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志民:“孟母教子”故事与当代家风建设

 情缘半岛 2022-01-19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志民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

孟子研究院特聘院长

图片

摘要“孟母教子”由五个故事组成,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示孟母教子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影响。故事凸显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观;以优秀道德培育为主线,突出了家风建设;突出了母贤子孝的典型榜样。孟母是传统意义上家风建设的第一个奠基人;是最早出现的母教典范之一;创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家训。孟母教子对当代家风建设的重要启迪是:身正为范、表率齐家;德育为首,清廉为重;夫妻共育,母教为先;爱国爱家,国事当头。

关键词孟母教子;家风建设;传统道德;家训

图片

数千年来,孟母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对于当代的家风建设,特别是廉洁道德家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01
“孟母教子”的丰富内涵

历史文献记载,孟母教子的故事大约在孟子去世不久就已经产生。荀子文章中有“孟子恶败而出妻”(《荀子·解蔽》)的记载,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已说明,孟子的家事在当时已经有传播。到了汉代,孟子故事已经比较具体、生动、系统,应该已在社会上流传很久,并成为美谈,所以汉代《韩诗外传》《烈女传》等才能把这些故事系统收集记录下来。

孟母教子的故事,各种古籍文献记载略有差异,大致分类归纳来看,一共有五个,现择其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其一,三迁择邻。孟子少时,孟母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与优秀品质而三次择邻而居的故事。一是“其舍近墓”(《列女传·母仪》),孟子模仿人们在墓地哭丧、埋人之事;二是“舍市旁”,孟子就模仿商人炫耀吆喝、讨价还价之态;三是“复徙舍学宫之旁”(《列女传·母仪》),孟子就学习师生礼仪进退、读书学习之事。孟子长大之后,专心学习经书,终于成为大儒。

其二,断机劝学。孟子少时,中途辍学回家,孟母“引刀断其织,以此戒之”(《列女传·母仪》)。以断机之举,警示中途废学之害,教子学习须专心勤奋。

其三,买肉实言。“孟子少时,见东邻杀猪,问母何为?母曰:'将以啖汝!’母悔其诳也,买肉以啖之”(《韩诗外传》)。孟母以身作则,践行自己谎言的行动,教子要成为言而有信之人。

其四,阻子休妻。孟子之妻独居时裸露身体,被孟子看到,孟子认为妻子不懂妇道之礼,要休妻。孟母训示孟子说:《礼》上说“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韩诗外传》)。她斥责孟子不懂礼,反而以礼责备妻子,阻止了孟子休妻。

其五,释子之忧。孟子在齐国因不得重用而叹气,孟母问其故,孟子说:在齐国,理想难以实现;要离开齐国远走他国,可母亲已年老,因而忧愁。孟母从“夫死从子”的“女礼”,讲到男子要以事业为重的“义”等很多道理,告诉儿子“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列女传·母仪》),鼓励孟子周游列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孟母教子”五个故事,形成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贤母教子的美德传承系统。它一经产生,就久传不衰,越传越盛,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多年。唐宋以后,孟母形象进入了诗词歌赋、戏曲话本等多种文体。孟母教子的杂剧,曾在元明时代盛兴一时,广为传唱 ;铭碑墓志,将其奉为女性楷模。现存大量的墓碑石刻文字中,以孟母作为母亲的典范加以歌颂。孟母还被后代的统治者致辞祭祀,册封表彰。元代曾封孟母为邾国宣献夫人 ;宋代则将孟母教子的故事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写入影响巨大的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广为传诵,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孟母教子的故事,之所以能影响巨大,究其原因与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紧密关联。

 一是故事突出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孟母教子里面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仁、义、礼、智、信。孟母看到孩子“踊跃筑埋”而选择迁居,是对孟子仁爱思想的培养。对埋葬的嬉戏,会影响“恻隐之心仁之端”的培育。孟子以不忍人之心建构的性善论,与孟母从小的教育就非常有关系。“断机劝学”是“智”的教育问题,是培养提升个人知识能力、判断行为是非的重大问题 ;“买肉实言”是孩子的诚信教育问题,也是家庭美德传承的大问题 ;“阻子休妻”既是礼的问题,也是义的问题,更是夫妻之间如何相处的道德问题 ;释子之忧,劝其远行,既有礼、义问题,也有家事、国事、天下事如何处理的家国情怀问题。所以,不难看出,仁义礼智信,中华文化的主流核心价值观都包含在了孟母教子的五个故事里。

二是故事以优秀道德培养为主线,突出了家风建设。强调了传统家庭建设当中事关家族兴衰存亡的大问题:道德传家。有德之家,育有德之人,方能家族兴旺,传之永远。从某个方面讲,五个故事都是指的家风建设中的道德传承问题。故事给历代中国人的重要启迪就是:家庭建设,重在家风;家风之要,重在教子;教子之要,严字当头。一个家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是关键。而人才辈出,道德传家是根本。德才兼备之人,必成大才;德才兼备之家,方能人才辈出。所以,孟母教子的故事,直击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三是故事突出了母贤子孝的典型榜样。传统家庭教育中,推崇百行孝为先,孟子其实就是“孝子”的代表。在故事中,孟母对孟子的训示、警戒,往往使“孟子惧”,改弦更张,依照母训践行,这既展示孟母之贤,又表现孟子之孝。所以“孟母教子”故事有两条线:明写孟母之贤,暗写孟子之孝。孟母在台前,孟子在身后。母子二人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榜样整体和典型。无孟母之贤,即无孟子之孝;因孟子之孝,更显孟母之贤。我们可以说,孟子杰出思想形成的渊源,肇始幼小时候良好的家庭教育,孟母是成就孟子伟大的一块基石。

当然,孟子故事的盛传不衰,还隐含着历代父母望子成龙的期待。孟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有一整套政治主张、政治蓝图,而且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奋斗了一生。他的身份、操守、人格、业绩是历代父母冀望于子孙的标本。而这一些都和孟母教子的故事连接在一起。他给人们一种启示:就是做母亲的要像孟母一样,做儿子的要像孟子一样,家庭的兴旺发达,人生价值的实现,都蕴含在其中。

02
“孟母教子”与传统家风的形成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实际上从战国时代才开始。春秋以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世卿世禄的贵族统治。那个时期只有官学,没有私学,社会的下层是庶人和奴隶。在这样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制度下,几口之家的传统家庭还没形成。

春秋战国时代剧烈的社会变革,带来中国社会家庭制度的质变。随着井田制瓦解,私田地租出现,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传统家庭开始出现。孔子之后,私学大兴,知识走向下层,乡间学校开始出现,才有了孟母教子故事中的迁居学宫旁。《孟子》中记载:“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说明到孟子的时代,已经有三代人组成的八口之家,中国传统的以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家庭出现了。在这个基础上,才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聚居村落和区域。概言之,中国传统家庭的出现应该是从孟子时代开始的。所以,战国时期是中国家族形态最早形成传统家庭的时期。从这样一个文化制度的背景来看,孟母教子故事至少有三个首创。

第一,孟母是其后传统家庭家风建设的第一个奠基人。我们无法否认在战国以前,也是有家风的,但贵族世袭制时期等级森严的家族的所谓家风建设,与后来传承数千年的传统家庭在家族制度、内在结构,文化传承上是有质的差别的,并不具有后世所说的家风代表性。传统家风是一个家庭(族)在世代相传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处事之道。它的核心是品德、情操、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孟母教子,就是传统家庭在其形成过程中,最早关注家风建设并作出典范的第一人。

家风建设要注重文化生态环境。家风建设的文化环境是家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优良的家风要有优良的环境。孟母三迁择邻,着力创建的就是优良的家风建设环境。

以知识作为家风建设的根基。家风建设的根基是知识的建构,所谓书香之家,孟母开其端。孟母以断机教子劝学,影响至大至远,根在于此。如果一个家族没有文化,一个人没有知识、不讲道德,这个家庭、这个人是立不起来,迟早要垮掉。所以优良家风的建设根基是知识建构。一个家庭要有充满希望的未来,那就要以知识做根基。所以,孟母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 :她在两千年前,就认识到知识是家庭家风建设的根基。断机教子、劝学向学,为历代家风建设树立了榜样。

将道德培育、美德传承作为家风建设的重点。孟母教子的五个故事,都是以道德培养为重点的。断机劝学,讲学习不能中断,学习要有毅力,实际就是在讲德育。“买肉啖子”中的诚信教育,“阻子休妻”中的夫妻之间关系的处理问题,“释子之忧”中的顾大义、干大事问题等等,都体现了德育为首。五个故事中,三个在幼年,注重了从小道德养成教育 ;两个在成年,一个是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一个要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所以,后代传统家庭家风建设的五大要素,孟母早就奠定了。说孟母是中国历史上传统家风建设的奠基人,是有其坚实历史依据的。

夫妻共育是家风建设的主体。一是对孟子的教育及其家风的建设,主导者就是孟母,这具体而突出地反映了妻子和母亲在家风构建中的主体作用。二是阻子休妻故事反映出夫妻和谐相处,才能共建好家风。夫妻共同努力是家风建设的核心力量。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孟母教子是要“礼敬”,就是按照礼去尊重人家,互信、尊重是关键。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两千多年以前孟母就教育儿子要尊重妻子,伟大之处,可见一斑。而且孟子的妻子也是一个尊母知礼的贤妻。所以,这个家庭是以良母、贤妻、孝子和谐组构成的。孟子背后站着两个伟大的女人!

第二,孟母是第一个母教典范。中国以往的传统是以男子为中心的父权宗法社会,女人的地位很低。汉代以后倡行的“三纲五常”之一就是“夫为妻纲”,夫唱妇随,在家从父,去嫁从夫,夫死从子。但在对待子女教育这样一个事关家庭兴旺发达的家教问题上,母亲却具有重中之重地位。总结孟母教子的故事和其故事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孟母就是第一个天下母亲学习的榜样。

第三,孟母创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家训。传统的看法,认为真正的“家训”是在东汉才产生的。孟母教子故事中,孟母对儿子的训导,就是一篇最早、最好的家训。家训在这之前也有,贵族教育子弟,对他的家族人的训导历史文献中都有出现。但世卿世禄的贵族训导,还很难代表从战国、秦汉后才形成发展的传统家庭的家训。第一篇家训,就是孟母对孟子的五次训导:“学以立名,问则广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等劝学、励志、修身的话,都是因事明理、情深意长,是连后世的著名家训也相形见绌的教子与家风建设的名言。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两条很重要的线:一条是所谓上层传承。即通过皇帝、官僚以及附着于他们的知识分子,通过国家制度、官僚体系和教育系统来传承。另一条是文化传统在下层的传承发展,就是通过家庭,通过家风、家训、家法、家规,通过家庭训导、口耳相传、子承父志等来实现。所以,中国人历史上就重视家风这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中华文明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承系统。从这一点来讲,孟母在家风建设上的这三个“第一”,就是她对中华文明传承的巨大贡献。

03
“孟母教子”对当代家风建设的启迪

在当代家庭建设中,如何从孟母教子的故事中去吸取干部家风建设的丰富营养?

要正确认识家风建设在当代社会发展和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实际上是整个社会风气建设的一个根基,也是整个社会家庭道德建设的生命线。家风传承是主轴,是当今社会风气建设、道德建设的基础。

高度重视家风建设,要正确认识传统社会与当代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正确把握社会变化对家风建设带来的新课题、新任务。社会性质上,中国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上,由原来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经历了人民公社化集体经济后的农村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业社会,正向现代工业社会和现代农业社会快速转变,原来大家庭、大家族聚居的农村,正在向城市、城镇化发展。社会的剧变,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巨变,家庭剧变。传统的家教为主,现在也变成了多元教育,网络、电视、学校、社会,对人成长的多元影响越来越大。但是,无论社会怎么变化,家庭仍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这一点没有变,也不会变;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主体地位,仍然是每一个人成长,每一个家庭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东西。所以应该认识到:人生的第一生态环境,仍然是家庭环境,仍然是家风。家庭的生活氛围,人际关系,形成的风气、传统、习惯和道德品位,直接决定着每个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家风建设实际上是着眼于未来,落脚到成长,事关一个家庭前途和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

我们如何吸取孟母教子当中的丰富文化营养,来加强当代的家庭建设,特别是健康和谐、清正廉洁的家风建设?

第一,身正为范、表率齐家。在现代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先做出榜样,做出表率,带动整个家庭道德修养提升到高水准。在这方面,孟母就是榜样和表率。孟母教子即身正为范。在“买肉实言”故事中,她戏言哄骗了孩子,马上践言落实;在“断机劝学”故事中,用“断机”之举,来教育孩子;在“阻子休妻”故事中,她以自己高远的见识和对“礼”的正确理解,纠正孟子的错误言行。所以我们要树立一个好的家风,就要从自己做起,为家庭成员、为社会做出榜样。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科甲连第、人才辈出的家族。大多是必有一人或一代官员,在廉洁、勤政方面做出了表率,为整个家庭和子孙后代树立了榜样和典型,大多立了家训和家规,子孙以之为榜样,形成良好的家风传承,成就了人才辈出的文化世家。这是成功的历史经验:凡是人才辈出之家,必有一代先祖做出榜样,世代传承,蔚成文化世家。

第二,德育为首,清廉为重。以古观今,以古鉴今,家风建设,道德建设是首位,清廉的家风建设是根基。而对当今的领导干部尤为重要。孔子曾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说作为做官从政之人,就应该以良好的政德为官做事,那好像北斗星,它无论在哪里,人民都会像众星围绕着北斗星一样拥戴他。

两千多年以前,《管子》中说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廉耻的优良道德风气,是维持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四条纲常,如果不能将礼义廉耻发扬光大,国家就会灭亡。所以,清廉是国之大事。《左传》上曾有记载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人生一世追求什么?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叫追求“三不朽”。第一就是立德,第二是立功,第三是立言。德为首,为政以德,为人以德。

在为政、为人首重德方面,清正廉洁又是首要问题。什么叫廉?明代的王夫之说过,廉者,“清也,慎也,勤也。而清其本也”。“廉”有三个含义:一是“清”,就是清正。两袖清风,不贪不沾。二是“慎”, 谨慎,慎重。慎重用权,不滥用权力。这是廉洁重要的内涵之一。滥用权力和贪污受贿一样,和廉洁背道而驰。三是“勤”,就是勤奋。在其位、勤其政,奋发有为。对待工作庸、懒、散,也是与“廉”背道而驰。清、慎、勤,用通俗的话讲:远离贪腐、谨慎用权、勤奋工作,三者合一,相辅相成。这三者当中,清正是根本,是根基;清洁、干净,是第一位。廉和耻,往往结合在一起,称为“廉耻”。所谓耻,就是知耻。你知道哪一些是耻辱的,是不能做的。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你知道哪一些事是羞耻的、让人厌恶,则有所不为。

从历史上来看,一个家庭兴旺发达,人才辈出,科甲连第,大都是一个很注重廉洁家风建设的家庭。山东诸城的刘墉家族,专门建了“清爱堂”,其家族数代之中,出了大小官员一二百个,极少有贪腐。桓台新城王渔洋家族,建了个“忠勤祠”,五代人出了三十多个进士,数代高官。王渔洋儿子做官,他为让儿子勤政戒贪,专门写了家训《手镜》,以此为镜,每天必看。

清廉的家风建设,既事关个人前途命运,也事关家庭人才辈出。从孟母教子和历史传统当中,我们总结有两点很值得关注 :首先是先祖示范,传世后人。第一代做出榜样,后世代代传承。孟母、孟子是这样,其他许多名门望族也是如此。对当今的每一个父母,尤其是领导干部,就是从我做起,为后代立榜样。其次是家训传导,家规惩戒。设立家训对家风建设至关重要。孟母就是第一个立家训的。许多名门之家,都是由好家训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例如 :诸葛亮《诫子书》,颜之推《颜氏家训》等。家训传导之外,还有家规惩戒。最著名的是包公家训。其训示后代子孙 :凡是做官者,如果犯有贪污受贿、滥用权力被查办的,出了监狱不能回归故乡老家 ;死了之后,不能葬入祖坟。“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而且把家训刻到石头上,放到堂屋东墙壁上,诏示后代。

第三,夫妻共育,母教为先。良好家风建设,应该夫妻共同培育,尤其注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从孟母教子故事来看,夫妻礼敬是基础。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起表率作用。以夫妻关系的和谐、和睦相处,起到模范表率作用。还要做到 :夫妻互敬莫宠溺,夫妻共育莫偏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防止偏私溺爱,共同教育。在教育子女中,母亲的特殊作用尤为重要。孟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与一个伟大的母亲是有直接关系的。所谓一个伟大人物的后面大多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这个女性第一个是母亲,第二是妻子。

第四,爱国爱家,国事当头。孟子曾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国的文化传统就是家国情怀,家国一体,有国才有家。保家卫国,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所以我们爱家,就必然首先爱国。孟母教子故事中的“释子之忧”就为天下的父母树立了榜样。她教育孟子,不要眷恋老母,鼓励他周游列国,以天下事为重。这是孟母教子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孟子》里面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句,赵歧注有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的解说。就是说如果你家庭贫寒,你认为应该在家里把老人侍奉好,而不去为国家做官服务,你这是对父母大不孝之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既讲爱家,又讲爱国,两者相较,国事当头。这也是我们从孟母教子故事中汲取的丰富文化营养之一。

本文原载于《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