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写建模A003】记叙文·波澜思想之误会波澜

 建模作文宋亚军 2022-01-19

特别提醒: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新的推送规则下,如果您想及时看到“建模作文”的文章,请在阅读后,点击文末的“在看”,或者将“建模作文”设为“星标”。

建模作文:建思维之模,作锦绣之文

本号现推出“美文读中悟写建模”系列内容。拟先推出两编:

第一编:叙述描写类文章读写建模;

第二编:议论抒情类文章读写建模。

第一章  波澜思想  ③误会波澜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夜遇》《墙里秋千墙外道》两篇文章,理解记叙文误会波澜的写法,能密切结合生活体验,在记叙文写作中合理安排误会,使文章生出波澜,引人入胜。
美文模板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精读下面美文:文章使用了什么手法使得情节生出了波澜?这样的波澜对于读者有怎样的吸引力?
夜遇
文/魏金树
  夜,静悄悄的。月光柔和,河水清澈,一轮皎洁的满月端端正正地印在水面上,周边的景致如诗如画。然而,这丝毫不能改变我烦乱的心境。
  忽想到,近日这个地方特别凶,已接连三人投河自尽,且死者都挺年轻。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再看河里,总仿佛有个白色的影子在飘游,水面上泛着清冷的蓝光。我突然有种预感,今晚肯定要发生什么事。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不知何时,有几丝云彩飘过,将月光分割得支离破碎,空旷沉寂的大地阴暗下来,四周的风景也变得惨惨淡淡。起风了,天气渐凉,我看看表,已是夜间11点多了。正思量着回去,一转身,蓦然发现一双眼睛正死死盯着我——
  我镇静了一下,才发现是位年轻的姑娘。
  她身穿白色衣裙,一动不动地站在离我四五米远的地方,面容模糊,披肩发湿漉漉的,单薄细瘦的身影在风中轻轻摇曳,被月光拉得又细又长。
  这么晚了,姑娘只身一人来河边干什么呢?联想起近日发生的事,我不觉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过了一会儿,她开始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来回踱步。时而仰起脸,望望灰蒙蒙的天空;时而低下头,看看粼粼的河水,似在与这美好的世界作最后的告别。
  我双手插进裤袋里,将头扭向河水,耐心等待着事态的变化。我是学校里的游泳健将,自信能毫不费力地救起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意料中的事还未发生。她为什么迟迟不行动呢?我想有两种可能,一是她想等我离开后再投河,以免我救起她;再就是她临死前有话要留给世人,而对我的可信度尚存怀疑。
  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我发现她几次向我这边走走停停,欲言又止,还偷眼看我。当我的目光与她的目光相碰时,她又迅速将目光移开,显得很慌张。我愈发觉得她楚楚可怜!
  终于,我决定不再跟她僵持下去了,话是开心的钥匙,只有劝她回心转意打消轻生的念头,才是上策。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在心中默默打好腹稿,想起这么几句话: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是难免的,而自寻短见是一种最无能的表现。它只能让你的亲人悲痛欲绝,让你的仇人幸灾乐祸。常言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过不去的独木桥。所以说,凡事你都应该想开点!
  话虽不尽理想,但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救人要紧。
  在我自以为将“台词”背熟之后,便回身转向了她:
    “请问,你,你有话要跟我说吗?”
    “是的!”姑娘回答得很干脆。
    “那么——你说吧,请相信我。”我定定地望着她,鼓励她说下去。
    “噢,是这么回事,”姑娘迟疑了一下,迎着我的目光平静地说,“我是市游泳队的运动员,回家路过这里,老远就看见你心事重重地在这儿徘徊,神色很不正常,怕你想不开,便一直守在这里。在此,我只想劝你几句: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是难免的,而自寻短见是一种最无能的表现。它只能让你的亲人悲痛欲绝,让你的仇人幸灾乐祸。常言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过不去的独木桥。所以说,凡事你都应该想开点!”
  我望着她,禁不住笑出声来,笑得她莫名其妙。她眨眨眼睛,认真地说:“你这人怎么啦?”
建模指津
问题明确  
特定的地点——河边,特定的人物——有爱心的两个人,因误会而发生有趣有益的故事。巧合的是,“她”的话和“我”预想的完全一样,别有情趣。
这样的误会,使文章情节避免了平铺直叙,从而顿生波澜。就如微风吹来,湖面微波,绿柳摇曳,产生一种“动感”的魅力。读者读来,感受到了大千世界奇趣的一面,自然急于探知究竟,以致手难释卷。
思维建模   
生活中,误会是很多的,由于当事双方在认识、背景等许多方面有差异,或者由于某种情况发生错位,误会常常发生。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张纸条,都可能造成误会。你仔细想想,生活中的许多细节是不是经常引发误会。
所谓“误会法”,是现实生活中的误会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生活本身是光怪陆离的,事物的表象和本质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是矛盾的。人们在认识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有时会把现象看成本质,这就造成了误会。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能进行交流,这也容易造成误会。作家在创作时把它们加以艺术的概括、提炼和加工,使它们更富有艺术性和典型性,于是产生了“误会法”。
    运用“误会法”,可以使本来很简单的故事情节变得妙趣横生,从而造成喜剧性的艺术效果。《驿路梨花》连用“误会法”,从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波澜迭起,引人入胜。“我”和老余夜宿深山小茅屋误把瑶族老人当成主人,引出一个故事,得知小茅屋的主人是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第二天早上,“我们”又把一个哈尼小姑娘误为梨花,引出另一个故事,交代了小茅屋的来历,介绍了未出场的梨花,揭示了梨花姑娘的美好心灵。小说摇曳生姿,逐步把读者领到“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胜境。
文章中的误会和生活中的误会不完全相同,不能完全叠合。文章中的误会是生活误会的提升。也就是说,生活中的误会还是比较粗糙的,还只是没有经过提炼的生活的原型。那种原汁原味的生活,还不能照搬过来用在文章中。我们需要做大量的、有深度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
建模:写记叙文,可以联系阅读过的构思精巧的小小说,保留使用小小说误会兴波的独到做法,写出锦绣文章。
建模佳作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精读下面佳作:文章因误会产生了怎样的波澜?
墙里秋千墙外道
和瑞娜
夜幕扯下来了。
从食堂出来,又要上那恼人的加自习。教学楼已是灯火通明,极亮地卧在苍茫的夜色里。
我慢吞吞一百个不情愿的挪向教室。哎呀,今天又是物理辅导,物理是我最头疼的一科,什么大球碰小球,什么木块从下斜坡划下,真是太烦人了。那几道题还没做呢,晚自习肯定要检查的……
心情越来越烦,脚步越来越慢。
挪到座位上,慢腾腾地掏出物理习题,还是烦得难受。
突然,感觉好象被强光照了一下。第六感官指示,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是谁呢?我偷偷地伸出眼睛的余光,数学课代表的后座,那不是班花蕊的座位吗?强光就是从那里射来的!
    不可能呀!这太不可能了!人家堂堂大美眉,怎么会看上我呢?相貌很不英俊,衣着很不光鲜,右手袖口总有一点油污……还是别瞎做梦了。
可是,心湖被投进一颗石子,一圈圈的涟漪荡漾开来,心里升腾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兴奋。而面前纸上写的什么,根本看不清,全是模模糊糊的黑点。不,是眼睛!是蕊的那双一汪秋水样的眼睛!唉,真不知害臊!瞎想啥呀,我明显感到脸上在散发着热量,就像偷了东西被人抓住,好几只手指向我:“没脸!”
思想总是拐来拐去,总觉得那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一阵阵的热流传导过来,涌进周身每一个毛孔,燃烧每一条脆弱的神经。
我实在受不了了,对了,有了。
“喂,把小刀借我用一下。”借着这个由头,我快速地朝蕊的座位扫了一眼,天哪,恰好碰上她那火辣辣的目光!我一下子全身像虚脱一样,开始软弱无力。
这不可能呀,蕊怎么会看上我呢?学校那么多男生纷纷大献殷勤,她都没正眼看过一个,我?白日大梦吧!下辈子吧!可是,那眼光,分明是一汪水呀,什么样的心软化不了呢?我脑子不受控制地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我的魅力吸引了蕊,一天,下晚自习,蕊羞涩地跑过来,大大的眼睛盯了我一下,塞给我一封信就转身跑开了。信上的内容当然是“交个朋友,好吗?”……
“铃……”下自习了。突然,我觉得有人在后背上敲了一下,回头,是蕊!正用那含情脉脉的眼睛看着我呢。我慌乱极了,什么也说不出来。她真的递国一张纸条来,然后就走了。但不是匆忙跑掉,是和同桌有说有笑地走了。
我控制住心跳,掐了掐手臂,确信这是真的,攥着纸条,来到校园花坛边的灯箱旁,看一看四下没有人,打开纸条,一行娟秀的字迹扑入眼睛:
“你的嘴边粘了一片韭菜叶。”
佳作简评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尺幅之间摇曳情感跌宕起伏的妙趣,特别是欧·亨利式的突变结尾,使文章趣味横生。
情感的伏伏起起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文章前四段是“烦”的层层叠加,加到一定程度,突遇班花热辣辣的目光,“烦”无影无踪,心湖开始浪涛翻涌:一会儿“人家堂堂大美眉,怎么会看上我呢?”,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会儿又“心里升腾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兴奋”,开始“胡思乱想”。暂时平静一点,又“总觉得那双眼睛在注视着我”,感觉“一阵阵的热流传导过来,涌进周身每一个毛孔,燃烧每一条脆弱的神经”,找个借口扫一眼,竟然真的“恰好碰上她那火辣辣的目光!”以致“全身像虚脱一样,开始软弱无力”,真是太传神了!再一次“反省”,可是脑子不受控制地想象蕊塞给我信的场景……下课了,蕊竟然真的给了我一张纸条,我的狂喜达到了颠峰,“我控制住心跳,掐了掐手臂,确信这是真的,攥着纸条,来到校园花坛边的灯箱旁,看一看四下没有人”才看纸条,哪知上面写的竟是“你的嘴边粘了一片韭菜叶”。情感从颠峰跌入了深谷。
误会兴波,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青春里的误会,激起的,都是美丽的浪花。
延伸思考
生活中,有哪些美丽的误会?搜集,整理,提纯,与好友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