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遇之 半卷诗书一窗月(H-chuyu1)原创 今天是元宵节,既是一个团团圆圆的日子,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上元佳节。 张小娴说:“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当遇见一个心动的人时,一个美丽缘分便让你们,开始了一生的守候。 时光匆匆,岁月走到尽头时,你们是彼此的爱人,更是彼此的亲人。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姜白石《诗曰》 虽然元宵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节日,但人们每次想起它时,首先想到的寓意便是“团圆”、“美满”。 在元宵这一天,人们会吃汤圆,因“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汤圆,便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寄托,幸福的挂念。人们总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人生是一道减法,许多人见一面便少一面,好好珍惜和亲人相处的日子吧,不要给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小时候,认为节日最大的幸福,是热闹,长大后才懂得,团圆才是今生最大的福。人生也是如此,有圆有缺,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月,总会有圆的一夜。
02 点一盏灯,万事皆安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便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这个名称在形成之前,人们把正月十五,称为“正月望”,每逢这一天,皇家及民间均会举行祭天或祭祖仪式。 祝来年,风调雨顺。宜向人间长相守。

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点一盏心灯,愿人间安康。 小时候在家过年,常听家中长辈说,“过了元宵,这年哪,才算真正过完,新的一年方至。”但我想,对父母亲人来说,新年对孩子最深的期许和祝福,不是求你荣贵显达,更不是求你扬名立万,他们只望你能平安健康。

03 水中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 总觉得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写出了时间最美的相遇,就像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然后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元宵节”又名“上元节”,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比七夕更具有“情人节”的寓意。 古时女子因受到礼教的约束,通常是不能出门,平时只能在闺中成长,婚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上元节”是她们唯一可以“自由恋爱”的日子。 闺中的少女们,总会对这样的爱情充满期待,期待“人群中多看了的那一眼”,期待一场难忘的“不期而遇”…… 在人间花火中,不经意的回首,那一回眸的“邂逅”,是上天告诉我们,要相信“爱自有天意”,相信“有缘的人,总会相遇”。潮剧《荔镜记》里有一个场景,把“上元节”少男少女们对爱情的向往,描画得淋漓尽致又不失含蓄委婉:泉州才子陈三路过潮州,那天正是元夕,潮州城灯火辉煌,笙歌沸腾,烟火似梦,花火如星。陈三一边看灯会,猜灯谜,突然听到一声:“小姐,你看这花灯”,他顺着声音望去,却再难移开目光。“我回头只见一个女子正在看花灯,灯火阑珊丝毫不及她的雅丽清秀。”五娘捡起折扇,看见扇上题诗,正自倾心时,抬头不经意撞见陈三目光,一见倾心、一见钟情。总是固执地相信人与人之间,是有缘分在牵引的,我们因缘而相遇,因缘而相知,因缘而相爱,生活也因爱,而圆满幸福。
今天是上元佳节,此时是“上元夜”,你在哪里? 是和家人一起相聚团圆,还是在街头广场,等待一个美丽的邂逅?
点亮一盏心灯吧,用以寄托各种牵念,亦祝来年,风调雨顺,宜向人间长相守…… 【作者简介】黎遇之,愿在充满忙碌的生活里,寻一隅静处,清茶一盏,闲书一本,读一首诗给自己,聆听万物的声音,本文由“半卷诗书一窗月”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授权,加读者群可后台回复关键词“加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