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穴之喻

 曹俣的岐黄之术 2022-01-20

洞穴之喻

2400多年前,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作了一个著名的洞穴之喻,藉以说明现实中两种不同境遇、不同内质的人:一种是特立独行、深思觉悟的有识之士;另一种为浑浑噩噩、画地为牢的无知之辈。

寓言大意:有一些人犹如囚徒,自小安居在一个地穴之中,被锁链缚住双手,背对出口,也不可以回头,只可看见面前的洞壁。地穴里有条长长的通道曲向外面,一缕阳光都不能照进洞内。在他们身后有一堆明火,明火与囚徒之间隔着如木偶戏中屏风般的土墙。在墙的另一边,有人扛着各种器具来回走动,火光将高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之上,人们的嘈杂声也回响到了土墙那边囚徒们的耳朵中。囚徒们一生所感受或经验到的,也只有这些影子和回声。

在这种情况下,囚徒们不能理解影像形成的原理,很自然地认为影子和回声是唯一真实的事物,便用不同的名字来称呼它,并完全习惯了这种生活,他们将在如此环境下终其一生。地穴里的囚徒们也并非思维能力不足,而是所处环境困住他们身体的同时,亦禁锢了思维。

有一天,某个囚徒偶然挣脱了锁链,转过头来,他看到了身后的火光以及通道上走动的人。由于他在半暗半明中生活的时间太久,陡然面对使他眼花缭乱的场景,顿感手足无措,有时他甚至会认为影子比它们的原物更为真实;他继续努力,在昏暗中跌跌撞撞往前走,爬出洞口,豁然开朗,举头仰望,终于看到了真正的亮光,以及亮光下事物本然的样子,才深深意识到以前看到的世界不过为影像,是不真实的。

这时,他开始怜悯那些仍被关着的同伴们,及原来的信仰和生活。如果再返回地穴中去解救那些同伴,他还得一段时间去适应地穴中的昏暗。他又摸索着走回地穴,当他惊喜地告知同伴们时,他的同伴却在嘲笑他,因为一时适应不了而无法看清虚幻的影像,大家都认为他已经疯了。他的同伴们亦并不认为是在解救自己,没人会相信他所说的洞外的真实世界,有的人则庆幸自己还被锁着:你看,解开锁链的人都疯了,决不允许胡言乱语的疯子来干扰我们正常美好的生活。他苦口婆心地规劝大家,却没想到同伴们不仅不愿被唤醒,还把他当作骗子,甚至要杀害他。

囚徒出地穴,类似于通过教育、感悟而获得启蒙的过程。地穴中的世界相应于可感世界,地穴之外的世界则可比作理智世界,也许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只是一个影子。

宁惹醉汉,不惹睡汉,因为睡汉的愤怒,远比醉汉更为激烈。况且一个沉睡的人是很难叫醒的,纵是各大圣哲、觉者、先知们的传道弘法,都曾为度化众生而历尽辛苦。老子的道,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孔子周游列国,绝粮于陈蔡;释尊贵为太子,出家修行传法,却屡受外道诋毁;耶稣在马槽里一降生就遭人追杀,受难十字架;苏格拉底被判死刑,饮毒酒身亡……

前人的经历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即永远都不要试图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一个人的认知觉醒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升级,在有限的认知之外,还有更为巨大的未知,需要我们永恒地探求。

后语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