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得透 || (046)我们的身体就象一座园圃,我们的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

 建模作文宋亚军 2022-01-19

梅花既是自然景物之一种,也是意象。其“象”是花,其“意”是不畏严寒、傲雪斗霜。所以,提到梅花,“意”“象”往往同时涌现出来。

这里的文化核心意义在于,我们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意象”由此诞生。

作文里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寻找一个“象”,使之承载思想、情感。如此,文章就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之美了。

下面,我们给大家分享一个作文常用的“象”,我们的分享过程分三步:

1.品味意象模型。

2.演绎意象模型。

3.运用意象模型。

第一步:品味意象模型。请看美文语段:

我们的身体就象一座园圃,我们的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不论我们插荨麻、种莴苣、载下牛膝草、拔起百里香,或者单独培植一种草木,或者把全园种得万卉纷披,让它荒废不治也好,把它辛勤耕垦也好,那权力都在于我们的意志。(莎士比亚《奥赛罗》)

从修辞上说,这里使用的是比喻。这个意象模型的思想核心是:我们的意志是身体的主宰,支配了身体的各项活动。也就是说,在身体和意志之间,意志是起决定作用的。

在这一点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一致,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段话的意思,应该很好理解吧?你的外在的一切活动,都受你的内心支配。如果你勤奋学习、积极进取,那是你的内心有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如果你喜欢静夜读书,品赏幽幽月光,那是你内心的诗意情怀在起作用。是不是?

所以,从根本上说,是你的内心在起作用,是内心支配了外在的行动、状态。

第二步:演绎意象模型。上面的意象模型中,我们可以将“身体”和“意志”具体化,就可以将模型多向演绎了。

请看演绎示例:

1.勤奋与懒惰。求学时,职场中,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感到疲劳,我们的劲头会磨损。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内心充满对理想的追求,充满不服输的斗志,那些疲劳会大大削减,直至消失。因为“我们的身体就象一座园圃,我们的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

2.俗气与雅致。有人说,社会俗气弥漫,我怎么可能独善其身保持高雅呢?这种说法的错误就在于,社会风气如何,毕竟只是外界条件;而外界条件能不能影响你,不在外界条件本身,而在于你自己的内心意志——内心意志的园丁,是完全能够管理和控制自身这个园圃的。

3.真诚与世故。很多人抱着这样的借口:这个社会就是个世故的社会,我不世故的话无法生存啊!这个大大的谬论,更是个禁不起推敲的狡辩!社会若要影响你,必须得通过你自身的内心起作用。如果你的内心向往真诚、抵触世故,外界的世故狂涛,是难以染上你身的。

大家看,所有的外界与内在的冲突、矛盾,都可以用这个意象模型一语概之。这里所说的“外界”,可以是社会、他人,也可以是身体。

第三步:运用意象模型。如果作文试题可以写外界与内在的冲突、矛盾,就可以使用这个意象模型。一般常见的方法是:

1.发现作文试题中明示或暗含的“外界与内在的冲突、矛盾”。

2.将试题的“外界与内在的冲突、矛盾”与上面“园圃与园丁”模型建立连接。

3.将“外界与内在的冲突、矛盾”与“园圃与园丁”模型的联系合理解说出来。

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谈被需要的心态。

很多人都有“被需要的心态”,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可是很多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却显得漠然。他们的常见想法就是:社会都这样冷漠了,我还能做什么?

我们针对这样的想法展开批驳,就完全切合题意。当然,不可忘记同时需紧紧联系“被需要的心态”。

这样,作文就可以用“园圃与园丁”模型。这个模型与作文试题的接口是:你的身体是园圃,你的意志、精神才是园丁,如果你的内心有“被需要的心态”,你自然就会伸手相助。

题目即可用“园圃与园丁”。

如此行文,文章开头和结尾最好点出该模型的概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