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色目人大批内迁与中国回族的形成

 昵称55301288 2022-01-20

虽说唐宋时期就有异域的穆斯林商人、使者、传教士前来中国,但广大的汉族人对他们还是很陌生,故当时的古书记载中把穆斯林念经和做礼拜的宗教活动理解成拜天、叫佛等。

真正为中国穆斯林文化奠定基础的,是下面这两人:

一个是元朝的成吉思汗。近半个世纪内,蒙古汗国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对外西征,每次胜利后,蒙古统治者都将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各族人迁徙到东方,他们中有被签发的军士、工匠,被俘掠的妇孺百姓,还有携带家属部族归附的上层人士和东来经商的商贾。例如花刺子模都城玉龙杰赤之役,就有10万工匠迁徙东方,撒麻耳干城之役被俘工匠3万人,还签发3万青壮年从军。因此《世界征服者史》一书指出:“今天,许多真主的信徒已经朝那边迈步,抵达极遥远的东方国家,定居下来,在那里成家,以致多不胜数。

东来的回回军士被编人回回军”“西域亲军探马赤军,参加统一中国的战争。有的平时分军屯戍,战时抽调作战。例如大量编入探马赤军的回回军士就被作为蒙古军的前锋和驻戍守卫。

元朝建立后,1273年始,探马赤军就地人社,“与编民等”,即编入户籍另为一类人,称做回回户,形成中国后来的回族。他们散居中国各地,或经商、或入仕、或驻守、或屯垦,三十六行,行行皆有,且世代保持伊斯兰教的信仰和习俗。他们与汉族妇女通婚,凡嫁给回族的汉族妇女,均改信伊斯兰教。中国回族的绝大多数成员,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看作是回族文化的来源,虔诚地信仰伊斯兰教,并加以不断地传承。

另一个为伊斯兰教进入中国奠定了基础的人,就是后来统治东部的蒙古杜格拉特(今中国新疆地区)的可汗---突厥人帖木儿(成吉思汗后代的驸马),1354年,帖木儿率部众16万蒙古人剪掉长发皈依伊斯兰教,这一举动对今天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化的最后完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到了公元1383年,黑的儿和卓称汗后,在他的统治时期里,新疆地区所有的察合台蒙古人都改信伊斯兰教。察合台蒙古人信仰伊斯兰教后,与维吾尔人通婚并逐渐走向定居,并与当地维吾尔人逐渐融合。

在元朝,统治者实行的是民族等级制度,即四等人制。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色目人被元朝统治者笼络和利用来牵制汉人和南人,元朝统治者为此也对伊斯兰教持宽容的态度,故穆斯林在元朝时的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获得较好的条件,回回所信奉的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有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到了明朝,朱元璋开始大力推行民族同化政策,不准回族人说胡语、穿胡服、同类不相婚,原因是恐其种类日滋也。于是回族人原有的民族语言逐渐消失,大家都操起了汉语,但仍然保留着穆斯林民族的属性。明代开国功臣中,有不少是穆斯林,如著名将领常遇春、胡大海等,故朱元璋对穆斯林实行怀柔政策,任用穆斯林将领及学者在朝廷担任军政要职,颁布圣旨保护伊斯兰教,敕建各地清真寺。

清朝时期,统治者对穆斯林就比较歧视了,实行防范、打击政策,以镇压剿灭为主、分化招抚为辅。给中国伊斯兰教和各族穆斯林带来了灾难。于是中国穆斯林在此期间发动过多次反清起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乾隆年间的甘肃苏四十三起义和同治年间的云南穆斯林和西北穆斯林起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