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诊手术室门口的一幕

 极简的娜娜姐 2022-01-21

    护士长英姐,外号“雄赳赳”。她一米七的个头,一百六十斤,留一头“运动头”短发。性格干练、健步如飞、做事豪爽、动作迅速、风风火火、乐于助人、永远都是嘻嘻哈哈。没有人叫她英姐,也没有人叫她护长,每个人都叫她“雄赳赳”,陈霓叫她“赳赳姐”,她都很乐意。八五年夏天里的一天上午,上班的铃声已经敲响,赳赳姐三步当两步地快速走到耳鼻喉科门诊,钥匙打开门就冲进去,陈霓紧跟在她后面不到一米,候诊室已经有十几位候诊病人。赳赳姐一头撞到了一大块摇摆的东西,重心失衡,同那块摇摆的东西撞了个满怀,不自觉的两手抱住,抬头一看,“啊、啊、啊”,立刻调转身体,又将陈霓撞了个满怀,两人抱成一团摔倒在地上。门已经打开,候诊室的病人已经拥向诊室,突然“哇、哇、哇”,每个人都往外跑。陈霓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她被赳赳姐压的一点也动不了,头着地,有点疼,也有点晕。好不容易等赳赳姐爬起来,她也坐起来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具吊在门诊手术室门口的尸体,长长的舌头和大大的眼睛,她定神一看,是同科室的佘医生。她好像傻了,半天起不来,坐在地上。很快科室的其他的医生和院领导的陆陆续续的来了。同班同学谢金是眼科的,跟陈霓隔壁办公室,他拉起摊在地上的陈霓,连拉带抱的拖到他自己的办公室,也没有去凑热闹就一直陪在陈霓的身边。这时无论是医院的同事还是来来往往的其他什么人,听到最多的议论不是对佘医师死了的惋惜而是留下一家五口没有了经济来源的担忧。不知道过了多久,科室恢复了门诊,前面候诊的人都跑了,新到的病人不知道发生过什么事。陈霓回到自己的诊桌,继续一天的工作。门诊大约有六十多平方米,有六个医生诊桌和一间八平方米左右的门诊手术室,门诊手术室的门斜对着门诊的大门,两个门的距离大约一米。六个诊桌每两张对面,分成三组。

     佘医师是耳鼻喉科的老医生了,五十岁左右,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不知道是结婚晚还是怎么回事,孩子都在读中小学,老婆以前是医院后勤的临时工,得了肺结核就没有上班,也没有工资,所以他的工资就是一家六口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家住的就是医院的单身宿舍,一家六口挤在一间十平方左右的房子里。佘医师平时很少说话,也不做手术,也不进病房,每天只是看门诊和门诊的小手术。陈霓跟佘医师不是一对诊桌,平时很少跟他说话,见面最多点点头,对他也了解很少。而且陈霓大多数时间还是在病房,不经常出门诊,今天刚好是她出门诊的时间。

   陈霓去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报到的时候人事科科长问她说:“你需不需要住宿”?陈霓说:“肯定要啊,我是外地人,不住宿我住哪”?他把报到通知单给回陈霓说:“那你不用报到了”。陈霓纳闷,“为什么呀?我是分配来的”。他说:“医院没有办法解决你们的住宿”。“要报到就不要住宿,要住宿就不要报到”。陈霓傻了,在人事科门口蹲了一会,进去说:“科长,我报到吧。我再想想办法,以后有机会给我安排一个床位,谢谢你了”。他说:“好”。陈霓完成了报到手续被带到了耳鼻喉科门诊,交给科主任,从此开始了正式的医生生涯。半年后太平间改造,原来的一层楼变成两层,楼上是铁皮房,成为了男医生集体宿舍,陈霓和几个女医生一起到后勤科要求给一间做女医生宿舍,但后勤不给,理由是:“太平间白天黑夜都哭声一片,你们几个女孩子住那里?不行,不行。总共才三间,男医生八个人一间都不够,怎么可能给你们?而且也没有女洗漱间和厕所啊”。太平间楼上的宿舍也被拒绝。

   外婆去世了,外婆的房间被大舅的小儿子结婚用了。凤姨一家到了香港,房子被也儿子结婚用了。郑叔叔家大儿子在外交部工作不用回家,小儿子也马上要结婚,他们家也就两房。陈霓没地方去。她住到了八二级的师妹宿舍,好心的师妹小芳姐姐家在鮀岛,她经常腾位给陈霓住,但大多数时间她还得住宿舍。陈霓找到了一个好去处——值班。只要轮到科室女医生值班,她就主动代替她们值班,这样就有值班床,但如果是男医生值班,那个值班床就是其他科女医生要住的,几个科排班的时候都考虑得很周到,没有漏。陈霓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睡门诊的小手术室,这没人跟她争。一段时间之后,大部分时间就到门诊手术室睡觉了。佘医师吊颈的这天她本来也是要去门诊手术室睡觉的,一般她都是十一点前过去,但那天她刚好跟小芳去看第二场的电影,电影结束时已经十二点了,小芳就说:“我俩挤挤吧”。于是陈霓避开了与佘医师相撞的机会。法医说:“他死亡时间大约是晚上十点”。看门的老头也说诊室九点多有开灯,后来就关灯了。

   这是陈霓真实的故事,没有半句话是编造的。若干年后每每听到有些人骂东骂西的,永远都不满足,陈霓心里真不是滋味。短短几十年的变化,经历过的人应该不会健忘,现在的物质条件,住房条件,衣食住行与几十年比较一下,难道还找得出不满足的理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