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称张派?张君秋全靠演唱中的八字要诀

 莲花_lh 2022-01-21

图片

   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的歌唱艺术是我们京剧、戏曲丰富的宝藏。今天我讲张君秋的歌唱艺术,只能是就我学习研究的一些认识体会谈一谈,肯定的说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指正。有几点先说明一下 : 

一、我是怎样给张君秋定位的:张君秋是中国京剧民族声乐学派的卓越的、杰出的、优秀的大歌唱家、大艺术家。我说讲他是大歌唱家绝不是贬词,是褒词。因为我是搞戏曲声乐的,多年来研究戏曲声乐,这是就戏曲声乐范畴讲的。

二、张君秋得益于通天教主王瑶卿,他是继梅、程、尚、荀四大名旦之后又一个新的高峰、新的里程碑。

三、张君秋自然条件极好,他扮相俊美、消秀,气质大方。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一个演员、一个艺术家是非常宝贵的。他的音感好、乐感好、做为演员,只有天然条件,没有良师、没有悟性、没有勤奋是绝对不行的。

张君秋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塑造了众多的美丽、动人、善良的妇女形象。有传统戏《玉堂春》中的苏三,《金、断、雷》中的白娘子。在新编历史剧《望江亭》中,他塑造了聪明、机智、勇敢的谭记儿的形象。《望江亭》是张派艺术的代表作和精品。1958年在上海提出张派,其代表作就是《望江亭》。在新编历史剧《西厢记》中他塑造了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美丽、勇敢、多情的崔莺莺形象。在《状元媒》中塑造了自己做主选择郎君柴郡主的形象。在《赵氏孤儿》中塑造了庄姬公主的形象等等。他还塑造了近现代的女英雄形象,如《秋瑾》中秋瑾、《卢荡火种》中的阿庆嫂等。我再强调一下,张君秋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他的歌唱艺术来塑造的,是通过戏曲的主要手段唱、念塑造人物的。因为今天我们主要是讲他的歌唱艺术,所以这点再强调一下。

四、张君秋的歌唱艺术得到王瑶卿的指导,又学习吸收了四大名旦的唱法,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长,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张君秋(张派)的演唱艺术风格是什么样的风格?我认为张君秋的演唱风格有八个字华丽、清新、刚俄、柔美,这是我对他演唱风格的概括。特别强调四个字华丽、清新,在华丽和清新中再强调一下是华丽,在演唱时特别注意掌握他华丽的风格。在学习张派时,不管是专业演员还是业余演员、票友,抓什么呢?希望抓住华丽。在这个问题上狠下功夫,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一个流派的时候,就要抓住他的实质、精髓,这是我个人的见解。要作到华丽、清新、刚健、柔美,就是要通过歌唱艺术表现出来。

五、张( 君秋 )派艺术是由三部分组成:

( 一 )创腔艺术:张君秋在学习继承旦角传统唱腔的基础上,根据剧情、人物创作大量新腔。比如《望江亭》中的[四平调]“为避狂徒”的“徒” 字,是个高音,是从那里来的?是从老生的“嘎调”“叫小番”融化过来的。比如《状元媒》柴郡主唱的[二黄原板]中的“好险”唱腔,是借鉴花脸腔来的;“国泰民安”的“民安”的结尾,是从[评刷]唱腔中借来的。《西厢记》 [反二黄原板 ]中“快与我把马儿赶上”,一个很长的拖腔,是从老生戏《碰碑》中“大郎儿” 的腔借过来的;这出戏中[南梆子]“听红娘”是从[河北梆子]唱腔中吸收来的。《诗文会》[南梆子]中“忽然间”是从歌剧《刘三姐》唱腔中融化来的。今天不是讲这些,我是告诉大家,要研究张派,千万不要忽视研究张君秋的创腔艺术。这与他的演唱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这点非常重要。

( 二 )演唱艺术:张君秋博采众多名家的演唱艺术、演唱方法,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一整套有鲜明艺术个性的演唱方法、技能和技巧。从他的唱腔、旋法, 我叫它张派特有的唱腔音型。

( 三 )伴奏艺术:张君秋与何顺信、张似云两位大演奏家长期合作,非常默契,伴奏与演唱浑然一体 , 成为张派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伴奏体系。大家知道何顺信和张似云老师对张派是有很大贡献的。

张( 君秋 )派艺术是由以上三个部分组成的,如果有人说张派艺术就是唱,这样看就片面了。

学习、研究、总结张君秋的歌唱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 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对振兴京剧,发展戏曲艺术都是积极有益的。 

下面根据我学习研究的体会,张君秋的演唱艺术概括为八个字。情、气、字、声、腔、韵、美。这八个字是我根据张君秋的演唱艺术概指出来的。这八个字也是从众多大艺术家、大歌唱家的演唱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因为我觉得凡是唱得好的艺术家都是适合这八个字的,但每个艺术家个人艺术特点风格不同就是了。根据张君秋的演唱艺术,我把这八个字具体谈谈:

1、情:戏曲的唱主要是塑造人物,唱就是要唱人物、唱 ( 念 ) 感情,要唱出人物真实地、深刻地、复杂的、细微的感情,不但要唱出感情,还要唱出韵味, 要唱得美。这里我多说儿句,现在从专业到业余演员的唱,我认为有一种倾向,就是过于追求声音,不注意通过声音去唱人物、唱感情,这是很值得大家好好研究的。现在有的演员在台上就是拼命唱高音的、唱长音的、唱强音的,观众不叫好就没完。甚至有的领导给演员发奖金,要看观众给演员鼓了多少次掌,我觉得把戏曲搞歪了。我觉得无论如何安唱人物、唱感情。

唱情是统帅、是灵魂 , 唱就是要唱情。张君秋最好的地方就是声情并茂。光抓声不是张派,当然不抓声也不是张派。要讲声但更要讲情。我只讲两个例子, 如张君秋的《龙凤呈祥》洞房中孙尚香唱的 [ 西皮慢板 ] 是用什么样的感情唱的?因为她是郡主,又许配刘皇叔。所以在大婚之夜 ,他的内心是喜悦的,但还有些羞涩。同样是唱[西皮慢板 ]的《赵氏孤儿》中的庄姬公主就是另一番情景,她被哥哥软禁, 自己的儿子又程婴“出卖”了,“ 摔死 ”了。这两人物的身份不同、遭遇不同、处境不同,感情就不一样 , 虽然用得是一个板式, 唱出来的感情就不一样。也就是说人物不一样, 感情的基调就不一样。又如张君秋在《楚宫恨》中,马昭仪唱的[西皮慢板 ]表现了一种忧虑、伤感的心情 , 唱出来又是一种感情。所以同样是一个板式,因为剧中人物不一样,心情不一样,所以表现得感情也就不一样。

比如《望江亭》和《西厢记》都有[南梆子],人物不一样,感情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谭记儿寡居三年 , 又要逃避恶棍 , 她躲在清安观中, 突然遇到白士中 , 又惊又喜又羞涩 , 允婚不允婚 , 心情十分复杂。莺莺是老相国之女, 大家闺秀。老夫人许婚, 说谁要救了莺莺就许配给谁,张生救了莺莺。莺莺是一心一意满怀喜悦娇羞之情来成全自己心爱的婚姻。同样的板式,是因为剧中表现的人物不一样, 心情不一样, 唱出来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我讲这个是什麽意思?就是在演唱时,要唱人物、唱感情,情是统帅、是灵魂

2、气 : 这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气是由情发的,情动气发,如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悲、恐、忧、思、哭、笑等等, 感情不同,叹气、用气是不一样的。

张君秋的呼吸自然、正确,善于控制。他呼吸深、通、活。现在很多人用胸式呼吸, 这样呼吸比较浅。张君秋的呼吸是深深吸 ,吸在肺下部,腰部膨胀 , 膨胀以后,演唱时,在保持吸气的状态下,用收小腹的办法来唱, 就是气沉丹田 , 也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吸气一定要有竖的感觉,竖着吸,不要横着吸。张君秋呼吸不是日常讲话的呼吸,他是有意识的,有高超的技能技巧, 经过艺术加工的,甚至一个小气口, 不仅是为了换气,而是一种艺术表现。

3、声:学习张君秋演唱,声音要掌握三个字,松、圆、亮,所以他的声音很优美,甜、脆、圆、润、水。咱们票友演唱要掌握好自己唱的调门, 这里要提醒一下, 票友演唱调门一定要合适,不是调门越高越好,当然也不是越低越好, 高太低都不好听, 一定要注意松、圆、亮,只有唱得松驰, 才可能唱得美。

大家在唱高音、中音、低音时要注意:唱高音时要有呼唤的感觉,唱中音时要有说话的感觉,唱低音时要有叹气的感觉。这是从张君秋老师的演唱中总结出来的,他把唱高音呼唤的感觉、唱中音说话的感觉、唱低音叹气的感觉,完全融合在一起, 没有痕迹 , 你听不山来他是在呼唤、是说活,还是叹气。我们听张君秋唱高音时不觉高, 唱低音不觉低,好象他唱什么都是很轻松的。什么是呼唤的感觉? 比如你在楼下喊一个在楼上十层的人, 你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 唱高音就是这样的感觉。

张君秋的声区统一, 音域宽广 , 音色变化十分丰富。根据人物的思想感情可明可暗 ,可刚可柔。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张君秋在演唱时, 十三个辙口的字, 无论高、中、低三个声区都能唱得同一宽度、亮度 , 实属罕见难得。

再强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发声问题,唱青衣是以假声为主的混合声 , 千万注意不是真声就真,假声就假, 如果这样就麻烦了,必须假中有真, 真中有假, 真真假假, 真假难分。

再一个问题是共鸣问题,共鸣有口咽腔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张君秋用的是整体共鸣, 特别是头腔共鸣极好。什么是整体共鸣? 比如四种共鸣是几个喇叭,唱的时候不能只开一个或二个喇叭,张君秋唱时是几个喇叭全开,比如有中音喇叭、低音喇叭、高音喇叭 , 声音好听极了。

4、字:字是歌唱的语言,语言是戏曲声乐的基础。张君秋演唱语言更靠近普通话,比如有一些上口字,张君秋不上口, 如《孔雀东南飞》的“世”字,《女起解》的“崇老伯” 的“伯”字,《西厢记》的“入宫商”的“入”字 , 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共鸣,更重要的是让观众听得懂。我们听他演唱时,他的语言、咬字、吐字很有特点。唱字头出声时阻气是比较重一些的,比平常说话的语言字头重一些,但不是咬死。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张君秋演唱字腹, 也就是韵母时,他总是要唱饱满。唱是什么?唱就是唱韵母的连接。大家知道声母出声时是起阻气作用的,这很重要,否则就是吐字不清。演唱就是唱字腹,一个字腹连着一个字腹,所以字腹一定要唱圆润、饱满,甚至辉煌。字尾一定清楚,一定要收的准, 归韵要自然。字尾收时,要先收声,再收气,后收情。所以说字头要重一点,字腹要饱满,字尾一定要清楚。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语调、语气、语势。

5、腔:指唱腔。唱腔主要是唱好六个字:流畅、圆活、婉转。大家千万注意唱绝不是一个劲,必须是圆活的、流动的、婉转的, 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有收有放,特别是张派很难学的地方,就在于他又能收又能放, 有收有放、放中有收、收中有放,这没有高度的技能技巧是做不到的, 甚至他放马上就收,收马上就放。讲他是大歌唱家 , 不是一句空话 , 是当之无愧的。

再一点,关于拖腔的问题,无论每一个慢板的拖腔,不管是西皮慢板,还是二簧慢板,不管是什么样的拖腔,要注意一定有铺垫,要有转折、要有高潮。不像我们现在有的唱就是一股子劲,一道汤,不管轻重,这样是不行的。

6、润:指润腔,这是张派艺术最有特点最重要最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纵观张君秋的演唱艺术,他的润腔真是千变万化,方式方法及其多样,可以说张君秋的唱腔是无腔不润,有装饰音润腔、速度润腔、力度润腔、技艺润腔等,概括起来,大约有四、五十种润腔方法。润腔一定要轻,要清楚、要灵活、要巧俏,怎样才能做到呢?必须要用气去润腔,千万不要用嗓子眼去挤、去捏,不下大工夫是学不到的

7、味:指韵味,戏曲审美的最高标准就是味。这是指演唱的意境、演唱的品味、演唱的风格。前人讲:“响膛容易,挂味难”,张君秋的演唱既响膛又挂味。

8、美:无论什么时候,听张君秋演唱总是感到他唱得有一种清新、华丽的感觉,有一种高品味的享受。语言美、声音美,从美学讲:一种是阳刚之美,一种是阴柔之美。张君秋的演唱是柔中有刚,能刚能柔,刚柔相济。他的演唱艺术,既有古典的美,也有时代的美。是不是演员唱传统戏就有古典美呢?这不一定,有的演员唱传统戏也没有传统美,同样有的演员演现代戏也不一定有时代的美。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坤旦还是男旦,演唱都要有女性的美。中国戏曲学院前院长王荣增说过:“梅兰芳是彻头彻尾 ,彻里彻外都是女性的美”。有些演员、票友虽然是女同志,但是否都能抓住女性的美吗?我看不一定。有些演员、票友虽然是男同志,有不少也能抓住女性的美。唱旦行一定要表现女性的美,这也是很重要的。

以上讲的八个字,是我在学习研究张君秋演唱过程中概括。它是一个完全统一的整体,是分不开的。只要一张,嘴,这八个字就在里边了,这八个字不能割裂开。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某一方面,这是可能的,但千万不要片面的机械的去理解这八个字。

我们在学习张派时,要掌握演唱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常讲:演员演唱时要讲方法,要有科学的方法,保持艺术青春常在,如骆玉笙、马金凤都唱到了八十多岁。所以演唱一定要讲方法,什么是科学的方法?就是用最小的力量,最省力的方法,唱出最佳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