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救了状元中了状元

 数字人生6688 2022-01-18
明朝嘉靖三十年春,也就是三四月间,正值科考日,湖州有两个书生,一个叫刘家禾,一个叫张金斗,他俩都是会员,又是同乡,于是这一路上便结伴而行,准备一块去京城参加科考。
却说这一天两人路过了一座小镇,发现天色已晚,便就在镇上找了一家叫做悦来的小客寨,就这么随便对付一宿,准备赶明儿天亮在继续赶路。
或许是白天赶路太累了,只是草草用了晚饭后,两人早早便就睡下了。

这张金斗,觉浅,沾枕头便睡着了,恍惚间他觉得自己进了考场......而后就是发榜日,再往那榜单上一瞧,嘿,榜单的头名正是他张金斗。
梦中的张金斗兴奋不已,情不自禁地高喊起来:
“高中了,高中了,我考中状元了......”
就这么一喊,一下子便把正在熟睡中的刘家禾给吵醒了,刘家禾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哈问张金斗:
“你怎么了,是不是做噩梦了?”
张金斗似乎还沉浸在刚刚的睡梦中,高兴地对刘家禾说道:
“刘兄,我刚刚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中状元了!”
刘家禾笑着作揖道:
“恭喜张老弟,这兴许是个好兆头啊!”
张金斗点点头道:
“借刘兄吉言。”

翌日,两人结了店费,重新上路,刚从悦来出来后不久,张金斗便在街对面看到一个测字的卦摊。
“刘兄,我们何不去测测,看看运势如何?”
想到昨晚的状元梦,张金斗忽然心血来潮地对刘家禾说道。
刘家禾笑着点点头道:
“也好,也好!”
.......
“老先生,我兄弟两人是进京赶考的,请您给俺俩占一占,看看能不能中榜?”
来到卦摊前面,张金斗也不造作,直接开门见山向卦摊的老先生询问道。
老先生抬头看了看两人,稍微打量一番后,便就对张金斗说道:
“你来写一个字吧,我来测一下!”
张金斗点点头,拿起笔来,寻思着:该写什么字呢?
略一思忖了一会儿后,便写下了一个科考的“科”字。
老先生看着“科”字,仔细端详了一会,便就说道:
“从这字相上看,二位各有半个状元命,就请你们兄弟在考场上各显神通吧......”
张金斗与刘家禾一听皆觉得滑稽可笑:等于没说——
......

付了卦钱,两人又继续打马上路。
一路上,张金斗反复斟酌着老先生的话,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这'科’字剖开来,左边不正是刘家禾的'禾’,而右边岂不正是张金斗的'斗’么.......两人各有半个状元命,人家说的没错啊......看来这老先生还是有些门道的。”
“救命啊,来人救命啊!”
就在这时,忽然自前面不远处的小树林中传来了小孩的哭喊声。
刘家禾赶紧勒住马头,对张金斗说道:
“张老弟,这树林中想是发生了什么事,我们赶快去救人吧。”
正一门心思捉摸卦象的张金斗闻言后,却奉劝道:
“兄弟,还是别多管闲事,求取功名要紧,咱得赶紧往京城赶,再说,你知道林中是啥情况,万一是人贩子拐小孩的,咱们两个皆是文弱书生,哪是人家的对手,这不等于飞蛾扑火白搭了性命吗!”
刘家禾目光坚定地说道:
“话怎么能这样说呢,人命关天,既然碰上了,岂有不问之理!”
“反正我不去,要去你自己去吧......”
谁知张金斗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闻言后依旧摇摇头,言罢便扬鞭催马而去。
看着张金斗渐渐远去的背影,刘家禾摇摇头,而后便催马向小树林中赶去。
原来一个女子正悬吊在树干上,手脚乱蹬,树下一个小男孩蹲在那里呜呜哇哇地哭叫着。
刘家禾立刻就明白了过来,紧接着便上前将悬在树上的女人给解救了下来。
平稳地将奄奄一息的女人放在地上后,刘家禾发现女人的脖颈处已经被勒出了一道很深的痕迹,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心想:
若不是自己及时赶到,恐怕这女子已经凶多吉少了。
待到女子缓缓苏醒过来后,刘家禾忍不住地问道:
“大嫂,什么事想不开呀,好死不如赖活着,你这是何苦呢......再说,你寻了短见,小孩怎么办呀......”
女子闻言后,呜咽道:
“这位大兄弟,不是我想走绝路呀,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孩子的爹久病不愈,现已一命归天,家里欠了很多债,我身无分文,哪有钱还呀......与其让着孩子跟我一道受罪,倒不如死了算了......”
刘家禾闻言劝慰道:
“天无绝人之路,看在孩子骨肉情面上,你无论如何也得活下去呀......”
言罢,便解开身上的褡裢拿出了二十两银子递给了女子:
“这些银两不多,不过也够你娘俩生活一阵的了,听我一句话,回去做个小买卖,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强。”
“嗯,谢恩人,谢恩人!”
接过银两的女子激动得热泪盈眶,赶忙拉着孩子一起磕头谢恩。
“使不得,使不得......”
刘家禾连忙将母子二人搀扶了起来。
“您的大恩大德,我母子一定永生不忘.......请恩人留下姓名......”
女子从兜中翻出了一块破布与一只炭笔,请求道。
刘家禾无奈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破布上。
.......

告别了母子,刘家禾便马不停歇地往京城赶去,还好经过一路疾驰,终于是在开考之前赶到了考场......
一个月后,黄榜发布:
刘家禾名列榜首,高中状元。
而张金斗却榜上无名,名落孙山。
.......
在外任了几年地方官后,由于刘家禾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且又深受百姓爱戴,后来便被调入京城做了礼部尚书。
就这么,一转眼20年过去了,时值又逢科考发榜日。
这一天,刘家禾正在家中品阅史书,突然家人来报,说新科状元前来参拜。
刘家禾顿时就纳闷了:
'这新科状元历来都是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的门下,要参拜也得去参拜他们,什么时候轮到他礼部了.......’
“请吧......”
纳闷归纳闷,请还是要请的,既然人家都已经登门拜访了,岂有拒之门外之理。于是,便让家人将新科状元邀请至了大堂。
待刘家禾看到年轻英俊的新科状元后,更懵了:
“这人他好像根本不认识呀?”
然而,新科状元看到刘家禾后,却两眼放光地问道:
“您,您就是刘家禾刘大人吧?”
刘家禾茫然点头道:
“是,正是老朽!”
谁知新科状元在确认无误后,竟“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一连朝着刘家禾磕了三个响头:
“大人,您可还记得二十年前进京赴试,在树林中救下的那位上吊女子,小人就是那个孩子......若不是大人施以援手,哪能有小人的今天.......”
言罢,却已是泣不成声。
刘家禾大吃一惊:原来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孩.......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小善念,竟成就了一名状元.......
平心而论,好友张金斗的才学并不在自己之下,自己中了状元,而他却没有及第.......看来,自己的这个状元还应该感谢树林中母子二人呀......这叫什么,这就叫:善有善报。
.......

写在最后:
后来张金斗连续参加了三次科考,皆是名落孙山,没有及第,失望之下,他也最终选择了放弃,安心地成了一名教书先生......
正如刘家禾说的那样,张金斗倒并不是没有状元之才,而是没有状元之德......
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怎样?如果没有德行,充其量也只能算一个学者,而不能成为学问家。
德才,德才,要先有德,才能言才;而并不是先有才,再有德!
您说,对吗?
谢谢观赏!
关注我,总会给您带来最精彩的民间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