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翼农医案(一)

 一个大树 2022-01-19

李翼农(1890—1984),广东省东莞市人。主任中医师。197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光荣称号。

李老少年师事东莞名医袁仰山。1910年行医东莞,新中国成立前曾任东莞中医公会会长。新中国成立后在东莞县莞城镇卫生院、东莞县中医院、东莞市中医院任职。

李老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集伤寒温病于一家。治学严谨,诊治中重视三个"相结合",即祛邪与扶正相结合;时令与辨证相结合;四诊与理、法、方、药相结合。辨证细微,胆识过人,擅治时疫温病,善用重剂治重病,屡获奇功,莞人尊称为"李大剂"。行医74载,临床经验非常丰富。

主要著作有《外感温热篇浅释》、《麻疹条辨》、《鼠疫临床札记》。此外还在国内各医药杂志上发表医学论著、临床经验、医案医话等中医论文五十余篇。

一、清热解毒泻下法治愈奇恒痢一例

卢某,男,68岁。

初诊∶1956729日。

主诉及病史身热口渴,里急后重,夜觉多梦,气由脐下上冲至喉间而止,咽干而痛。诊查脉细涩,舌黄根实厚。

辨证诊为奇恒痢,乃阳明实热急证。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急下护阴。方用自制李氏降冲清热汤。

处方黄柏10g(盐水洗)枳实10g云黄连10g彩黄芩10g尖槟榔10g白芍10g锦军10g白木耳10g地榆10g白头翁10g秦皮10g玄明粉10g川厚朴3g(后下)甘草3g

二诊∶730日。身热口渴,里急后重,气仍上冲喉间,时作哕声,而自觉梗塞。此症虽已少缓,而险期未脱。

处方前方去尖槟榔、白芍,加银花10g,羚羊骨3g(先煎),浙贝母30g

三诊∶731日。身仍热,口大渴,气由脐上冲中脱作哆,上塞咽喉之气少解,大便黄条。此为欲愈之吉兆。

处方前方去浙贝母、羚羊骨、川厚朴、枳实、地榆、银花,加大生地黄25g、白芍15g、生石膏12g、知母10g

四诊∶81日。时作呃,口渴引饮。舌黄苔已退而底红。

处方黄柏10g(盐水洗)白头翁10g秦皮10g栀子10g鸡蛋花10g荞麦12g生地黄12g元参12g麦冬12g柿蒂8个丁香1.5g(后下)龟版15g(先煎)雪耳3g(另煎和)甘草3g

五诊∶82日。饭后大便必频,气还多,逆气上冲未全止。舌苔黄薄,脉细弱无力。此痢久中虚,肝阳上击,治以扶元镇逆。

处方花旗参3g(另煎和)旋覆花10g赭石10g(另绢包煎)茯苓10g饭白术10g白石英10g(另绢包煎)云黄连10g黄柏10g炮姜10g怀山药25g乌梅3枚炙甘草3g

服下诸症均减而安。继以扶元养阴善后。

【按语】此奇恒之痢疾,予临床50年来此为第一次,特记为案。

张隐庵论奇恒痢曰∶"奇恒者,异于恒常也,即以奇恒之下利而言,乃三阳并至,三阴莫当,积并则为惊,病起疾风,至如霹雳,九窍皆塞,阳气旁溢,咽干喉寒或痛。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游,其脉缓小迟涩,血温身热则死,热见七日死。盖因阳气偏剧,阴气受伤,是以脉小沉涩,此病急宜用大承气,汤泻阳养阴。缓则不救。"此例先用大承气以急下。羚、连、芩、银花、地榆等以清热解毒、凉血,次用乌梅丸、旋覆代赭石汤,以降冲气之上逆,雪耳、白头翁汤以凉大肠,用药适应该证,故能收立竿见影之卓效。

二、清热、解毒、疏透法治疗麻疹毒邪内伏一例

张某,女,2岁。

初诊∶19581223日。

代诉身灼热,咳嗽气促,鼻煽,口哑,神志昏迷。

诊查患儿面部少量红疹,疹虽出而毒未清;关纹沉浊而紫,舌苔灰黄。

辨证疹毒内伏营阴重证。

治法清热解毒疏透。

处方羚羊角1g(另煎和服)摩犀角(现已禁用,可用水牛角代之)1g(另煎和服)连翘10g银花10g红条紫草10g木通10g膨鱼鳃6g升麻1g柴胡2g葛根10g赤芍10g北杏10g甘草3g紫雪丹1.5g金汁60g(和服)

二诊∶1224日。身热咳嗽略减,气促稍平,鼻煽少息,哑口略开,口角损,神志略清,病有转机。仍主清热解毒为治。

处方羚羊角1g(另煎和服)摩犀角(现已禁用,可用水牛角代之)1g(另煎和服)木通10g连翘10g银花10g红条紫草10g青黛10g葛根6g赤芍6g升麻1g甘草3g紫雪丹1.5g金汁90g

3次与服。后以此方加减,最后用清热养阴药而康。

【按语】此例乃麻疹邪毒内伏营阴之重证,故用清热解毒疏透为治。方用羚、犀、银、翘、赤芍清热解毒凉营;红条紫草、膨鱼鳃清解麻毒;升、柴、木通以疏透麻疹;紫雪丹、金汁乃热毒重而入营阴所必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