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羊情思越秀山

 夏明上海铁美 2022-01-20

五羊情思越秀山

  广州归来,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越秀山公园。

  其实只是夜里朦朦胧胧的一瞥,却是那样的梦幻迷人、祥和静好,引人入胜的意味隽永有归来时“墨悲丝染,诗赞羔羊”的感慨。

  与林老师坐在木壳岗上“五羊石像”前长聊,说江山留胜迹,说山一程水一程的历练,说理想信念的坚持和还没有实现的文学理想,意犹未尽、还若眼前,又想象着何日与他一起白天再游越秀山。

  那晚从大都德出来,他送我回客栈,夜已深。他推着的代步的单车,让我回忆起我也曾这样推着单车送过来自远方的朋友去旅馆。那是一辆广州产的“五羊”牌自行车,骑行着我摇摇晃晃的路上,载满了彼时迎风当歌的简单快乐、许多手推足蹬的的追求和向往;那也是我早已远去的青春年少,,任千金也不能唤回的天然未凿、意气情怀。美好的情感浮来,攀上渐已斑白了的华发,恍如隔世,我又似乎回到了纯真年代。

  最初我就是从这部单车的铭牌上知道了广州别称“羊城”、五羊标志是广州城徽的。虽然也曾几次到过羊城,但来去匆匆,一直未见到五羊石像真容。

  他热情地要陪我夜游越秀山,去看一眼山上的“五羊石像”。尽管我也有此意,但想到他还要骑行近20公里路回去天河区的家里,我还是说下次吧。

  “何日君再来,”他说“此一别过,天各一方,不知来日还能有机会相见否。”

  我真的为林老师的友谊感动了。只是微信上的一个普通文友,此前并没见过面,是什么让我们真诚相待、一见如故、宛如旧交?是因为都同样热爱文学吗?当然不尽如此!熙熙攘攘里抱朴守一,红尘滚滚中世俗不染,只如初见、彼此欢喜、互生好感,这在文学的段子里常见,而于现实生活里该是多么难得。我非常珍视,欣然接受。

  “五羊石像在越秀山上,五只羊大小不一,姿态生动,仙风道骨、又流露出世间浓浓的温情爱意:口衔谷穗的居中大者,昂首远望长天、又似回眸岁月微笑,总让人想起父母亲,其余四羊环拥依偎之,或嬉戏、或吃草、或吮乳,其乐融融、画面亲密无间,极为宁静安详,温馨和谐。”

  林老师说数十年前刚来广州时他常去,记忆犹深。那还是海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流连忘返必到之所。因为寓意美好、又是地方标志,作过许多广东产品的商标。

  越秀公园在越秀山上,广州本地人大多以越秀山称之。“越秀”是否有无比秀色之意,我不知道,“历史上越秀山又名'粤秀山’”,粤,广东省的别称,也指广州,如此说来越秀山该为广州乃至广东省钟灵毓秀的都市桃源、“腹有诗书”的锦绣之处。他说“不到越秀山,就不算到过广州,犹如宝山空回,我岂能让你带着遗憾回去。”

  沿着平缓的坡路盘旋而上,回望有波光湖影,树枝的丝弦奏着渺茫的夜曲摇曳,飘荡着迷离的情愫,如梦幻、入化境,没有思接千载的遥想,却神游于恬淡、安静的葱茏里陶醉。不由自问,这可是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广州夜晚的内心?如奔波在外回到了家里,灵台清悠无挂碍,意有所执全释解。

  路上也有背着双肩包的外地游客、三三两两,可也是如我般“秉烛夜游”,在这里都放慢了脚步徜徉,显现悠闲自在。前有粤戏传来,那是听着收音机捧着紫砂小壶漫步的老人,偶有夜跑的人经过,,如一阵轻风隐去。想必都是居住在附近的人,真羡慕他们有若大的山水为邻,将一座灵秀的公园作了自家的后花园。

  拾级而上,立于山岗上的小广场,见高大的“五羊石像”被射灯照彻的通体洁白,像顾盼我们的到来,姿态灵动,似有咩声欲出,又有扑怀而来之觉,那产生的丰富情感与思想内容只可意会。伫立、倾身,像管见圈养里诸生的思绪,发现心底的美好,我们环绕数圈,从不同的位置角度欣赏和赞叹着这千百年来的民间传说、凝固的文学艺术、雕塑的城市装饰。

  林老师说,“五羊石像”已经成为广州的城市标志,2010年在广州举行的亚运会会徽图案,即是此石像抽象所为。林老师在一政府机关上班,是小有名气的作家,常有作品在报刊发表,对本地的风物景观人文历史了然。他还告诉我,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都曾经多次来此视察观光……

  山树沉雄挺秀,思辨枝叶婆娑,于“五羊石像”前我们拍照存念,留下的记忆都成了美好的怀念。时光荏苒,岁月有情,坐在南国柔软的夜里,感念自由自在的行走,致敬谦逊深挚的情谊,体味慷慨幸福的滋味,怎能会不心生感触、无动于衷。沉浸在林老师“五羊衔谷萃于楚庭”神话故事的生动讲述中,眺望山下万家灯火,我在想,,谁是携来“五谷禾穗”的人呢?

(获广州2021“我的越秀山故事”优秀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