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 画意千金:林纾书画研究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22-01-20

图片

林纾 竹石鸣禽图 

纸本设色 1922年

款识:赠与亲知无别物,风前个个字平安。壬戌闰五月,林纾写。

文心匠意 满目生机——林纾的花鸟画

林纾自少年时代就喜欢画画,23岁那年正式拜陈文台(1816—1899,字又伯,号石颠山人)为师学习中国画。在师事陈文台的26年间,林纾从翎毛用墨入手学习花鸟画,在熟练掌握了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后,把这些技法移入山水画中,初显“不局于法”的胸襟胆识。林纾曾回顾自己在学习绘画的前10年中,“月或呕血斗余”,“然一日未尝去书,亦未尝辍笔不画。自计果以明日死者,而今日固饱读吾书,且以画自怡也”。

图片

林纾(左)

林纾与家人(右)

图片

林纾与王寿昌、陈宝琛等合影(左)

花之寺雅集留影(右)

图片

北京宣南永光寺街旧影(林纾寓所)

林纾早年的花鸟画主要表现为仿古与写生两个方面。这一时期林纾除向陈文台请教外,还大量模仿了谢琯樵的画作。谢琯樵(1811—1864)是“诏安画派”前期领袖。他的画风深受徐渭、郑板桥、黄慎、华嵒影响,花鸟画形态生动,着色淡雅,落笔劲健洒落,或谓如快剑斩蛟螭。早年林纾十分推崇这位先辈,喜欢他的简笔花鸟画,并深受其影响,开始了向上溯源的绘画研习。从林纾的早期画作来看,这一时期他钟爱水墨花鸟画,爱用单纯又变化无穷的水墨,淋漓尽致地挥洒心中的情愫,自由自在,我行我素。

其时,珂罗版印刷盛行,这使林纾有可能目睹更多前代画家的作品,为他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林纾博学强记,生性敏感,善于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哪怕是一花一草,他都会用心体察移作画本。他在这一时期画了不少的写生画,如河蟹、鸭、白菜、梅、兰、竹、菊、芭蕉等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其绘画的趣尚。虽然在用笔用墨上显得较为简单,构图上显得有些程式化,却依然显露出他的绘画天赋与才情。

图片

林纾 蟹肥酒熟菊花黄 

87cm×46cm 纸本设色 1923年

款识:蟹肥酒熟菊花黄。癸亥十一月,雪中思仲安先生不已,咫尺之地,畏寒不出,适有便纸写此赠之。弟林纾并识。

钤印:畏庐老人(朱)

林纾跟随陈文台习画的最后几年,其花鸟画风格也逐渐形成。这一时期的林纾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设色花鸟画,画风近似海派的“写意没骨”风格。青年时期的林纾思想开放进步,他以坚毅的精神横扫古今经典,国学功底精深,就连齐白石也对他的学养赞叹不已,曾赠诗曰“如君才气可横行,百种千篇负盛名”。他的秉性我行我素,服善在膺,疾恶如仇,刚强善怒,好义尚侠,血性男儿,这些特立独行的性格特质为林纾的花鸟画艺术风格形成奠定了基本的底色。

癸巳(1893)元夕,42岁的林纾大约是在微醺之时,他借着酒力一连画了数幅绢本花鸟册页,一气呵成,毫无倦怠之感。这组册页基本反映了林纾花鸟画风格形成的大体面貌。其中《芦汀早雁图》表现了参差错落的数枝芦苇迎风摇曳,芦苇下一对芦雁含情脉脉临风鸣叫,沙汀远近矮草逶迤。林纾的题画称此画“师八大山人法”写成。其实除了用笔用墨略似外,此画看不出一点孤寂清冷的八大影子,相反地,画境被林纾笔下优雅疏旷的情致取代。他通过对芦雁的喙、眼神、脖颈、脚爪各部位的刻画,准确地勾勒出芦雁刹那间的神态,体现了画家极强的观察和写生能力。单从鸟的神态刻画和技法上分析,他受明代画家蓝瑛、唐寅的影响是明显的,这一点林纾与一般文人画家大大拉开了距离,他克服了文人画家素常爱好玩弄笔墨、随兴涂抹、不求形似的“野狐禅”式的即兴表演。

林纾这一时期的用色很有特点,他除了吸收海派清新明丽的设色方法,还得益于华嵒的小写意花鸟画法,用极为响亮的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颜料来敷染禽鸟,以获得厚重、艳丽、跳动、装饰的艺术效果。他善于利用色彩的大小块面来统一、丰富画面,用最小最亮的色彩来点缀、活跃画面,用色彩明暗体现花叶的新、老以及不同季节变换的物态神情。

这一时期林纾的花鸟画构图善于造势。他善于画风中的花鸟,并力求画面对势的营造。他常常把要描绘的物象安排在特定的环境中,情致中略带一点紧张。他的花鸟画中时常有一条若隐若现的对角线,这条线既强调了对比又加强了动势。此外,物象以不等边三角形块面相互交错布局,丰富了花鸟画多层次的视觉观感。如这组册页的另一幅《紫藤》中,林纾把紫藤处理成一块三角形,而后面的山石又是另一块不同的三角。这种复合型的三角块状交叠,强化了势的营造,使之更显张力。他在条幅花鸟画构图中,还强调“S”形构图,以增强画面的流动感。

林纾晚年的花鸟画极少,艺术成就却很高。其晚年的花鸟画题材有松、石、竹、山鸟、兰、菊、牡丹等,这些画作一部分直接抒写了林纾内心繁华过后晚景零落的心态,如辛酉年他画的《牡丹图》中,题了这样的诗句:“脂酣粉腻说丰台,走马临观正盛开。今日颐和花事好,春寒辇路几人来。”一把偌大的扇面,他只画了一角,虽然牡丹花临风开放,却让人觉得寒意逼人。用热闹的场景反衬清冷意境,大概也只有暮年逆境中的林纾才有此能力。

林纾晚年的花鸟画还有一部分祈祝类作品,或祈祝长寿安康,或祈祝太平富足,这是一位老人在饱经连年战乱、天灾人祸之后对世人的美好祝愿。他在壬戌年给家人的一幅《竹石鸣禽图》中题诗曰:“赠与亲知无别物,风前个个字平安。”这幅画可以视为林纾晚年花鸟画的代表作,画面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动态的两根风竹为祈求平安的主题设立了一个外部场景,而坚实的顽石以它的凝重压住了画面,使不平静的外部环境回复到平静中来,从而深化了平安的主题。

他的花鸟画兼融元明清画法,超越地域,冶“京津”“海上”诸派画法于一炉,深受藏家和广大民众喜爱,产生了较为深远和广泛的影响。无论是他早年的写生或仿古水墨写意画,或是风格形成期的奔放洒脱的水墨设色画,还是老年成熟期粗细笔法结合、意境沉厚的画作,无不体现了他眼中富有天趣的花鸟世界。

图片

林纾 辛酉春日山水册之一—幽居清趣图

32.5cm×35cm 纸本设色 1921年

款识:绝代风流郑海藏,盟鸥水榭类濠堂。垂杨风际依然绿,今日应非旧武昌。辛酉三月,林纾识。

钤印:琴南(朱)

图片

林纾 辛酉春日山水册之二——江村读书图

32.5cm×35cm 纸本设色 1921年

款识:万竹扫天,池荷送馥,人生读书于此,不知修几生善果,始享兹清福也。辛酉春暮,畏寒不出,写此排闷,畏庐林纾识。

钤印:林纾(朱)

图片

林纾 辛酉春日山水册之三——听泉图

32.5cm×35cm 纸本设色 1921年

款识:出山泉是寻常事,溷浊由他我不闻。但论山中却清净,道人听水作消闲。吾闽桑溪山中细水分数道出,居人隔溪而居,倚仗柴门,淙淙入听,此中不知得多少诗思。恨领解者少耳。畏庐并题。

钤印:林纾(白)

图片

林纾 辛酉春日山水册之四——桃园诗意图

32.5cm×35cm 纸本设色 1921年

款识:林纾写。

钤印:林纾之印(白)

山水纪游 意与古会——林纾的山水画

林纾一生主要生活在福州、杭州和北京三座城市。故乡闽地的江村生活、西湖的绝美风光,对他的绘画取材与风格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1901年至1924年去世,在北京二十多年的课读鬻文生活,使他更加广泛地接触社会,亲身经历了诸多历史文化事件,审美视野和人生阅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新旧文化之争以及连年的兵乱,让他在暮年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为化解内心苦闷及应对生计之需,他更加肆力作画,终于在晚年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画作,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席之地。

长期以来,林纾的画名一直为文名所掩。其绘画艺术精研古法,坚守传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深得传统山水画之神髓。其山水画题材主要体现在仿古、写实、抒情三个方面。

仿古山水在林纾的山水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他勤于模仿古人的山水佳制,临摹了从唐至清30余位名家的作品,称得上“上下千载,纵横百辈”,模仿的路子基本循着山水画“南宗”一派的画风,初受石涛的启发,后因苦其用笔之野,在友人的劝说下,五十八九岁以后转向对“四王”的学习。其中,他对王石谷(王翚)最为倾心。此外,王蒙、蓝瑛、吴历等绘画大家对他的影响也颇深。通过临摹名家的作品,他从创作思想、技法、风格等方面汲取了历代名家精粹,完成了法律尊古、化合各家之长的过程。

图片

林纾 辛酉春日山水册之五——灌竹调鹤图

32.5cm×35cm 纸本设色 1921年

款识:老友浙西许益斋年七十余,日灌竹调鹤。余居小粉墙,益斋时来谈诗。一别二十年。先生已物化,闻其身后萧然,竹枯而鹤卖矣。春日怀旧适作此帧,因题数语于其上。畏庐识。

钤印:林纾(白)

图片

林纾 辛酉春日山水册之六——烟雨云山图

32.5cm×35cm 纸本设色 1921年

款识:乍看上界日曈曈,转眼都归烟雨中。世局年来偏类此,多应粉本误南宫。辛酉三月,畏庐林纾记。

钤印:畏庐(白)

图片

林纾 辛酉春日山水册之七——临王原祁山水图

32.5cm×35cm 纸本设色 1921年

款识:此麓台本也,为王孝禹所藏,今归余。及门茹生临元借观充月,临此一帧。辛酉三月,畏庐识。

钤印:补柳翁(白)

图片

林纾 辛酉春日山水册之八——临王石谷山水图 

32.5cm×35cm 纸本设色 1921年

款识:及门茹泽涵大令新购得石谷手迹十二帧,多八十以后作,老笔纵横,别饶风格,临其一幅,颇有荒率之致。畏庐识。

钤印:春觉斋(朱)

写实山水是林纾山水画最具特色的部分。林纾以所见的真山水为对象,融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将个人的思想情感细致入微地糅入山水中,达到借山水抒写性灵、传情达意的艺术效果。其中的访胜纪游一类作品,取材于林纾一生周历南北、亲身游览的山水胜境,或表现故乡清新明丽的江村生活,或表现南中旖旎秀美的湖山胜境,抒情写意,情趣盎然。如《辛酉春日山水册》之五《江村读书图》描绘万竹扫天、池荷送馥的清幽读书环境,画面真实感人,作者发出“不知修得几生,才能享此清福”之叹,诚有理也。他描绘的对象全是故乡福州苍霞望龙台一带的风景。这套册页之三《听泉图》,画的也是故乡桑溪一带的风景,清新自然,绘声绘色,真实反映了他怀念故里家山的心境。

抒情山水是元明以来中国文人画家最热衷表现的题材,经过倪瓒、沈周、董其昌等人的倡导,艺术上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林纾在继承前人技法的基础上,画境有所拓新。他将自然景色进行了理念化的加工,借山水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趣,或寄托理想,或抒发情思,或遣兴排闷。如《添香图》借助清幽的环境,抒写爱情生活的欢乐、温馨与美好。《清江独步图》《独坐渺世图》中的画境则受道家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直接影响。这类画中不论千岩万壑,或一角山水,总让人生物外之思,灵府清虚,消磨一切进取攻伐之念,让生命回归到宁静无忧的状态。再如《香山九老图》,描绘唐代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白居易等吟诗酬唱的场景,画面峰峦叠嶂,主峰峻伟,气势浑厚,前景山石陂陀,苍松如盖,远处白云出没,营造出僻静悠旷的环境,达到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境地。

林纾天怀浩然,博学邃养,山水画是其平生学问与胸怀的体现。他大胆吸收诗文、书法等传统文化的精华,注重画面意境的创造。樊增祥题林纾《缀玉轩话别图》诗跋有句云“琴南画意重千金”。林纾在《春觉斋论画》中说:“无法不足以作画,无理不足以成画,无趣亦不足尽画之妙,三者备而画已名家矣,余则谓趣外尚须韵之一字。”他强调山水画形与质的表现、法理与神韵的结合。为达到此目的,他对古人画作从创作思想、用笔用墨到渲染设色进行了精心体察和反复揣摩,累积心得,日久功深,化合古人为己所用。他以山川为友,得江山之助,每到一处,见殊胜风景,总是处处留心,撷其精粹,并一一形诸笔端。对不同韵致的景物特征,如天台之险峻、西泠之秀媚、花坞之清幽,都悉心加以体察。他的这些努力,确实使晚年的山水画做到了不为形迹所拘、动心感兴、遗貌取神的艺术效果。

图片

林纾 王子珩画像 

纸本设色 1920年

款识:堂堂殉节寿阳城,特进尚书王子珩。至死不忘梁社稷,千秋扩廓或齐名。庚申正月读王琳传并写其人,宽孙世兄大人属。畏庐林纾识。

钤印:畏庐老人(朱)

工写兼施 应景喻世——林纾的人物画

林纾人物画恪守传统,崇尚宋人余韵,努力效法清代诸家之长,受任熊、华嵒影响尤深。画作工、写兼能,既怀古也应时。其绘画题材倡导离俗趋雅的风尚,包括文人雅士、故实人物、佛教造像等。笔法呈现粗细不同的两种面貌,或圆润遒劲、韵味悠长,或率意刚折、笔力坚挺;人物造型夸张变形,遗貌取神;用色给人以古雅妍丽的印象;构图虚实结合,力求平稳均衡。其人物画作,真实体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生活趣尚及其个人的精神向往。

林纾人物画就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以工笔为主的点景人物和以写意为主的独幅人物两大类。

林纾的点景人物力求笔简而意远,既注重功力,又表现性情。他提倡表现超凡脱俗的高致生活理想,所绘人物大多为山水画点景之需,题材或垂钓老叟,或横笛雅士,或红袖添香,或灯下对谈,或空山独坐,或踏雪寻梅,或文人雅集,拒绝表现市井生活和世俗场景。他所理想的点景人物,总是追求士人高雅的生命格调,故每每强调“在月松风竹,菱溆萍洲间,构一茅庐,安一小艇,令观者神思爽然”。于是,他提倡书卷气,远离俗气,并强调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画家胸有万卷。林纾的点景人物代表作有表现传统故实且人物众多的《香山九老图》,有颂扬才子佳人美好爱情生活图景的《添香图》,还有以小说家手法表现对旧友怀念之情的《灌竹调鹤图》册页,更有以当时现实为背景所绘的《匹马从戎图》。

图片

林纾 高士听风图 

纸本设色 1898年

款识:霁泉五世讲属画,畏庐林纾写,戊戌七月。

钤印:琴南(朱)

林纾的写意人物数量不多,却很有特色,多以古代剑客、名士、儿童及佛像入画。这些画大都依形写神,动作夸张,注重人物神态表现,背景大都空白处理,偶尔也略加配景。他十分崇拜与自己性情相同、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古代名士,如陈汤、荆轲、聂政、朱家、郭解等。林纾的人物画在选材的那一刻就体现出他呼唤正义,怜悯弱小,珍视友情,渴望超脱,愤世嫉俗的思想内涵,故这些画作里人物大都身躯伟岸,神情专注,形神兼备。林纾人物画也有应供奉者邀约表现佛像题材的作品,如庚申年冬,他应好友省三邀请所绘的《助欢尊者》,罗汉身披红色袈裟,端坐于古松下之菩提叶上,鹤发寿眉,貌古神骄。

他的人物画注重主题性、思想性表达。他善于借助所绘人物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处世风仪来传导他自己的思想观念。他凭借自己史学、文学等多方面的修养,对绘画题材加以整合拓展的同时,还对人物造型、用色、构图大胆探讨,集数家之长,化而合之。他常表现的朱衣长袍的典型形象,就很好地结合了华嵒与陈老莲的造型特点,用线圆润流畅,注重仪表神情的表现。而刺客类写意人物大都直接吸收海上任氏一脉画法,造型夸张变形,注重人物瞬间特殊肢体语言的呈现,令人印象深刻。他的用色吸收华嵒尤多,运用朱砂、花青加以表现,画面鲜活跳跃,强调冷暖对比,使得视觉上画中人物始终处于画幅的有利地位。他的构图讲究动静结合,常用松树、柳树、梅花来作衬景,体现人物的高洁品格、磊落胸襟,使观者感受到画中人潇洒出尘的神情。

学养兼邃 意趣天成——林纾的书法

林纾是中国近代一位难得的文化通才,在古文、诗词、翻译、小说、戏曲、绘画、书法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林纾的艺术成就除诗文、绘画外,他的书法是常被人遗忘的。其书法作品不仅创作的内容与形式类型十分丰富,而且内容选材与形式表现相得益彰。

图片

林纾 行书旧事故人七言联 

131cm×29.2cm×2 纸本

释文:旧事重温疑述梦,故人小聚胜还乡。林纾。

钤印:臣林纾印(朱) 一字畏庐(白)

对联是林纾十分喜爱的书法创作形式,是其书法艺术重要的载体。他的对联内容多为自制,联句结合自身思想阅历,令人印象深刻,如“渐能解事人将老,犹不畏贫偏著书”“旧事重温疑述梦,故人小聚胜还乡”“遂心唯有看山好,涉世深知寡过难”等,观书品句如对圣贤。另有一些联句出于天然,情景交融,极富画面感,触动人们书外之思,如“江湖万里水云阔,草木一溪文字香”“山几研朱晨点易,雪窗剪烛夜论诗”等。这些书法作品林纾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在结字、用笔、布局、用墨上做微妙的变化处理,每幅作品都给人新鲜的印象。

横幅与立轴作品数量不多,却每每精心安排,内容多为题匾或自作诗词。他善于利用大小字配合的形式,布局突出书写主体,层次分明,常发挥其古文造诣深厚的优势,题跋述其来龙去脉,蕴含哲思,信手拈来,令人叫绝,如他晚年为自己书斋写的“畏天”横幅。林纾一生畏天循分,此座右铭既勉励自己也提醒他人,从哲学思辨高度提出他对“天”“人”的看法,用笔绵厚沉稳,结体厚实开张,题款小字如天女散花绝无安排之态,任文思驰骋,气足而神完。篇幅较大的立轴作品尤为难得,其家藏数幅欧美作家经典名句译文的书法十分引人注目,佛兰克令、巴克乃至英国谚语均能顺手拿来作为书写材料,足见其胸襟之开阔、眼光之独到。他借助翻译家的有利条件,开启了以外来名句为内容的书法创作先河。

图片

林纾 行书自作诗 

纸本 福州市博物馆藏

款识:纵我生存事大难,羡君一瞑付漫漫。来魂偏又枫林见,酸泪宁为宿草干。搔首渐知双鬓改,回头还味一灯寒。旧情潮上如何遣,藏却遗笺更取看。为翥仁兄大人政之,展高啸桐遗墨。畏庐弟林纾。

钤印:琴南(朱)

林纾的文稿、手札、扇面等书法作品以小字为主,神味隽永,尤见精彩。他一生勤于译著,日译数千言,数量庞大的文稿书写,使他对毛笔性能的把握,对文字结构、章法的理解超乎平常,结字也因纯熟而更显精彩。他一生交往颇多,上至逊帝溥仪、官宦缙绅、军政要人、名流高士,下至亲知故旧、寒微文士,故书信往来很多。林纾信札不仅为我们留下了那个风云激荡年代的真实史料,再现诸多政治文化事件的本来面目,也为我们留下了那位性情偏执、至老弥坚、深爱中华文化的老人的手泽芬芳与行谊风神,他一生“为文出之血性”,以德立品,文字间总留存着可亲可感的温度。书札书法意态从容,能根据书写内容调整情感节奏,用笔用墨心手合一。

最能让林纾书法推广流布,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题画书法。林纾的题画书法注重与题画内容相结合,诗情、画意两相映发,其内容宏博,文句优美,书法娴雅,温婉流畅。他曾经十分自信地对林仲易说:“我画不必传世,而题画款格必传矣。”古代先哲贤士,书以人传,林纾的书法却因自成一格的题画让人称道,其书可谓以画传矣。中国美术馆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多幅林纾画作,其题画书法都堪称上乘。林纾书法的形式和内容交相辉映,达到几近完美的契合,彰显了林纾作为文化大家的哲学思想、学养气质、审美情感。

(注:本文节选自龚任界著《画意千金:林纾书画研究》。)

【详见《中国书画》2021年3期】

责任编辑:宋建华   新媒体编辑:崔漫  孙连

欢迎光临中国书画官方旗舰店


瓷器收藏  |  文创礼品 |  杂志画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