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思维是什么东西?怎么训练?

 12345csdms 2022-01-20
原创 大陆 大陆的星辰大海 2021-05-10 11:29
图片

数学思维是什么?这恐怕是最经典的问题了,若真是从专业角度去解释,随便翻开一本数学教育专著,都能看到很长很长的论述,然而对于提问者(大部分是家长)来讲,一点用都没有。实际上家长并无心去研究什么是“数学思维”,只是因为大家都说“思维好不好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学得好不好”,“说到底拼的是思维”,所以才会对此感兴趣。那么思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刷题不能说是训练思维,那么到底什么是训练数学思维的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非此即彼,关于“刷题”这个词引起的歧义过去我也讲过许多了,一般我不用“刷”这个词,做练习就好了,至于做多做少,自然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孩子恐怕要做十遍以上才能掌握,但有的孩子可能做2-3遍就懂了。小学生做练习和初中生做练习不是一个概念,初中生做题和高考做题又是不同的,经常看到有人把这些年龄范畴含混到一起来谈,以至于形成了很多对立。在我看来,里面的共同之处在于,不管什么样的做题,都必须要“带着脑子”做题,做题是丰富经验,这个经验有没有“过大脑”,有没有被沉淀下来,经过思考,进一步加工成为“窍门”“技巧”,就看学生到底会不会学习了。

小学生的困难之处正是在于他们年龄太小,不懂得如何学习,大多数孩子如果陷入到刷题中,就变成不动脑,机械做题,于是浪费了许多时间,功效却微弱。至于那些从做题中取得收益的孩子,自然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做题也是“带着大脑”来做的,做题的方法,错误在哪里,正确的思路是什么,都经过了反思总结,再加工的。不同于很多孩子一边做题,一边断片儿,前后不能衔接,听十句话,只记得一句话,或者一句话只记得几个词,其他全靠脑补,懂得如何学习的孩子是很省心的。如果家长想鸡娃,那首先你得先生了这样的娃,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图片

那么普通孩子是不是就没救了呢?当然不是,你看多少普娃都是靠勤奋,也有靠被“逼”出道的。到底怎么“逼”,也得看你和娃八字合不合,要不然你在高超的技术也使不上力。不过大体上来讲,我们还是有一些门道原则可以掌握的。

比如:练习计算的时候,做几题,让孩子反过去观察比较一下几道题,总结一下里面的运算关系,想一想自己的方法,有没有可以压缩提炼的地方,引导孩子找窍门,自己找出来的窍门,再加以练习,很快就熟练记住了。但是你告诉孩子,让孩子记住的窍门,往往孩子一知半解,因为不用动脑,省力了,来得太容易,忘记也很容易。

再比如:不同的题目可能本质上用到的概念可能是一样的,但题型看上去是完全不同的,一道会做,一道不会做,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先拿会做的来做,帮助孩子反思,提炼一下里面的方法,回顾一下用到的知识点——你可以把这个看成是帮助孩子“过脑思考”,也就是促进大脑进行再加工,信息经过整合加工后,就会产生新的经验,新的路径,经由你的引导刺激,另一道不会做的题也可能就被打通了。这个过程之所以非常宝贵,是因为你想知道的“数学思维”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悄然萌芽的。

上周各年级分享群里我讲了一些题目,下面给大家总结一下,抽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这里记录一笔。想了解详情,持续听到更多分析的家长,记得扫文末二维码找管理员加入分享群哦~请大家按照自己孩子年级对应入群,要不然你可能听不到当前对你孩子有帮助的内容。

第一组例子:

一年级的整体部分关系

图片

图片

整体部分关系,连着两次分享,我们都谈到了这个重要的点,一二年级小朋友,学习加减运算的同时,这个就是最重要的底层逻辑了。

你要问我什么是数学思维,它肯定不是孩子知道——

5+7=12

4+8=12

而是孩子能从上面的算式中,推出整体不变,两个部分存在互补关系,用孩子的语言来讲就是:一个部分变小,另一个部分就变大。

所以从这个思想出发,第一道题就知道要反一反,问谁做完的多,实质上思考的就是谁剩下的少。

数学思维也不是孩子能够回答1+1=2,2+2=4,而是能够知道2相对于1来讲是整体,但是2相对于后面的4来讲则是部分,4是比2更高级的整体。从这个整体部分相对性出发,我们就可以解答上面的第二题。

两本书,分别看成是一个整体,这没错,但是两本书可以合并为一个更大的整体,这个整体分成了四个部分:

1)冬冬带的钱;

2)冬冬差的钱

3)强强带的钱;

4)强强差的钱。

因为(1)+(3)=一本书,所以剩下的两个部分合并起来也等于一本书的钱。

家长提供的练习册上的标准答案是这样的👇

图片

看到一堆堆没有换行的文字,我都不想看下去,不知道家长拿这样一段话读给孩子听会怎么样?反正既然这道题被反复问了,肯定是不明白的居多了。

那么我们可以不用整体部分,什么更高级更大的整体这样来说吗?当然可以不用那么说,我这么说,只不过是让你成人明白,和孩子说的话,画图呀~你要问我怎么画图?

看一下分享群家长的作业吧图片

我讲的时候让家长自己画图试试看,讲完立马有家长把作业po了上来,一开始的图是这样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后来我点评了一下,提醒家长注意层级,把最大的整体放最上头,这样更清晰,于是后来的图就变成这样了👇图片

图片

图片

那么我会怎么画呢?就是这样滴——

尽量减少文字是我的宗旨,许多文字靠口头补一补就可以了,一旦语言文字与图式结合起来,就能达到简洁明了的目的。

第二组例子:

二三年级的带余数除法

首先是一位家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而且表示班级里错的孩子很多,包括那些在外面读了奥数的孩子。

图片

答案五花八门,可想而知,孩子们只是学了怎么计算带余数除法,但是不明白里面四个数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这个问题我过去写过很多文章了,写的我已经不想再写了,当然我在课程里也是反复唠叨,学习带余数除法需要和加乘模式结合起来。

这里的加乘模式指的是:

余数+除数✖️商=被除数

这不仅仅是验算,更重要的是要清楚余数和被除数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加乘模式就可以更理解余数是被除数(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

因此当我们要求除数的时候,就先从整体里去掉这个部分,剩下的可以被平均分的。上面这题就是这个思路,(45-3)➗7=6。

再来看其他几道不同的题目:

上面第一张图中的思维拓展题1,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讲,不需要通过公倍数角度解题,但是至少要有这样的思路:如果多给1块,那么就可以被6整除,被8整除没有余数了,而且要小于50,通过枚举出6的倍数,8的倍数,找到48,再还原为47。

上面第二张图的题很有意思,看到这种形式会联想到一般的等量代换题。但发现行不通,那么应该从什么思路入手呢?还是反向逻辑,对带余数除法中余数和被除数关系要熟悉:

整体(正方形)去掉7以后,就等于2倍的除数(五角星)

而正方形和五角星相差15

关键是第一个关系:

正方形-7=五角星+五角星

从减法的角度讲,也意味着“正方形”与“两个五角星”相差7。

那么根据

“正方形”和“一个五角星”相差15,我们就可以推出一个五角星是等于8。这里需要用到孩子对于“相差”这个概念的理解,考验的当然也是孩子的数学思维。这与孩子计算题算的快不快没有什么关联,而是孩子能不能思考数量关系。

第三组例子:

五年级分数题中的三个底层逻辑

图片

题目是这样的👆。上周不同群都在讨论,不少家长都贡献了正确的解题方法。我要讲的无非也是同样的思路方法,但是我更重视的是在你辅导孩子的过程中,你是否能够发现孩子哪些底层逻辑有问题,能不能针对性引导,并促进孩子自己思考。

既然是五年级孩子了,你一道题从头讲到尾,总归是不太合适的。就算我把一道题用1-2000字跟你讲的非常透彻,也不见得你要原封不动讲给孩子听,这样可能就无法锻炼到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变成完全接受灌输了。

我们辅导孩子数学,不是“说书”,是引导孩子思考,有没有让孩子的大脑启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经验,是关键。

先来看我分享时的四张图:

三个重要的底层逻辑,思维技能有没有达到,你可以来检验一下:

第一:A比B少了(轻了)1/2,意思是什么?数学算式怎么表达?

第二:整体“1”在哪里?一道题里的整体可以变吗?

第三:如果3/2对应的是15千克,那么1份量对应的应该是多少呢?

三个层次,就是解答这道题的“命脉”所在,如果孩子听完你的讲解,似懂非懂,按照你的套路解答了,而后也没有深思,那么可能这三个点中的部分或全部都还是没有掌握,在遇到其他问题的时候就会反应出来。提升数学思维的关键是打通这三点,发现不足的赶紧补一补,把旧的知识,甚至可能是一二年级低年级时候学习的内容拾起来,帮助孩子疏通其中的症结。比如很关键的是:我们可以把“鱼尾+鱼身”看成整体“1”,我们也可以把“鱼头+鱼尾”看成整体“1”,整体可以变化,而条件中的两个分数,则是对应于不同整体而言的。

3/2对应15千克,1对应什么?显然也是中低年级学习乘法结构时的逻辑。两个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低年级时候我们学习的是整数倍,后来学习的比/比率,其思想都是统一的。如果不明白怎么办?举例整数的,退阶一下,画一画线段图,补一补整体部分的概念,再换回分数,去类推一下。重点是让孩子注意力聚焦在数学关系,抓住这个数学关系去推广应用,而不要陷入在具体的数据情景中。

你问我什么是数学思维?这个思考过程背后的逻辑就是数学思维。所以你现在知道应该怎么训练孩子了~要不要做练习?当然要,但你要记得光做不思考,思维是提升不了的,甚至连小镇做题家都修炼不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