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安源鲜为人知的往事,令人震惊!!!

 品书p8o2sehkw4 2022-01-19

萍乡最具文化气息的公众号

美丽萍乡

图片

「最美的光阴遇见最美的你」

from萍实君

那些在记忆深处的故乡人

  

安源,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
说到安源,你会想到什么呢?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不一样的安源。

张太雷在安源

张太雷,北京党的早期组织成员,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899年生于江苏常州。中共第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届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兼南方局军委委员等职。领导广州起义,29岁时英勇牺牲,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张太雷的父亲张光斗,经萍乡煤矿首任矿长、堂兄张赞宸介绍,1901年春天到萍乡安源路矿(即安源煤矿)任洗煤台文牍,全家迁居安源,张太雷刚3岁。

图片

安源民风淳朴,工友们心地善良,待人诚恳。张光斗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据传记文学《太空惊雷——张太雷》中记述:张光斗在矿区工作日久,对矿友们的疾苦体会很深,工作中能以平等之心待工友,认真记账。生活中工友有事求他,他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如一次矿井塌方,压死了几个矿工,矿上虽发了抚恤金,但都将他们原来应得的八个月奖金扣了,张光斗就为工友据理力争,矿上最后只好给补发了。同情帮助苦难工友,在张太雷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烙印。

在安源住时间长了,张太雷姐弟便与一些矿工子女一起玩捉迷藏、下石子棋、打鸟、抓鱼,还和小伙伴们到安源附近的一个山洞里游玩。张光斗让孩子将游历的见闻写成游记。张光斗自己教孩子们识字、断文,教他们背诵宋诗、宋词,又教他们算术、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由于张光斗病故,1906年下半年,张太雷随母亲离开了安源。

图片

萍乡安源,是张太雷从幼年到童年记事和发蒙的地方。在安源的整整五年之中,他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了安源煤矿初创时期轰轰烈烈的大工业气息,耳闻目睹了底层煤矿工人的疾苦和愤懑,这都为他走上革命道路作了最初的铺垫。

张太雷在五四运动中结识了李大钊,接触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3月,张太雷加入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此后协助李大钊为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做了大量工作。

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在北京、上海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会面,帮助筹建中国共产党。会面中,张太雷精确的翻译和独到的见解,给维经斯基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苏联后,维经斯基便通过李大钊推荐张太雷到共产国际东方局就职,专门从事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工作。

1921年6月22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开幕,身在苏联的张太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亮相。

“……如果日本帝国主义,像已实际控制中国北部那样,控制整个中国,它就会利用最富饶的自然资源和最强大的人力资源,来反对无产阶级,这无疑是对世界革命的一个很大威胁。因此,我请求共产国际和西方国家的共产党比以往更加重视和更多地帮助远东运动。”

图片

会场内外掌声雷动,张太雷短短几分钟的发言,让人们看到了这位年轻人对于中国形势和世界状况理性而清晰的思考,也第一次让世界领略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貌。

1924年春,张太雷奉命回国。回国之后,他继续投身革命。1927年12月在广州起义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如同他为自己起的名字那样,“终化作了震碎旧世界的惊雷”,在历史的长空发出雷霆之声。

张浩的安源情结

张浩(1897—1942),原名林祚培,字毓(育)英,生于湖北省黄冈县林家湾一个手工染织工人家庭,和林育南,林彪是堂兄弟。他出生于清末,早年入党,是我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参加革命后改名为林仲丹,化名张浩。后前往苏联学习,回国后担任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抗战中奔赴抗日前线,担任八路军129师的政委,后因突发脑溢血而瘫痪病逝!

张浩1922年2月入党。第二年,即被党组织派往安源,担任路矿消费合作社营业主任。由于他心系民众,又精明强干,为工人办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深受大家拥戴。同时,也开创了我党抓经济工作的先河。

图片

1924年5月1日,安源1万多名工人隆重集会,纪念国际劳动节。张浩担任大会总指挥,并在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受到工人们的热烈欢迎。同年8月,他被安源地委选派到苏联学习。1925年5月回到上海,参与上海地委工作;1927年1月到武汉,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副官兼特务队队长;随后,受命去长沙重建湖南省委。1928年春,又去安源秘密建立交通局,领导和组织湘赣边人民,从人力、物资、药品等各个方面支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29年1月,曾调任上海沪西区委书记,不久又返回安源工作。

1929年8月中旬,湖南军阀何键和江西军阀相勾结,命大批军警突袭安源。在危机关头,张浩化装成和尚,隐藏在当地古刹慈云寺,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为不引起敌人注意,他隐姓埋名,与众僧一道吃斋念佛,白天砍柴种地,夜里下山四处活动。

3个月过后,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到慈云寺抓他,寺中主持释朗觉出于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掩护他躲过了敌人的搜捕。但是,释朗觉却被敌人带走。凶残的敌人把释朗觉关押折磨了好几个月,始终未能从他口里得到需要的口供,最后将他押至萍乡杀害!

图片

张浩脱险后,以和尚装束作掩护,芒鞋破钵,一路化缘乞讨,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党组织,并于1930年春被派往满州省委工作。其间,他得知释朗觉为了掩护自己而被害,十分悲痛。为纪念这位恩人,他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张浩”:姓张,是因为释朗觉俗名为张仲华,名浩,意指革命的洪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在此后的岁月里,张浩出于对敌斗争的需要,也曾使用过不少其他化名,如张植三、张至善、张新甫、张志山、张开照、张春生等等,基本上都姓张,但使用最多、历时最久的,仍是“张浩”,而且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还是用这个名字。

 - 关于作者 -

图片

吴昌荣,萍乡市政协一级调研员,甘祖昌干部学院特聘教授。有30多篇作品发表在《学习时报》《人民政协报》等国家级刊物。

图片

吴舟,安源区委党校副校长。有30多篇作品在省市报刊媒体发表。

美丽萍乡,因为有你

来源:美丽萍乡

文:吴昌荣、吴舟

本期编辑:亦亦、秋湫、钟敏超

稻草人、海燕、陈东

投稿:加小编微信(moshionqi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