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海文《化蛹成蝶——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断想》一书序

 情缘半岛 2022-01-18

    本书是海文君以方法论为中心的论文结集全书分内、外篇内篇的文字靠近方法论这一主题。开头有好几篇视野开阔的论文,均与本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哲学史学科正当性的讨论相关读这些文章,不仅可以了解作者的立场或主张,同时还可以接触到相关学术思潮跳动的脉搏。外篇的文字,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多样化,但很有特点,同样值得推荐它既有哲学史学科的学术史逸事,也有某些可以称之为现代思想斗争中的插曲的章节。很可能有些读者更感兴趣的,正是这些让思想更带感性篇章。

作者邀我作序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我对方法论问题也比较关心,不仅发表过这方面的论文,同时还长期为研究生开设相关的课程。平日我们对此也有所交流。但是,也正因为这样,我在这里可以议论的空问反而被压缩了。重复自己的观点,总不是太有趣事情同时,我对作者所提的立场或原则,也能在原则上认同为了避免话题的乏味,我想调节一下语习惯,不只是谈方法论的价值,时也注意方法论的局限。后者也应当是完整理解方法论意义的重要方面

方法这个词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说简单的理由是它虽到处被使用,但很少人对它下定义当然,有不少关于科学方法、哲学方法或者艺术方法之类带有领域或门类限定的方法论定义,很少是关于方法”的定义抽象地说,方法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形式上看也无不可,但这等于什么也没有说这种.只讲某某方法而不讲方法的现象,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方法简单,而是复杂即使只讲想方法,九九乘法口诀是计算的方法,而现象学是哲学方法,可你也许不知道这两种方法之的差别究竟有多大简单对比一下,乘法口诀是计算时必须遵循的法则而且依其操作的结论肯定一致正确而哲学中的现象学方法,应当如何运用,不同的人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是否可能或者是否期侍一致性的结论,则充满悬念但你不会根据乘法计算方法的有效标准,去衡量现象学方法是不是成功由此可见,不同的方法与不同的知识期待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不同知识领域在谈方法时,往往是与学科的划分相关联的,所以,它通常将之放在教科书或导论式著述的前言中,人文或社会科学便是这样。特别是那些新兴的或者交叉的学科,尤其如此但哲学与一般学科还有所不同,谈方法不仅是哲学的手段,甚至是它的目的伟大的哲学系统中,方法论往住是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哲学之所以形成方法论热,原与此相关中国哲学史讨论的对象虽然古老,但作为一个学科则是新兴的,所以,它的知识追求需要通过方法论的界定来表明其功能这个学科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导致它自始至终处在被检讨的地位,而检讨的手段就是方法论的反思同时,中国哲学史所涉学科为哲学,而论方法正是哲学的专业

    但是,由于这种方法论检讨的动机基于对中国哲学史的“正名”需要,部分地导致这种方法论讨论显得较抽象很多与方法论无关的题也被纳入谈论范围,例如,关于对传统的立场或态度的提倡其实,对传统的态度跟方法论主张或运用,不一定有关系当反传统主义者倾向于把观念还原为历史时,可能两者之确实存在逻辑上的关联但是同是采用比较哲学的方法,就会有反传统主义与保守主义立场的不同,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通过比较揭示中国哲学的缺陷,现代新儒家则通过比较来阐明中国的精神价值。检视这场关于方法的讨论,真正与方法有关的内容其实不多。如果让我来列举,大慨就是抽象继承法与格义两个问题格义的问题实际也是比较哲学的问题,对它的讨论相对充分,从把中国哲学史理解为以比较的方法建立起来的学科,到刘笑敢教授“反向格义”的观点,内容颇丰富。但抽象继承法似乎仍停留在当年冯友兰先生论述的水平上。实际上,这种方法论处于太抽象的水平上时,它有利于维护这个学科的正当性,但对推动哲学学科发展而言,其效果多大仍有待观察。

当然,因方法的创新或改变导致哲学的发展,是常见的历史现象。以西方哲学为例,古典的有苏格拉底辩证法,现代则有实证主义、分析哲学,或现象学这几大现代流派的出现,几乎都是以方法的论为先导的哲学运动与我们泛泛谈论格义或抽象继承比,这些方法的内容要具体得多,至少是包含一些可以进行思想操作的研究方法。如实证主义对命题经验意义的澄清,分析哲学对概念的辨析,或者现象学对意识现象的反,都有特定的对象、角度与程序它们各自是在与其哲学流派或运动的竞争中发展出来的,因此有明确的针对性,思想成果也富于特色中国思想传统虽然没有方法论的系统论说,但方法的变换也导向思想或学术的更新如玄学、理学与朴学,三者变化均与经典诠释方法的变换有关玄学得意忘言,理学的学体道,朴学的说文义,只要比较同一经典的不同解释,就可见各自的端倪

    那么,能否依此断定方法真的是点铁成金的秘诀所在呢回答是否定的西为社会人文学术尤其是哲学,其方法的效不是像乘法口诀那么直接精准哲学地处理某种问题或现象,有时犹如雕刻一块未成品的玉石对它能否成功利用,取决于作者的眼光与功力同时,在不同的名家手下,不同的形态各具异彩,不一定有明确的高下之分这意味着方法不是模具,否则不是艺术创作而是工艺复制因此,方法的运用不是单一的,它与素材的质地、结构相关想想韦的理想类型概念与资本主义精神研究的关系,或者维特根斯坦对游戏的观察同家族类似观点的提出的关系,就知道人文与哲学领域中的创造性思想,不是遵循固有的思想套路的产物。我这样说,别人也许会问那方法是用来做什么的简单的回答是,它只是规范产品大概的类型,为塑造对象提供框架性的思路而已至于结果是否是精品,说得出规则的方法是无法担保的

    在审读各种学位论文或者课题计划时,我们经常看到在相关申请书的八股要求中,有一项方法论的说明而绝大部分作者千篇一律地写上什么文献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经验调查法,或者哲学学科中的观念史方法、现象学方法,等等,几乎都是毫无意义的标签说到底,就是对方法无知的表现。在我的方法论课堂上,也介绍各.种不同的方法论模式或主张,其目的不是让学生找到做学问诀窍,而是让他掌握分析经典著述论述结构的概念工具,更好地领会导致那些作品成功的思路至于如何做研究,就以典范为榜样,从观赏开始,进而进入模仿,再融汇不同的方法,逐渐走上创作的历程

    本书副题是“方法论断想”,以上议论,有感而言,也只是断想中的断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