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清凉寺窑址出土文物,颠覆你的汝窑概念!

 天宇楼33 2022-01-19

图片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窑址在上世纪80年代后在河南省汝州市宝丰县清凉寺村被发现。

一位叫做王留现的当地老人发现和收买了一件疑似汝窑的洗,后来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

并由此揭开了汝窑清凉寺遗址发掘的序幕。

图片

北宋 汝窑天青釉梅瓶(修复)2002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如果,你也想一探古玩圈究竟

如果,你也喜欢收藏

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交流,鉴定

扫描二维码随时加我微信

从考古发掘情况看,汝窑瓷器造型远比传世品丰富。

2000年在汝窑中心烧造区出土的器物造型多达四五十种。

除折肩瓶、三足樽及承盘、椭圆水仙盆、莲花式碗、葵花式盏托、洗、盘等常见传世品种外,还发现一些传世品中不见的造型,

如刻花鹅颈瓶、梅瓶、方壶、出香(香炉)、壘子、大盆、折沿盘、刻莲瓣纹盏托等。

这些出土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汝窑瓷器的认识。

图片

北宋 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修复)2004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北宋 汝窑天青釉刻划莲瓣纹熏炉(修复)2002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图片

北宋 汝窑天青釉双系方壶(修复)2002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北宋 汝窑天青釉刻划龙纹盒(修复)2001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图片

北宋 汝窑天青釉六瓣葵花形壘子(修复)2001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大纵横

图片

北宋 汝窑天青釉莲花式温碗(修复)2004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北宋 汝窑天青釉刻划花 内龙纹外水波纹钵(修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北宋 张公巷窑青釉碗(残) 2004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北宋 张公巷窑青釉酒盏托(残)2005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北宋 张公巷窑青釉椭圆形洗(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头等收藏

清凉寺2000年的第6次发掘,

共发现了窑炉19座,作坊两处,以及水井、灰坑、过滤池、沉泥池等重要遗迹。
村内发掘,弥补了长期以来研究汝窑瓷器不见窑址和实物标本缺乏的遗憾,窑址中出土的遗物之丰富,也是历年来发掘所没有见过的。

这些出土汝窑器带着千年的历史沧桑,那些土沁、水沁、对釉面的侵蚀表现淋漓。

那断口破碴处也将内部的胎土结构、呈色表现充分,为广大的汝瓷爱好者提供了即为珍贵的学习资料。

下面,让我们认真地学习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家天下

这次发掘出土的遗物不仅有丰富的瓷器,也有别具一格的模具和窑具,

为天青釉汝瓷工艺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1、瓷器 绝大多数采用满釉支烧工艺。

碗 

形制繁多,常见的有裹足、高直圈足、矮直小圈足和葵式大圈足。

凡裹足的皆支烧,高直圈足友烧,也有垫烧,矮直小圈足支烧绝少,

只有极个别的三个支钉见于圈足面上,并且这类碗都是采用手拉坯工艺,葵式大圈足也有少数支烧,

有纹饰的见于高直圈足碗,以模印为主,刻花的极少。

图片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瓷碗 ,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图片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瓷碗 1989年宝丰县大营镇蛮子营村窖藏出土

盘 

圈足盘分曲腹和弧腹两种,模制。

皆裹足,都是满釉支烧,以五个支钉为主。

高足平底盘分大小两种形式,大的盘深,手制,小的盘浅,模制,都是五支钉支烧,平底较少,模制,满釉支烧。

图片

北宋晚期 汝窑青绿釉瓷盘 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图片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盘 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图片

碟 

皆平底。

满釉支烧,以三个支钉支烧为主,器形略大者为五支钉支烧。

图片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瓷碟 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重点

为本次发掘也土数量最多的器类之一。

常见的有深腹和浅腹两种,深腹的器形较大,平底,五支钉支烧;

为浅腹,裹足,支烧,以五支钉支烧为主。

图片

图片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三足瓷洗 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图片

图片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深腹瓷洗 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套盒 

常见的有六边形和圆形两种,皆模制。

六边形腹壁较深,以垫饼支烧为主,个别的满釉,五支钉见于圈足面上;

圆形同样有垫饼支烧,圈足面上无釉,也有满釉五支钉在圈足面上,腹壁较浅的五支钉见于盒盘底面上。

图片

图片

北宋晚期 汝窑青绿釉圆形瓷套盒,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联门

钵 

模制。

有敛口和敞口两种,形制大小不一,外壁有纹饰的以牡丹和莲花为主,内底常见有模印龙纹图案。

图片

北宋晚期 青釉内凸线花口瓷钵 2015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瓶 

也是种类较多的器形之一。

有梅瓶、盘口折肩瓶、小口细戏瓶、敞口鹅颈瓶等。

以手拉坯工艺为主,模制的较少,有圈足、假圈足、平底三种。

圈足和假圈足绝大多数底面无釉,垫饼支烧;

平底皆满釉,五支钉支烧,器表有纹饰的较少,常见的有缠枝莲花、牡丹、龙纹图案等。有刻花、划花和模印三种装饰手法。

图片

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发掘出土 

图片

盆 

器形较小,与民用青瓷盆有所不同。

常见的为板沿假圈足、瓜棱腹平底、唇口直圈足、窄板沿裹足、椭圆形四足和敞口假圈足等。

除唇口直圈足垫饼支烧和椭圆形水仙盆是六支烧外,其余皆五支钉支烧。

有纹饰的仅见于敞口假圈足盆,青绿釉刻花鹿纹盆,

这类盆出现在早期地层和窑炉内,当是天青釉汝瓷创烧阶段的作品。

图片

图片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 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界看点

盏 

有手制和模制两种。

手制与汝民窑豆青釉盏接近,不同的是制作工艺讲究,

有垫烧,也有满釉三支钉在圈足面上。

这类盏较少,我们视为天青釉汝瓷的早期作品。

另一类盏模制,与碗的形制接近,又分为假圈足、圈足两种,有支钉痕三个,常见于圈足面上,底面上的极少,无支钉者垫烧。

图片

北宋早期 青瓷瓷盏 1988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区出土

图片

图片

盏托 

有三种形式。

一种盘心凸起,盘下高圈足,有纹饰的见于器腹四周,以垫饼支烧为主,满釉者五支钉在圈足面上;

另一种花式盘,盘心凸起且与圈足相通,有支烧,也有垫烧;

第三种制作工艺简单,作平底盘状,盘心凸起一圆环,皆满釉五支钉支烧。

图片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瓷盏托 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图片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动态

炉 

制作工艺复杂,由四部分组成,上承了口镂孔盖,

炉身莲花形,高柄,莲叶状底座,由模制、手制结合而成,如标本。

图片

图片

北宋 汝窑天青釉刻划莲瓣纹熏炉(修复)2002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图片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兽足瓷炉 2002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图片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莲花式龙形香薰炉标本 2015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图片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参考

器盖 

形制较多。

覆烧,以素面为主,不见有支烧,大型盒盖顶面常见有龙纹图案。

图片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杯形器盖 1989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区出土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