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董教学随笔51】清新洗练 通俗晓畅

 与时光对坐 2022-08-04 发布于陕西

清新洗练 通俗晓畅

/董问博

《驿路梨花》是围绕寻找哀牢山里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生动地展现了雷锋精神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全文的清新洗练,又通俗晓畅,表达的情感真切自然。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妙语连珠】

1.“看,梨花!”

这是“我”和老余行走在哀牢山上,山陡人稀天晚,“我们”担心露宿深山时老余看到了梨花,简短的感叹句表明老余看到梨花时的兴奋之情。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作者用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下梨花林行走图。对淡淡的月光、凉凉的山风、洁白轻柔的花瓣儿的描绘,突出表现了月下梨花的清幽、柔和、舒适的环境特点,充满了诗情画意,也表现了“我”和老余遇见梨花后不再心急而是非常喜悦的心情。

3.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

这是“我”和老余以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对他说感激的话的时候,老人对“我们”的感谢产生非常诧异的神色。“瞪”“插不上嘴”,通俗的语言把老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4.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简短的语言交代了老人来小茅屋的目的。连用两个“都”,写得到帮助的人们也深受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精神的影响,将爱心传递了下去。

5.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了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族小姑娘在梨花丛红歌唱……

虽是梦幻,是虚写,但是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景,用美景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以自然界的梨花的香气四溢,衬托梨花姑娘的美好。

6.走在前边得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用简练的语言,从脸色、眉毛、眼睛等方面,写出了哈尼小姑娘的天真、活泼、美丽。虽然三言两语,但是人物肖像描摹得细致生动。

【活学活用】

    1.从语言的角度入手,品析下面这首诗的意境。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请以通俗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陈涉世家》中陈涉说:“苟富贵,勿相忘”遭到了“佣者”的讥笑,陈涉叹息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春为四季之始,为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的感受,请以《徒步寻春记》为题,写一篇作文,或写人记事,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理,要求:选材真实,重点突出,语言清新洗练、通俗晓畅,不少于600字。

《清新洗练 通俗晓畅》

1.示例: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诗人找到了一个如此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对景物作清新洗练、通俗晓畅的刻画,其实是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2.示例:你们(指佣者,此句中的喻体为燕雀)怎么能明白我(陈涉自己,此句中的喻体为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3.略。

【技法探微】

妙用悬念误会  情节扣人心弦

设置悬念就是把事情的结论或结果摆在前面,设立一个“关卡”,使读者急于了解事情结果产生的原因,从而造成悬念。在作品中设置悬念可以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曲折性。设置悬念必须解开悬念,悬念在前,解开再后。《驿路梨花》一文通过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文导入】

《驿路梨花》叙述了“我”和老余的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置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例1.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例2.“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

例3.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例4.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技法导入】

第一次误会: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但是老人说不是,他也是小茅屋的受惠者。第二次误会: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那个十四五岁的哈尼小姑娘是主人,小姑娘说不是,她只是受姐姐(梨花姑娘)委托照看小茅屋的。

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呢?

两次误会,三个悬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同时在叙述中运用两次插叙追溯往事,一是借瑶族老人之口讲述自己得到哈尼小姑娘帮助的事,二是借梨花的妹妹之口讲述解放军造茅屋的以及梨花姑娘照料茅屋的事。作者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展开,加之插叙,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附:设置悬念的物种方法:①倒叙法。②疑问法。③误会法。④巧合法。⑤省略法。《驿路梨花》运用的是第③种——误会法。

【即学即练】

从悬念设置的角度入手,品味下面的文章。

20美金的价值

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你一小时赚多少钱?”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后来平静下来,走进小孩的房:“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唐继柳编译。选自《深圳青年》)

《妙用悬念误会  情节扣人心弦》

巧设悬念可以引起读者的急切期待,吸引读者去寻求谜底,从而有效的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利用误会可以使文章生波澜,有起伏,多跌岩,吸引人。本文综合运用巧设悬念法和误会法。爸爸不知道儿子借钱的真实意图,产生了一个又一个误会。直到结尾才揭开了谜底——明天请早一点回家,一起吃晚餐。文章产生了震撼人心、感人至深的力量。文章结构紧密,扣人心弦。

本文发表于《作文周刊》2019年4月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