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道题,有意思!

 小马叨 2022-01-19

写在前面

应用题内容:

甲乙两人买西瓜,甲买差6元,乙买差4元,

甲乙合买差一元,问西瓜多少元?

群内家长,也包括一位小豆包各显神通。

一位小学生: 

几位家长,也包括人民教师:

小同学,不用方程,你就不会算了吗?

各位家长,您画的图,孩子能看懂吗?

这道题怎么解?

原题:

甲乙两人买西瓜,甲买差6元,乙买差4元,

甲乙合买差一元,问西瓜多少元?

原题变形:

甲乙两人买西瓜,如果买两个西瓜差10元,

如果买一个西瓜差一元,问西瓜多少元?

解题:

(10-1)÷(2-1)= 9

答:西瓜9元一个

一题多求:求甲、乙各有多少钱?

甲 = 9-6 = 3元

乙 = 9-4 = 5元

答:甲有3元,乙有5元。

这就是一道简单的盈亏问题,

10以内运算,口算都能搞定,

好学的小豆包,还用嘛方程!

核弹打苍蝇,你不是浪费吗?

盈亏问题

在掰扯盈亏问题之前,先看下面几道题:

1小马叨编的几道题:

1)盈亏类型

小强家小区里有一口井,小强和爸爸拿根绳子去测量井的深度,绳子从井口单放到井底,多4米;绳子对折再放差1米到井底,求绳子多长?井多深?

答案:

井深 =(4 + 1×2)÷(2-1)= 6米,绳子 = 6 + 4 = 10米

特别提醒:要注意对折呦!

2)两次都盈类型

周日,小丽和奶奶在家做馒头,小丽负责分馒头,每人两个馒头多13个,每人四个馒头多1个,一共有多少馒头?家里有几口人?

答:

人数 =(13-1)÷(4-2)= 6人,馒头 = 6×2 + 13 = 25

3)两次都亏类型

周日,小明的同学要来家里作客,小明数了一下家里的糖果,每人三块少2块,每人五块少10块,几个同学要来小明家?

答案:

同学 =(10-2)÷(5-3)= 4人

糖果 = 3×4-2 = 10

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

1)盈亏类型:91页综合运用11题

几个人共同种一批树苗,如果每人种10棵,则剩下6棵树苗未种;如果每人种12棵,则缺6棵树苗,求参与种树的人数。

答案:

人数 =(6 + 6)÷(12-10)= 6人,树苗 = 6×10 + 6 = 66棵

2)盈亏类型:112页综合运用第7题

有一群鸽子和一些鸽笼,如果每个鸽笼住6只鸽子,则剩余3只鸽子无鸽笼可住;如果再飞来5只鸽子,连同原来的鸽子,每个鸽笼刚好住8只鸽子,原来有多少只鸽子和多少个鸽笼?

答案:

鸽笼 =(3 + 5)÷(8-6)= 4个,鸽子 = 6×4 + 3 =27只

以上应用题的问题情境不同,涉及食物、井、树苗、鸽子等等,

但这些应用题的实质,都是盈亏问题,是数学典型应用题之一。

盈亏问题,亦称盈不足问题,盈即有余,亏即不足,

盈亏问题,反映了两个定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个定量 = 另一个定量×倍数 ± 盈亏数(盈,即+,亏即-)

盈亏问题特征:

一个标准:按一定分配标准,把物品平均分配给人或器物。

两个定量:一定数量的物品,一定数量的人或器物。

两次分配:要进行两次分配,从而产生盈亏两种情况。

三种类型:一盈一亏、两次都盈、两次都亏

盈亏问题基本公式:

(盈 + 亏)÷(两次分配标准之差)= 人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标准之差)= 人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标准之差)= 人数

数学应用题

数学应用题

1定义: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有关事实,反映某种数学关系(譬如,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等),并求解未知数量的题目。

2构成:每个应用题都包括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分类:

1)一般应用题: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

2)典型应用题: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

4类型:

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分类,多种100多种,少则十几种。

常见的类型有: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盈亏问题、和差倍问题、商品问题等。

其中每种类型还包括不同的题型,比如行程问题,

包括同向问题、追及问题、相遇问题等。

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小学应用题主要用算术的方法解题,

即利用已知数量关系,求未知数量,

少量可用方程的方法解题。

中学应用题,主要用方程的方法解题,

即用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等量关系,设方程解决问题,

方程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二(三)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

小学应用题是初中应用题的基础,小学应用题题型涵盖初中应用题题型。

算术解法是方程解法的基础,初中大多数应用题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

对于小豆包及家长的几点建议:

1数学源于生活和生产实践。

所有知识,都源于生活和生产实践。

数学知识,更源于生活和生产实践。

比如数系的发展,都是源于生活和生产实践。

几何的各个图形,都是抽象于生活中的物体。

几何学的发展,更是为了解决生产问题,尤其是水利问题。

2数学好玩,实践中学。

在北师大版小学教材中有一个标题:数学好玩,

数学,本身很好玩,就应该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

比如了解火车、轮船、隧道、商品重量和价格等生活知识,

大大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尤其是应用题,学好数学。

比如学生会记账、会分配物品等,在实践中学数学,玩数学。

3数学重在思考

生活中不缺乏知识,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

题不在多,有型才行。

学习的核心在建构系统,而思考是重要手段。

学生学习时,应善于从生活中找到数学概念和命题的例子,不应只限于知道课本上的例子。

学生做题时,应通过问题情境看到题型,并善于总结题型、一题多解、一题多做。

4重视问题表征,掌握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首先理解问题,识破题型,

而问题表征是重要一环:翻译、推导、整合。

掌握数学思想,比如数形结合、转化等,

通过画图,更好地理解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

对于难题,能看到它和例题异同,转化为例题,就是转化思想。

多余的话

这两个月,俺不准备再嘚啵了,因为要整理金老师的书稿。

但为什么又嘚啵了呢?

一是因为,关于如何解这道题,群内几个小学生家长没弄明白,于是写了这篇文章把这事说明白,俺可是一个认真负责的群主;

二是因为,昨天看到一个砖家写的文章,关于知识和能力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这个是更主要原因。

科学的学习观、知识观,目前还是静静地躺在教育家的书里,而且已经躺了二十多年。

知识是知识、能力是能力,仍在大多数砖家的著作里,

在绝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大脑里,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课堂上。

邵瑞珍先生早已驾鹤西去,皮连生教授和金洪源教授也已退休,

各位家长,让孩子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不再多说了,俺还是干正事吧,继续啃文字,方是上策。

要不然,要是让老人家和两位所长知道,

俺就是瞎嘚啵,不干正事,估计这个月绩效奖金要泡汤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