诗,即以歌舞场景描绘为主要内容的诗。

此类诗善用重章叠句表现人物状貌、动作和心情。表现人物状貌的是君子阳阳君子陶陶;表现动作的是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左执翿,右招我由敖;而表达心情的是两次直接的抒情,感叹其乐只且

同时,此类诗仅运用了的手法进行直接描写,便呈现了形象生动、画面感极强的场景。没有任何比喻或起兴,此类诗直接描述了君子(舞师)快乐的状貌,并从(乐工)的视角,描写君子左手拿乐器右手招唤演奏乐曲,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也被邀请加入他们的行列。最后又直抒胸臆,表达喜悦的心情。

总的来看,此类诗语言和创作手法简单而有精准的表现力,情感表达直接而饱满。

 (LY执笔)

 

 

·怨刺诗·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自己在迁都时心中难过的诗。诗歌用黍稷起兴,描写了黍稷生长结实的过程,有种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苍凉之感。诗歌共分为三章,在不同诗章叠用相近的诗句,只变换少数几个词,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醉、噎都是人们容易理解的感觉,用它们来比喻忧思之深,反复渲染诗人心中因平王迁都之后产生的流离失所的悲伤。诗歌每章的后半部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平白如话,展现诗人内心的悲痛,抬头问天,是谁造成了这流离失所的悲剧,然而并没有得到答案,悲怆之感又平添几分。

 

【特点和文学风格】

以物起兴;重章叠句;欲言自己内心却反写思念之人。

 (CC执笔)

 

 

兔爰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位;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怨恨与痛苦的诗。开篇即用比兴手法,写狡兔逃脱,高贵华美的雉鸡却无奈落于捕猎的陷阱之中,以狡兔比小人,雉鸡比贵族(自己),罿三种捕鸟兽之网比乱世。对的不满实则是对小人的怨念,对的同情实则是对自身遭遇的悲苦无奈。之后,开始感叹在年幼之时没有这些(军役之事)、(同)、(兵役),而成年之后,却遭遇了这百般的罹难困苦(诗中此处字运用了夸张手法),于对比中更显对往昔的怀恋和对现今的伤感,落寞的悲苦不言而喻。这般无常带来的痛苦使生无可恋,希望沉睡不醒,不再(动嘴)、(清醒)、(听见)。通篇来看,诗人在复叠的句式中更换不同的字来描述猎网、兵役、罹难、因沉睡丧失的能力。这些方面,或为痛苦之源,或为痛苦之果,使得悲苦之情更显沉郁,沉重地压在心头无法解脱。

 

【艺术特点与文学风格】

运用比兴、对比和夸张的手法间接抒情;运用复叠手法强化情感。

 (LY执笔)

 

 

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爰,在河之藟。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世态炎凉的怨诗。流亡他乡者为生存不得不行乞,但人们并不理睬救助他。表现了流亡他乡者飘零的凄苦和社会的冷漠无情。本诗开篇绵绵葛藟,在河之浒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葛藟是一种蔓生植物,需攀援于树上才能生长。作者由此引出流亡于他乡者也必须依附于他人才能生活的现状。其次,本诗的章法和句式是非常稳定的,但其中有个别一些字的变化。例如:在河之浒在河之涘在河之滣用不同的字表示水边;此外,三章的最后一句分别叠用亦莫我顾亦莫我有亦莫我闻,读来回环往复,层层递进地写出了社会的世态炎凉,也表现出流亡他乡者的凄惨处境。本诗带有现实主义的文学风格,揭露了社会中人们的冷漠无情。

 

【艺术特点和文学风格】

起兴;重章叠句;现实主义。

 (DY执笔)

 

 

【怨刺诗总结】

《诗经王风国风》中的怨刺诗有《黍离》、《兔爰》、《葛藟》三首。这三首诗虽然书写的内容不同,但都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状况。情感的表达也都是朝着哀怨、凄凉、和无奈的方向发展的。比如:《黍离》表达了诗人在迁都时发现物是人非,迁都后流离失所的悲凉,和沉重的亡国之痛。《兔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小人逍遥自在,而君子却遭受罹难困苦。《葛藟》表现了流亡他乡者的凄苦和社会的冷漠无情。

从艺术特点和文学风格上看,首先,三首诗都运用了起兴手法。例如:《黍离》中用黍离起兴,来引出物是人非的苍凉之感;《兔爰》运用了比兴,来写出小人的逍遥和君子的悲惨境遇;《葛藟》用葛藟起兴,引出流亡他乡者必须依附于他人生生活的状况。

其次,重章叠句也是三首诗的共同特点。在稳定的章节中也会有一些字和词的变化。例如:《葛藟》中三章的最后一句分别叠用亦莫我顾亦莫我有亦莫我闻,读来回环往复,层层递进地写出了社会的世态炎凉,也表现出流亡他乡者的凄惨处境。这种回环复沓的形式不仅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更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总之,王风中的怨刺诗是通过对现实的揭露,来抒发诗人无奈、凄凉和悲怨的情感的。其艺术手法和文学风格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内心共鸣。

 (DY执笔)

 

 

·婚姻爱情诗·

 

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赏析】

《丘中有麻》共六句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简单、明快、让人喜悦。三章开头分别是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展现了农家的故事背景,也标志着故事中时间的变化,充满着乡土与生活的味道。接着,是彼留子嗟彼留子国彼留之子,都在每一章中出现了两次,一次作前句诗的后半句,一次作后句诗的前半句。简单的重复让口述故事的味道更浓,像姥姥讲故事时那样:这山上啊住着个美丽的姑娘。这美丽的姑娘……”用这种节奏的叙述方式讲故事缓缓道来,意味悠长,轻松又吸引人。这三个名称也有着不同的含义:留子嗟是男主人平常的称呼,初识时将其来施施(请他来帮忙种麻),女主人公就简单地这样称呼他;留子国是留子嗟的父亲,是这一章讲请子嗟的父亲来吃饭;留之子指留子嗟,称谓的变化体现了两人关系的变化,女子的深情在此时自然地流露了出来。除了名称变化有意思,这个故事第二章的情节也有意思。这个爱情故事的叙述很简短,却选取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请子嗟的父亲吃饭,体现了姑娘对家庭以及日常生活的关注,平淡中透着温馨。最后,贻我佩玖(送我他身上所配饰物作定情信物),故事戛然而止,但给人留下了满心的喜悦之情与无限美好的想象。

 

【艺术特点和文学风格】

巧用复叠表现了故事发展与情感变化;对情节的简单描述透着不简单的情意;章内称谓的简单重复增添了韵律美与故事的讲述之美;最后留有美妙的想象空间。

 (LY执笔)

 

 

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赏析】

这是一首女子热恋情人的诗。诗歌开头以主人公心上人所坐的大车与所穿的精美服装起兴,写出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爱慕,也为后文主人公不敢对心上人直接提出私奔要求的矜持做铺垫。诗歌的前两章,采用同样的结构,只在部分词语处有所改变,反复渲染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恋慕之情,看着心上人乘坐的大车经过,急切地想要表达自己愿意与其私奔的想法,但又出于一种作为女子的矜持,害怕遭到对方的拒绝,一个热情洋溢又含蓄羞涩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诗歌最后一章,诗人的誓词坚定有力,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内心对心上人的爱意,榖则异室,死则同穴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艺术特点和文学风格】

起兴手法;铺垫;重章叠句;坚定的誓言;对偶。

(CC执笔)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赏析】

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诗。本诗短小精悍,浅显易懂,描绘了男子对一个采摘植物、进行工作的姑娘的思念。男子一日见不到那个姑娘,就好像度过了三个月、三个秋季、三年的漫长时光。本诗非常简短,共三章,且每章四句。但是在重章叠句中又有起伏变化。比如:每章的第一句分别是彼采葛兮彼采萧兮彼采艾兮,通过铺陈的手法,描写女子采摘不同植物的场景。再如:每章的一日不见的后面分别是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通过三月三秋三岁这种时间跨度上的夸张,层层递进,突出表现了男子思念情人的感情愈来愈深。本诗用了非常直白的语言,却大胆生动地表现出男子对于情人的思念。同时,这种语言也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内心共鸣。这是诗经中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思念恋人的情感。

 

【艺术特点和文学风格】

简洁直白;重章叠句;铺陈;直抒胸臆。

 (DY执笔)

 

 

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赏析】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弃妇诗。通过描写谷中蓷的干枯,来引出弃妇被夫抛弃后凄冷悲凉的处境。表现了弃妇遇人不淑的悲凉、气愤和无奈的后悔之心。首先,本诗开篇便用了起兴的表现手法。第一章的中谷有蓷,叹气干矣是起兴。诗人写谷中的益母草干燥枯萎的样子,从而引出女子被丈夫抛弃的处境。其次,本诗的另一特点是重章叠句。例如: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中谷有蓷,但是下一句中形容草干枯的词都不同,分别是湿;此外,三章的最后一句遇人之艰难遇人之不淑何嗟及矣层层递进地表现出女子凄凉无奈的心情和追悔莫及之心。并得出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是遇人不淑。本诗读来让人感到无奈和伤感,让我们对当时被丈夫抛弃的女子感到深深的同情。本诗反映了社会上男子在婚后抛弃妻子的社会现实,并抒发了妇女感叹悲惨命运的无奈和气愤之情。

 

【艺术特点和文学风格】

运用起兴手法;重章叠句;社会现实;情感的表达随章节一步步增强。

 (DY执笔)

 

 

【婚姻爱情诗总结】

《诗经·王风》中的婚姻爱情诗《丘中有麻》、《大车》、《采葛》、《中谷有蓷》。既有反应男女相恋、女子思念情人的情歌,也有反应弃妇悲伤无告的诗。

诗歌均采用起兴的手法,《丘中有麻》中以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起兴,展现了农家的故事背景;《大车》以主人公心上人所坐的大车与所穿的精美服装起兴,写出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爱慕,也为后文主人公不敢对心上人直接提出私奔要求的矜持做铺垫等。

诗歌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于不变中有变,层层递进表达情感,《采葛》中每章的一日不见的后面分别是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通过三月三秋三岁这种时间跨度上的夸张,层层递进,突出表现了男子思念情人的感情愈来愈深;《中谷有蓷》中三章的第一句都是中谷有蓷,但是下一句中形容草干枯的词都不同,分别是湿;此外,三章的最后一句遇人之艰难遇人之不淑何嗟及矣层层递进地表现出女子凄凉无奈的心情和追悔莫及之心。诗歌语言含蓄真实,利用细腻朴实的字眼讲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丘中有麻》共六句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与心上人相识,让心上人的父亲吃饭,心上人赠物定情,简单、明快、让人喜悦;《中谷有蓷》中诗人写被弃之后的妇人如何长啸、悲叹,表现了弃妇内心的悲伤。

这四首诗歌在语言运用及情感表达方面还有很多各自的特点,分别呈现了诗经时代人们的爱情婚姻世界的某一方面,给现代人以不朽的情感体验。

(CC执笔)

 

 

·战争徭役诗·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赏析】

这是一首戍卒思归的诗。诗歌运用比兴的手法,把思归不能的郁闷心情比作缓慢无力的流水,形象生动,并且诗人在诗中,一层一层递进,用柴,比柴细的楚,比楚细的蒲,一层一反衬出越来越缓慢的流水,极言诗人心中的郁积,由此诗中”“”“三字的应用,也可以看出诗经时代,人们对客观世界已有了相当深的认识,对于不同粗细的枝条已有了相应的字与其对应。诗歌三章采用重章的结构,一咏三叹,忧思细致悠长,然而诗歌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部分文字处有所改变,使得全诗不至于重复呆板。本诗富有情趣,虽然诗人是想抒发自己心中思归的感情,却反言自己思念的人儿不能来陪自己一起戍守。诗歌每章最后一句,诗人直抒胸臆,把自己渴望归去的心情展露的一览无余。

 

【艺术特点和文学风格】

比兴手法;反衬手法;重章叠句;每章后两句直抒胸臆。

 

(CC执笔)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赏析】

这是一首战争徭役诗,表达妇女对她久役于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这首是最大的特色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乡村晚景图,并将夫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寓于景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第一章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与第二章的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重章中略有变化,以寥寥数语,简单勾勒出一幅日暮西山,炊烟袅袅,鸡禽回笼,牛羊归家的乡村景象,黄昏的光线变得柔和,日出而作的人们都日落而归,此时的田园乡村一派和谐温馨的景象,但此时妇人的心情却是悠远而惆怅:闲散的鸡禽也回笼了,游牧的牛羊也归家了,可是,远在他方的丈夫,何时才能回家啊?何时才能相聚啊?暮霭沉沉,夜色渐深,教人如何不思念他!也不知背负沉重劳役的他,是不是挨冷受饿……”田园牧歌式的图景中,妇人的愁绪和暮色相交融,情由景生,景中寓情,全诗不带一字,却处处流露出妇人的愁怨,简单平实的语言蕴含着无穷的韵味。

 

【艺术特点和文学风格】

情景交融;白描;重章叠句。

 (ZJ执笔)

 

【战争徭役诗总结】

周氏部族生活在农业文明社会,周人普遍向往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在此背景下,战争诗多体现出厌战情绪,多表达戍卒思念家乡怀想亲人的感情。如《扬之水》一诗,表达的就是战士长期戍守在外,对家人和家园的无限思念之情。徭役诗则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其中有许多描写夫妇离散的思妇悲歌,以含蓄委婉的笔触,从空守闺房的妇人角度,抒写对远役之人的思念,侧面反映沉重劳役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君子于役》便是这其中的代表。通过家中妇人对久役未归的丈夫的思念表现了劳动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总体来看,战争徭役诗的最大特点是委婉含蓄,将情寄寓景物之中,反复咏叹便自然能品出个中滋味。《扬之水》中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这几句本是要写戍卒因战事不能归家的怨愤,却转而写成对家中所思之人不能与自己一同戍守的淡淡埋怨。这含蓄委婉的写法,读起来更是令人心生无限苍凉。《君子于役》中妇人对久役在外丈夫的思念也是融在苍茫的暮色之中。全诗不着一字,而思妇的愁绪却在暮霭苍茫、牛羊归来的黄昏景象中弥漫。含蓄而深沉的笔调让战争徭役诗更加富有意味,表达的情感也更具感染力。

(ZJ执笔)

 

 

 

总析

 

《王风》中多为抒情诗,字字句句中渗透着关注现实的“风雅”精神。

艺术手法上,表现为赋比兴的综合运用。

赋,作为一种基本手法,一般用于叙事描写,如《采葛》中通过铺陈的手法,描写女子采摘不同植物的场景;此外还有《丘中有麻》中娓娓道来的农家故事也是一例。

《王风》中比的运用十分巧妙,如《兔爱》中的狡兔比小人,雉鸡比贵族(自己),罿三种捕鸟兽之网比乱世,拟物的手法含蓄表达出诗人的悲苦怨念;《扬之水》中把思归不能的郁闷心情比作缓慢无力的流水,化抽象为具象,使其可感可知;《黍离》中的“中心如醉”“中心如噎”,以“醉”“噎”喻忧思,将难以描摹的情感以独特的动作来表达,形象而具体。

兴的手法在《王风》中运用的最为广泛,大多是在开头触物起兴,如《黍稷》开头描写黍稷生长结实的过程,以唤起下文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苍凉之感;《葛藟》开篇绵绵葛藟,在水之浒,引出下文流亡者的凄惨处境;《大车》开头以主人公心上人所坐的大车与所穿的精美服装起兴,道出主人公内心爱慕之情;《中谷有蓷第一章的中谷有蓷,叹气干矣,通过写谷中的益母草干燥枯萎的样子,从而引出女子被丈夫抛弃的处境。

此外,《君子于役》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并为后世创造了“黄昏”这一经典诗歌意象。

句式和章法上,《王风》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三至六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式节奏鲜明,另一方面,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又使得诗句读起来舒缓绵长,悠扬曼妙,极富音乐美。

语言风格上,《采葛》、《中谷有蓷》、《扬之水》、《君子于役》中“兮、矣、哉”等语气词的使用,也反映其采诗来自民间,体现了新声的自由与活泼,较接近口语,为诗歌增添了不少形象性与生动性。

《王风》的这十首诗涵盖的内容广泛,所体现的诗经的艺术特点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实属佳作。

 (ZJ执笔)



参考文献: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著 中华书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