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让国却让出了一片天下祥和,让出了周家王朝800年的传承--《论语治要》的管理智慧(连载028)

 情缘半岛 2022-01-21

图片


如果“大讲堂”节目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在文章右下角为我们点赞。微信公众平台将会把这档正能量节目推送给更多朋友收听!感谢您的支持!

图片
《群书治要》是我国古代治政书籍的选辑。本书撷取五帝至晋代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内容涉及领导管理学、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团队运营管理等内容,自问世以来,就是唐代最高统治者的必读书。 

图片

《论语治要》是《群书治要》的一部分,导读嘉宾李毅多老师结合多年修学实践为我们选读之,把先贤的智慧与当今的社会生活紧密关联,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以如何为君、如何管理、如何运营、如何辨是非、判格局等为主题展开论说,为解决当代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提供良方。

学习&成长



       每周二、周五,《中华文化大讲堂》节目组邀请您一起学习李毅多老师导读的:《群书治要》之《论语治要》的管理智慧。


 品读正文  


尊敬的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论语治要》,今天学习《里仁·第四》中如下章句——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乎,如礼何?”

这是《论语》中很著名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能够用礼让的方法来治理国家的话,还需要什么其他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最好的。如果不能用礼让的方法来治理国家,讲这么多的仪式、礼仪,又有什么作用呢?这里讲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让”。让,是孔老夫子传给我们的五项美德“温良恭俭让”之一。让,《说文解字》解释,是相责的意思。因为受到责备责难,人就产生惭愧、退让的心理。引申为谦让、退让。我想这里的“礼让”指:在合乎礼的情况下的一种谦让、退让。

用礼让的方法治理国家,是最高明的方法。如果做不到礼让的话,讲那么多的礼仪,讲那么多的方法和道理,不见得会达到最好的效果。回过头来想,我觉得“让”很奇妙。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事情不合理,有的人做的事情不合理,有的环境状态不合理。面对不合理、令人不满意的状态,我们怎么处理呢?一种方法就是批评他做的不好,请他改变改正。另一种方法相反,我不批评他,我让一下。如果批评他,他往往受不了,反过来相互指责。我让一让,说:“这件事情是我安排的不好。”他就说:“是我做的不好。”所以,用让的方法反倒会使很多问题得到解决,大家各自来思考,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

在国家的管理上,“让”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古代有个著名的故事“泰伯让国”:泰伯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大儿子。亶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泰伯,二儿子仲雍,小儿子季历,季历生出了姬昌(周文王)。姬昌(周文王)出生的时候,天降瑞象,所以亶父就想未来把王位传给小儿子生出的孩子姬昌(周文王)。但是,按照当时的继承法,应该是传给长子泰伯。泰伯非常孝顺,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主动让国,离开了周的领地,让他的弟弟来继承国家。他的弟弟仲雍一看大哥走了,也追随而去,被发文身,把继承爵位的机会让给季历。后来,周家王位的传承,就通过季历(周王季)传到了姬昌(周文王),又传给了姬发(周武王)。孔老夫子赞美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让了三次。为什么呢?我们仔细来思考,他是为了让优秀的子孙继承周家的爵位,能够利益百姓,成为一代圣君明王。泰伯让国以后,来到了吴越之地,就是现在的江浙一带,因为德行高尚,大家都聚集在他身边,后来就推举他成为当地的首领,建立了吴国。吴国的创始人就是泰伯,他让了周国,又建立了吴国,在命中还是一个国王。但是他让国却让出了一片天下的祥和,让出了周家王朝800年的传承。

让的方法,就是让贤,让贤德的人真正能够承担起家国天下的重责大任。道家也有这样的思想。道家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家的“不争”和这里所讲的礼让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说到“让”,不能随便误解。遇到困难就让一让,遇到事情就让一让,不能这样来理解。怎么来让呢?我觉得有几个思想:

第一,应该是让贤。因为作为领导者所居的位置,要影响一个团队、造福一方百姓的。如果有贤德之人比我们德行高、能力强,让他们来承担这样一份重责大任,会更好的利益团队、利益百姓、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国家。泰伯把国家让给了他的弟弟生出来的周文王,这是一个非常贤德的接班人。

第二,要扶上马送一程,要帮他把工作做好。在日常工作中也是这样的,当我们把这项工作让别人来接手的时候,不能扭头就走,而是要扶上马送一程。

另外,在商业社会,在企业经营,我觉得“让”还体现为合作共赢、互助互利、共同发展。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往往一个领域、市场,从市场经济制度来讲,不允许产生垄断,最好的方法是合作共赢,共同把市场商品的开发、提供、服务做好,还包含着回馈社会。对于企业来讲,有很深层的思想。现在国家提倡共同富裕,先富帮助后富。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经验、智慧、能力,把我们积攒下来的财富,更好的回馈社会,回馈国家民族。

“让”包含的义理是比较深的,名可以让,利可以让,功也可以让。有一句话讲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们听完之后非常受感动。做一件利国利民的事,不能居功自傲,认为这就是我做的。在这件事情当中,只要我遇到了,我一定全副身心的投入,不计名利,不计代价,把这件事情做好。

我们还有一句话要理解,叫做“当仁不让于师”。即使是老师,遇到“仁”这件事情,我不能让。仁,就是付出、利他、天下为公的情怀、积极承担的精神。把困难、责任一肩扛起的时候,我不能让。所以,工作不能让,事情不能让。但是,工作有了成绩,有了地位,有了名声,可以让,应该让,这叫礼让。

礼让是治国的最高智慧。让名,让利,让功,归功于长上,归功于团队,归功于伙伴,归功于顾客,归功于社会。任何一个人的成功,任何一个团队的成功,都离不开社会大众、国家、甚至整个时代的大运的支持。所以,我们的“让”也是属于性德,是我们人善良本性中应有的一种美德,是我们真正能够感恩这个时代,真正能够体会到命运共同体中他人、社会、国家乃至时代环境给我们造就的成功的条件,带着感恩心来让名让利。

《道德经》讲:“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虽然成功跟我们是紧密相关的,但是我们并不居功。不居功,这个功劳也不会离去,它会成为美德,会成为庇荫子孙的良好家风,成为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今天《论语治要》的学习就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谢谢大家。

编辑:和悦    校对:赵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