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晕轮效应,走出以偏概全的认知误区

 新用户3445WI0P 2022-01-20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服装店一眼相中了一件华丽的服饰,想要买下但囊中羞涩,于是那件服饰成了你朝思暮想的梦,顿时觉得其他衣服都黯然失色;

     与一位陌生人初次接触时聊得很开心,在随后的接触中你会惊奇地发现他全身都是闪光点;

     在面对长得好看与外形一般的人时,你对前者会更具耐心与容忍度……

     其实,你追求的服饰也许并非是独一无二的,你有好感的人在外界评价中或许也只是平庸,但为何你独独如此欣赏呢?

     在这里可以用“晕轮效应”来解释,当一个人在心理上认同某个人或事物时,会在主观上无限放大他的优点,形成一种类似错觉的认知偏差

     心理学将“晕轮效应”定义为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人们在认知中通常会关注认知对象某个突出的特点或品质而失去客观公允

     就像在母亲的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纯洁无瑕的天使,在外界看来拙劣的谎言母亲都会深信不疑;

     在一些生活场景中我们也深受 “晕轮”的影响,例如我们容易将外貌与个人品质简单地联系在一起,将衣着谈吐与个人品质划等号,这种以外在形式断定内在实质的认知活动也是“晕轮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晕轮效应本质上是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扩张以及定势的结果。

     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除直接收集外还有基于主观推断对事物进行可靠性评估,晕轮效应就是将这种通过主观推断的模式进行扩大化,从而构建起了独立的认知模式。

     对身处晕轮效应中的人来说,是非价值尺度都以自我为准,很难听得进他人的意见,所以我们时常会认为他们很固执

     我们应该对“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个典故很熟悉,这其实也是受晕轮效应的影响。遮掩性是晕轮效应的固有属性,陷入爱河中的青年会为对象的某个特征所吸引,从而对其他性格、思想、三观等各方面的不匹配之处视而不见或作出牵强附会的解释。

     这类现象在周边生活中数不胜数,交往前你觉得她发脾气是娇憨可爱,交往后却认为她野蛮无理,其实不是她变了,而是你走出了晕轮效应。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经历着由浅到深的阶段,在认知的初期感性以及知觉为主,所以我们易受到光环影响,产生以偏概全的片面认知;直到相处渐久,光晕褪去,才能发觉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与选择。

     所以说,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感情中,都不要急于去下判断做选择,而是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去反问自己:我真的看清楚了吗

1

兼听则明

     在人际交往时,刻板印象、以貌取人是我们常常会犯的错误。想要消除这类偏见,就应当学会拓展信息来源的渠道,也就是多闻多问多思

     就如同应聘职务,由外貌得来的认知不如看简历全面,由简历得来的认知不如交流沟通真实,由沟通得来的认知不如实际工作表现客观,想要认清楚一个人很难,想要下定义却只需要一个念头,这也是我们习惯以偏概全的原因。

     若是要克服晕轮效应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就要开拓思维,学会沟通,坚持实证。

2

学会尊重

     为什么有的人热衷于下定义,看表象?因为尊重心与同理心的缺乏。以貌取人者往往都爱议论是非,习惯在公共场合对他人评头论足,他们习惯将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喜好偏恶施加到外在的事物上,而这种准则会导致心理认知出现严重的偏差,出现主观性

     而想要客观的认知,消除偏差,就应当做到换位思考,以己度人

3

迟缓决定

     如果你为冲动去消费自然也要为冲动而买单,晕轮效应就如同购物中的冲动消费,第一眼瞅见的美好事物并非都是最适合自己的。

     就像买一件衣服,若是因外表华丽而大手一挥,你是否考虑过价格、尺码、质量?买错东西是金钱的损耗,交到一个不合格的朋友是社交成本的沉没,错付一个人是无尽的悔恨。

     所以,无论你要多喜好多认同,都不要轻易去做决定,要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

写在最后

     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无论第一印象是好是坏,是认同还是有成见,我们都应当先去做理智的分析、深刻的检讨,客观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认知是否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以免做出错误的判断与选择。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认知心理学的知识以及人际交往雷区,欢迎咨询上海乐天心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