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振邦武学集_劈挂拳述真

 无名老熊 2022-01-20

劈挂拳,亦称披挂拳,又名抹面拳,属于通备体系,是典型的北派长 拳类型的一种拳术。

“劈”就是“劈击”,“挂”就是“挑挂”。劈挂拳就是以这两种主要技 击方法而定名的拳种。劈挂拳也就是“攻防拳法”。劈在技术上是进攻性 的技法,在方法上是运用于臂、拳、掌部位直接向对方劈击破进,猛劈硬挂。挂在技术上是防中带攻的技法,当对付以劈、砸、斩、贯等压顶技法进攻 时,以“挑挂”技法进行破击反攻。以“猛劈硬挂、速攻快打、横栏斜击、 闪进攻取、大开大合”而著称于世。
劈挂拳最早流传于河北省的沧州、盐山、南坡等地。同治年间传人京 津地区以及华北一带。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劈挂拳被列入高级教材。流传在西北地区的劈挂拳是一代宗师马凤图老先生传授下来的。
马老先生少年时拜清末著名武术大师、河北省盐山县黄龙潭人黄林彪 为师,深得劈挂拳真传。马老先生经一生的研习、施教,精通八极番子、戳脚、 通备等拳术之谛,并将其融会贯通,归纳为一体,称之为“通备拳”。所 谓通备拳,就是“通则化大、备万贯一、理象汇通、体用俱备”之意,形 成了黄氏之后的一大流派。
1953年,在西安举行的西北民族形式武术比赛会上,由申子荣老师介 绍我拜马凤图老先生的大儿子马颖达为师,深得通备劈挂拳真传。此后, 我常去兰州到马凤图老前辈家拜见老前辈和马颖达老师,并得到马凤图老 先生面授指导,大大提高了我的通备劈挂拳的技艺水平。武汉体院教授张 克俭,兰州回族人,和我一师学艺,但他比我早学几年,他常来西安,每 次都住在我家,我们相互切磋练习心得,从中得益不浅。
现将我们所学的劈挂拳类和其特点简介如下:
一、 劈挂拳套路部分:一路劈挂拳,即“劈拳(抹面拳);二路劈挂拳, 即挂拳(青龙拳路劈挂拳,即行拳(飞虎拳);四路劈挂拳,即功力拳(太 淑拳)。器械套路有披挂单刀一路、二路,劈挂剑一路(悌袍剑)、劈挂剑 二路(七十K剑),劈挂枪(奇枪),劈挂棍一路(疯魔棍)、二路(扭丝棍)、 三路(天齐棍法)等套路。
二、 搏斗技法:主要是综合了劈挂拳实用技术二组合成的十二大招法, 又称十二大趟子手。十二招法是劈挂拳精华的体现,以十二种不同的攻防 技法组成的连环技击方法::十二大趟子:戳指掌、双撞掌、缠额手、扑挂掌, 丁场。闪电手、倒发五雷、反滚背、乌龙盘打、招风手、操手飞腿和单劈
盖顶掌。
十二大趟子手是劈挂拳术之母拳,是六合相济、贯通一气的内功拳, 运动中以动而重阳、静而养阴。综上所述,劈挂拳在风格上是气势猛烈、 潇洒大方、吞吐明显、翻转灵捷、大开大合、式式相承、一气贯通的拳术。其技术特点是;猛劈硬挂、速攻快打、横栏斜击、闪转巧取,纵横交织。运动中快活力变、劲脆力沉,舒长实用。快如鹞子穿林,行如大鹏展翅, 势似巨浪翻滚是对劈挂拳技术风格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
劈挂拳身法的法则:要求掩胸蜗背,蜿蜒蛇形,直出侧入,变转机灵。
劈挂拳步法的法则:逢进必跟,逢跟必进。连连发出,环还相套,连 击性强,一经接触,使对方防不胜防。
劈挂拳的调势调气要诀十六字,两臂条直,搂(柳)臂合腕,拧腰切胯、 沉肩气按。
两臂条直:可以使两臂贯通一气,便于发挥腰的挥转力,同时动作可 放长击远,舒展大方。
搂臂合腕:人以气为主,筋力为能,气、血、筋、力四者有一定的内 在联系。俗语云:筋不离血,力不离气。则筋以血培力、以气助力。人的 气弱则力薄,血亏则筋枯且难以活泼。劈挂拳运转起来就是贯通周身之气, 活周身之血,使人的周身气血流畅,故此拳爆发力强,可两臂抡劈反挂, 必使指头充血不散,因而腰搂臂合腕,使血迅速回转。
拧腰切胯:腰是上下体转动枢纽,腰活速快则可大大增强爆发力,所 以要求腰要软硬折中,折叠拧转要迅速灵活。另外腰劲贵在下沉、坚实, 腰不沉气不灵,两足也不稳固,因此劈挂动作须拧腰切胯,即“拧腰尖子, 摆脚后跟。”
沉肩气按:练习任何动作时两肩必须放松,两肘下垂,这样才能胸宽 腹实气沉丹田。
初学劈挂拳与入门得法,须知其技术特点和要求步骤,为了便于说明 问题,把劈挂拳技术特点分开来说。手臂的技术特点是:两臂条直,搂臂 合腕,大劈大挂,放长击远。躯干和下肢的特点是:前握后扣,左右扭转, 拧腰切胯,合膝钻足。表现在整体动作上则是要:大幵大合,合如伏炮, 缩身藏头,开如炮发,上下展炸。运力的技术特点是:含蓄开发,势猛力柔, 柔中含刚,谓之“用力轻松,含意铁石”。用其交手讲究速进猛攻,连珠炮动, 打歼灭战。它的练>〕步骤一般按“正、顺、合、活、快、力、精、巧、妙、绝” 的顺序进行。初练先求势正,已正再求顺进,已顺再求灵活、整合、快速、 快中找力,力求精巧。势正、招顺、力精便可进求妙手绝招。从传统劈挂 拳理论上看,这是劈挂拳逐步功纯的整个过程。另外“两臂劈挂,大开大合, 放长击远,柔似抽鞭。”这是劈挂拳练习时,两臂的突出特点。它最讲究“稍 长”(臂能伸、手能远),因此“善练筋长一寸,忌练肉厚一分”,就是这 个道理。欲使“稍长、筋长、击远”,关键在于“活肩、活腕、活腰、活胯、 活踝”的练习。练习活肩、活腕、活腰、活胯、活踝的方法、内容、要求、 要领和图解我已在第十八讲里写得很详细,请照此练习,一定能成功。
(此文写于2012年4月)
第三十二篇
挽救红拳
在1994年8月举行的陕西省第十届运动会上,我担任武术比赛的仲裁 主任。在整个比赛中我发现参赛者所报的自选项目中没有陕西地方拳,这 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因为陕西地方传统拳属于中国武术四大流派之一的 “红拳派”,它历史悠久,从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兴盛,到了光绪、咸丰年间, 是红拳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期间关中出现了“三三”,即三原县鹞子高三, 临潼黑虎邢三,潼关饿虎苏三,这三位老前辈都是红拳大家。
红拳普及面广,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四川、新疆、宁夏等地均 有传习。红拳以十大盘功为基本功法,基本手法有“撑、斩、勾、挂、缠、拦、沾、 挎”八法。红拳的招法和套路处处显示了 “以撑斩为母,八法为变”的特 点,招式简单实用,劲力脆快、拧腰挥背,伸膀远击,是广大人民喜爱的 武术流派,实为中华武术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宣传不够,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专门组织陕西传统拳的邀请赛、观摩赛,致使许 多有价值的陕西拳术仅仅流传在极少数老拳师手中,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 这有可能成为中华武术的重大损失。
此时的我虽然早已退休,但对于一个多年从事武术工作的人来说,深 感事情的危机,自己有责任来挽救陕西的传统武术项目。为此我人声疾呼, 积极奔走,竹先征得陕西武术院领导的支持,又邀请了社会上武术界名流 和一部分陕西地方拳师一起座谈。我积极倡导自筹资金每年举办一次陕西 地方拳观摩赛,以大力挽救、挖掘整理和继承、发扬这一优秀文化遗产, 逐步提高陕西地方拳的运动技术水平,使陕西地方传统拳发扬光大,后继 有人。我的建议立即受到邵智勇、范长江及各方的赞同和支持,我们在陕 西无数专家、武术爱好者、热爱陕西地方传统武术的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 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连续举办了三届陕西地方拳观摩赛。由邵智勇先生 承办了第一节届比赛,第二届由张保平先生承办,第三届比赛由高玉峰先 生承办。国家体委武术院,陕西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省民委,西安市 政府等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对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他们一致认为:陕西地方传统拳研究会将地方传统拳推向赛场,激发了全 省人民健身习武的热情,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实现了陕西 民间武术同仁大聚会、大团圆,这是前所未有的景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人民日报》、《陕西日报》、 《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对此均作了详细报道,并给予高 度评价。这在我省体育系统举办的各种比赛中是从未有过的,值得我们 骄傲和自豪。
陕西地方传统拳观摩赛由第一届的54个队,400余位运动员增加到第 三届的84个队,700余名运动员。其中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只有6岁, 参赛的拳种也由第一届的30多种增加到40多种,最令人振奋的是许多老 拳师登台献艺,失传的拳种又回到民间,这是多么令人鼓舞呀!
陕西地方拳历史上就有高、邢、苏三派之别,各家体系风格不同,各 家拳师之间缺乏交流。在比赛场上裁判打分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这对于 陕西拳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工作非常不利。为了使参赛者能在统一的评判标 准和体系下参赛,以便于将陕西地方传统拳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作为研 究会会长,我在首届观摩赛后提出对陕西地方拳进行全面规范整理、统一 套路的工作思想。为此,我召集了省武术专家、老拳师以及热爱武术事业 的企业家进行讨论,为了振兴传统武术,共谋发展,大家积极参与,畅所 欲言,没有门派之争、高低之分,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下,成立了由21 人组成的统一套路委员会和工作小组,由我直接领导,先后统一了小红拳、 炮拳、二路红拳和六趟拳套路,并将规范后的套路制成录像供参赛者和爱 好者学习研究。同时我和研究会副会长李正武同志于1995年6月先后到我 省习武风气兴盛的兴平、浦城、三原、富平等地进行宣传指导,现场办公 发展会员100余名,第二届、第三届陕西地方传统拳观摩赛中均采用了规 范后的同一套路,收到良好的效果。全面规范整理统一套路工作的开展, 使各种拳师之间不相往来的状况改变为大交流和大融合,极大地促进了全
省武术界的大团结,使红拳走上了正规的大型赛场,极大地提升了红拳的 社会地位,使处于自生自灭的红拳走向世界,逐渐为全国、全世界人民所 推崇和喜爱,为继承发展陕西民间武术做出了千秋不朽的贡献。随着一届 乂一届地方拳术观摩赛的举行,我们发掘整理出了一个又一个濒临失传的 拳种和套路,同时也发现一批又一批的武术新秀,既可以为专业队培养输 送后备人才,乂可以经过培养回到民间传授武术技艺,让更多人参与,让 更多人受益。
纵观前三届比赛,我们首先看到了陕西地方传统拳生存和发展的希望, 更使我欣慰的是在观摩场上老拳师们精彩绝伦的表演,青年武术爱好者精 湛的武功,特别是大批武术幼苗的茁壮成长更是增强了我的信心,但由于 我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所以主动辞去了会长职务,并推荐专业能力强, 热爱武术事业,积极奉献的研究会副会长邵智勇作为下一届会长候选人。1998年4月26 H,经过研究会理事会充分讨论,并一致通过,选举邵智勇 担任下届会长。2005年上半年,研究会经省文化厅批准,改为红拳文化研 究会,并于当年7月3日正式成立,雷志敏(原体育局局长)同志担任会长, 邵智勇同志担任秘书长,我被聘为名誉会长,现在红拳被国务院授予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B前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在全省成立了 65所红拳传习 所,这些传习所就是弘扬红拳文化,培养一代新秀的根据地。
(此文写于2012年3月18曰)

图片

——————————

昔日少年武为尊,而今邻里少传人。冷落多见练武场,人少并非学子贫。

有人甘学跆拳道,喜将韩装着于身。我辈武友勤奋起,弘传国粹万年春。

谢谢各位师兄关注,我们会一直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