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韬园

 苏迷 2022-01-19
苏州日报》2022年01月15日 B01版

  潘君明

  韬园,原位于苏州古城相门内濂溪坊(今干将东路)。1932年,由文学家金松岑构筑。

  何以名“韬园”,金松岑在《韬园记》中说:“今天人举无厌乱心,余方守括囊无誉之戒,安用张之,以矜强雄,故字之曰韬园。”

  金松岑(1873-1947),原名懋基,又名天翮、天羽,号壮游、鹤望,自署天放楼主人等。吴江同里人,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他与陈去病等在同里创设雪耻学会,又办学校,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光绪二十九年(1903)起,他以文字鼓吹革命,先后撰述、翻译出版《女界钟》《自由血》《日俄战争本末记》等。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兴中会。宣统三年(1911)迁居苏州,讲学授徒。民国时期曾任吴江教育局局长、江南水利局局长。1932年夏,与章太炎、陈石遗、李根源等人成立中国国学会,研究国学。曾应聘上海光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41年返回苏州,闭门谢客,生活穷困。他博览群书,专心著述,主要著作有《天放楼诗集》《天放楼文言正续集》《孽海花》(前六回)等。

  金松岑定居苏州后,规划造园,将家乡吴江笏园之湖石,全部运到苏州,叠山构亭,峦嶂壑谷,植树种花,成为一园。今为民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