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经开始了,很多妈妈们又开始了每逢假期必求书单的规定动作,但其实阅读是件个体差异很大的事,很多时候别人家的书单自己家孩子未必感兴趣。清华一直有猎枪和干粮的说法(蒋南翔:一个人要穿过原始森林,重要的不仅是给他一袋干粮,更应给他一支猎枪),简言之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这一篇我来讲一讲不求别人的书单,到底该如何针对自己的孩子来选书和买书。 选书大体有如下几个原则 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成熟程度 年龄只是个大体参考值,因为有的孩子5岁就实现了自主阅读,而有的孩子8岁了还没有完全脱盲,所以选书时这种差异一定要考虑进去。无法自主阅读的孩子,那就要选带拼音的书,否则人肉阅读机磨损会有点严重。 要注意的是,虽然年龄只是大体参考值,但对于早慧的孩子也不能完全脱离年龄段无限拔高,毕竟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心智不能脱离他们的生活经历而凭空生长。 现在鸡娃圈有一股不正之风就是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盲目攀比。想要培养孩子持续的阅读兴趣,还是要在主题上注意选一些和孩子心智匹配的书籍,比如校园类主题就比严肃的历史类更有普适性。 孩子的性别和兴趣点 一般来说男孩会更喜欢历史、军事、自然科普等等主题的书,而女孩会更容易接受情感故事类的。这一点家长既要利用优势也要注意避免劣势,不能偏废。就是说既要注意利用孩子的兴趣点来培养阅读兴趣,同时也要注意平衡,不能一味只是满足孩子们的兴趣而不做引导。 女孩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喜欢情感类,就不做历史、自然等科普类输入。如果不容易对这些题材感兴趣,可以从一些编撰得非常有趣的书籍入手。比如历史类有学乐出版的《千万不要》系列,先从有趣的点吸引孩子对历史产生兴趣;生物类有《遗憾的进化》,把科普故事讲得非常好看;百科全书类有《大英儿童漫画百科》,这些都是经过文话童心群友反馈,无论男孩女孩都非常喜欢的书籍。对于小高年级的孩子,接力出版社的《少儿万有文库》是非常推荐的一套。 男孩家长,同样不能因为孩子只喜欢科普,就忽略故事类尤其是有深度的名著的输入。名著非常推荐接力出版社的一大套名著名译名绘版,虽然贵点,但装帧精美,可以一直收藏。步印的另一套《步印彩色世界儿童文学名著》也很不错,这次不做推荐是因为官网已经卖断货绝版,其他第三方渠道的难辨真假。 看作者和出版社 给孩子选书,也像吃饭一样,不能因为暂时看不到不良影响就非常随意,相反精神食粮更应该精挑细选。选书的最大原则首先要看作者,除了那些大文豪,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有一些硬通货的作家可以放心选,比如国外的林格伦、罗尔德·达尔、JK·罗琳、大卫·威廉姆斯,国内的金波、孙幼军等等,他们的小说属于男女通吃且题材也非常受欢迎的。 除了作者,出版社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标准。其实严格来说应该把出版社放在选书第一位,有一些大社和权威出版社,不仅有自己的独家资源,也会很爱惜自己的羽毛,严把品质关。对于儿童书籍来说,可以看看之前孩子喜欢看的那些书都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然后按图索骥去出版社官网上看看,比如河北传媒集团出版的绘本不仅装帧精美,更重要的是主题深刻;接力出版社和爱心树引进的日本作家的绘本比较丰富等等。 比如我家非常喜欢《14只老鼠》系列,百看不厌,后来我看接力出版社又出了7只老鼠和3只松鼠,以及同一作家的《尖尖鼠大冒险》等等,一起打包收回来都是没错的~ 注重成长性 前面提到选书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来选,但作为家长,我们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还在于要有成长性和前瞻性,就是不仅仅重视我的孩子喜欢什么和应该喜欢什么,还应该重视我的孩子成长需要什么。比如之前我曾推荐过的哲学和逻辑的很多书籍(回顾链接:孩子的逻辑和哲学书,看这一篇就够了),国内鲜有人重视和系列推荐,但我觉得底层逻辑而不是显性分数,才是孩子将来胜出的持续优势以及战斗力。 再比如,无论哪个年龄段,多读人物传记,多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成长的精神力量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孩子都是温室里的花,在精神层面我们家长很难像提供物质条件那样去满足孩子的精神成长需求,那么人物传记就是很好的选择,读别人的故事,体会不一样的成长经历,感受更多正能量。传记类的,有很多大套都还不错,比如读小库的人物传记系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华人物故事全书》;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从稚气小孩到科学巨人》;接力出版社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北京日报出版社的《走进课本里的中外名人》等等。 注重主题性和相关性 这个问题要论述的就不仅仅是选书了,而是孩子阅读如何开展和深入。家长不要盲目跟风,要观察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或者你希望他们喜欢什么,那么就在这个领域内深入研究书单并提供书籍。 比如这个假期,我希望孩子能在之前泛读的基础上把历史系统深入,那么就需要看她比较喜欢的点在哪里,或者功利一些也可以看看考试最常考的点在哪里。一般来说唐宋既是中国古代发展的高峰,也是最容易被考到的部分,那么从她熟悉的名词或者相关人物入手就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比如唐代,因为之前她看过步印《写给儿童的通俗文学》里面的《隋唐演义》《唐人传奇》,也看过少年读《资治通鉴》里的大唐盛世,对很多著名诗人如李杜王维也都很熟悉。另外想深入了解历史也可以先从记录片或者电视剧开始,这一点不丢人,相信我们不少成年人对历史的了解,也是从《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等影视剧开始的。先让那些历史中的人物形象在孩子心里立起来,再去以点带面,效果会好很多。 无论何时都要亲子共读 这一点是很多家长都忽视的,或者说哪怕知道也不容易坚持执行的。很多家长会觉得亲子共读是孩子不认字时候做的事情,一旦认字就觉得自己解放了,但其实能不能坚持亲子共读或者和孩子一起聊他们看的书,很重要。哪怕没有时间通读,家长也最好搜一下书的简介,再哪怕连搜介绍的时间也没有,也一定要让孩子跟你聊一下他们读的书都是什么内容,一来可以看看孩子到底读到了什么;二来孩子输出的过程非常重要,是很重要的能力锻炼过程;第三,这种分享对融洽亲子关系也非常重要,同时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也在读书,对他们是很好的激励。总之亲子共读是一举很多得的事。 以上这些,是选书的基本大原则,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最后送上小童之前的荐书合集,供大家各取所需。 童伴荐书 | 推荐这些不在常规书单中的好书(逻辑/天空/地理/科普) 童伴荐书 | 推荐这些不在常规书单中的好书(哲学/故事/生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