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克德是唯一一个警卫过周总理八年,做过中共南方局情报科长的阆中籍老兵

 Loading69 2022-01-21

在阆中籍365个(不含在乡红军77人,西路红军189人,流落红军1781人)老红军中,鲜克德是唯一一个警卫过周总理八年,做过中共南方局情报科长的阆中籍老兵,曾化名赵先生。作为阆中妙高人的我俩愿将鲜老的鲜为人知的事写出来与阆苑人分享。

01

鲜克德,原名鲜开端,于1914年7月8日生于四川省阆中市妙高镇滩口村一社,系鲜棠基长子,其亲生父亲死后,随鲜卓基作养子,小时在妙高渔阳祠国民小学上过四年学,1933年初,当红军解放通南巴的消息传到阆中后,妙高就有童子团赤卫军活动了。

当年8月27日红军到达双庙、妙高和新场,成立了妙高乡苏维埃政权(当时妙高辖四个多乡),鲜开端在乡苏维埃报名参加了红军,随军攻占倒马溪(现名宝马),9月5日随军追敌从朱镇乡进人南部,在元坝场火烽山与田颂尧部黄蹇团遭遇激战中,鲜开端第一次负伤,后随军又返回阆中,使红军控制了盛产井盐的洪山、朱镇猫儿井等地,为川陕苏区红军运送红盐,打通了盐道。1934年随军退回巴中。

之后被编人红30军88师二六八团一营,先后任战士,传命兵、班长、营团通讯员。1934年八九月,又随军经旺苍进入苍溪,参加了黄木垭战斗。后经苍溪龙山、阆中峰占、三庙、望垭、凉水、妙高、新场、洪山,其部队直抵嘉陵江东岸。1935年3月28日在河溪关时兴场渡口渡过嘉陵江,踏上长征路。

长征中被88师长程世才看中,当了师长警卫员,程世才升任30军代军长、军长后,又跟军长三过草地爬雪山,渡黄河在甘肃一条山编入西路军。与马步芳、马洪奎军阀惨烈斗争,跳出敌包围圈后,进人新疆迪化。1937年7月14日鲜开端跟随李先念、程世才等被中央接回延安。

从那时起鲜开端被安排在王诤开办的电讯班和延安党校培训。在这之前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兵谏蒋介石成功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工农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那时党中央在国统区建立了16个八路军办事处,在中央选派警卫员时,鲜开端因有文化,机灵反应快,被选为周恩来和李克农的警卫员。1937年初冬,随周、李在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任警卫员兼译电员。

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

其间李克农说,中央规定驻国统区八路军办事人员,不得使用真名,于是用克敌制胜之谐音将鲜开端改名为鲜克德,对外称“赵先生”。1937年底,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因日军狂轰濫炸,办事处人员被迫迁徒湖北汉口安仁里长春街,鲜克德亦随周恩来、钱之光、叶剑英、郭沫若、罗炳辉等到达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仍作警卫员译电员。

八路军情报人员

1938年10月,武汉又遭日寇轰炸,党中央决定武汉办事处随迁重庆。鲜克德乘轮船出发至重庆途中,遭多架日机追炸,致使船滥沉没,鲜克德身负重伤,落水漂泊于长江的恶浪中,他以坚忍的意志,用在家乡苟溪河学会的泳技爬上了岸,同生存的战友们道奔向重庆红岩村,继续为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作警卫作译电工作。

闲暇时在首长的领导下学文化;有派遣时,积极工作,在情报电讯、警卫战线上与日伪汪蒋斗智斗勇中,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最后一年还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情报科长。

在国共内战打响的1946年,随总理回延安,在延安党校学习后,先后任120师司令部通讯科长;同年赴东北作战任第三纵队通讯科长,在陈云、萧劲光麾下工作。

1950年10月奉命抗美援朝,在特殊岗位上战斗了三年多,1953年从朝鲜返回后先后作长春市兵役局副政委、师军事法院院长,九四五部队政委……

1979年,离职在锦州红军院休养。鲜老多次受伤立功:荣获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八一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朝鲜自由独立勋章(二级)。一九八八年又被授予红星勋章,一九九九年七月五日在锦州病近。鲜克德辉煌的一生是鲜氏家族子孙的楷模,是阆中籍红军的骄傲。

02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成都市委工作的鲜开值出差东北时亲身拜访过鲜老,走访过他家的子女,都说鲜老从不显山露水,非常低调,不准子女把与周总理共事的事传出去,许多时只是讲讲参加过红军,作过通讯工作,对青少年讲一些红军传统的故事。

子女们说据家父讲,他小时参加儿童团,在村里站岗放哨,开始离家近,能回家,后来一点点往远走,就不能回家了。

一九三三年农历七月参加红四方面军。因为忠诚,机灵,勇敢,在部队长期做通讯情报和警卫工作,曾当过周恩来总理和陈云、董必武的警卫员。在总理谆谆教导下上了延安党校。学习压力大,爱着急,也不注意休息,后来患了高血压等疾患,还是以顶强毅力,学成结业。

鲜老经常用毛主席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话来教导子女们。

他离职休养后,总是忙得经常不在家。一九七零年幺女鲜光荣上小学,他作为父亲都不知道。他一般在部队讲传统,教育下一代官兵,发扬革命传统。无论在长春九四五部队还是在辽宁锦州这块土地上,小学、中学、工厂、部队等单位都留下家父讲革命传统的足迹。

讲红军为什么长征?讲从哪儿开始,哪儿会师?怎么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树皮和皮带?怎么斗智斗勇,转危为安?他对革命传统教育乐此不疲,在家讲,在外讲,一心要把红军基因传下去。

鲜老非常简朴,不搞特殊。在生活上動俭持家,一双袜子一把牙刷,梳子用到不能用为止。他常说,一件衣服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他一把梳子用了三十多年。

根据鲜老子女讲:从记事起对家里都是军事化管理,每人一床,一铺,一盆,一巾全套装备,隔三岔五还要来一次检査;东西丢了弄坏了,是要受处罚的,促使我们从小就养成了自我管理善爱整洁的好习惯。理家务叫鲜光辉和面,鲜光红做饭,鲜光霞买菜,鲜光荣打扫卫生,各尽其职。

鲜克德全家照

鲜老十分讲究责任感,教子女们把小事情做好,为将来工作打好基础,闲时叫子女们练字,培养做事认真安静坚持的态度。

弥留之际的鲜老,告诉子女们一切从简,不搞特殊化,不铺张浪费,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把他的骨灰撒向大海!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后来他老伴作古后也同他在大海中相聚!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周总理离开之日,鲜老非常悲痛,默默寄托哀思,在报上发表纪念周总理的文章!

在成都市委工作的鲜开值因出差东北,去拜访他,并与其四个子女座谈,知道他非常谦逊。虽享受正军待遇,他还是当兵那个态度,那个样子,从不摆自己的功劳,他的许多简历是病逝后干休所才从沈阳军区档案室找到的。

鲜克德参加革命以后,只在解放初土改时给老家写过信报告过他被日机追炸落水,几乎辆牲的事,那时家人才知他还活着。1964年初冬因工作出差到成都才回家一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给阆中县党史办写信,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

原标题《警卫周总理八年的阆中老兵!》,本文略有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