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典周医案(一)

 一个大树 2022-01-21

陈典周(19001986),广东佛山南海县人,中医主任医师。陈老19岁习医,30岁行医,86岁病逝。

1907年在乡村书塾读书,1912年入佛山书塾,1919年起习医,先钻研中医内、妇、儿科各流派论述,后从外祖父周季鸿老中医学习中医内科并随侍临诊。继而作为上海叶劲秋主办的"少年中医社"及秦伯未主办的"上海中医指导社"为遥从弟子,函授学习中医5年。1930年参加广东南海县政府中医考试及格并开业行医。1931年参加广州市卫生局中医考试及格。同年被选为南海县中医公会常务理事。1945年任广东南海县中医公会理事长,同年获中医师考试合格证书。1949年被选为南海县国医支馆馆长,1950年任佛山中医师公会主任委员,1951年任佛山市中西医药联合会筹委会员,1953年任佛山市卫生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1955年任佛山市首届中医代表会议代表;1956年和1957年,先后在佛山市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佛山市中医院任中医师、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医务主任等职;1978年被省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并曾任佛山市人民代表及政协第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

新中国成立前,他在上海秦伯未主办的《中医世界》及上海张赞臣主办的《医界春秋》发表多篇论文及医案,同时被《苏州医报》聘请为特约撰稿人。1937年《秦氏同门录》辑录陈典周医案三十多篇。新中国成立后,陈老任教于佛山地区中医进修班、中医学徒班多年,主讲《内经》、《伤寒》、温病等课。1979年由其门人刘学民等整理出版《陈典周老中医医案选》一册。陈老主张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现代化、中医辨证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他提出外感温病四法分治;杂感(杂病合外感)扶正与祛邪并用,清而和缓;对热入血室、中风偏枯、水肿、臌胀等均有独特见解。

陈老医德高尚,深受院内外同事的尊敬和高度赞扬。

一、通便泄热、增液养阴治愈热结阳明、热久伤阴证一例

何某,女,40岁。

初诊19682月。

主诉及病史∶因发热待查,中西医治疗40天未效。

诊查∶形体消瘦,神志清醒,精神委靡。证候为发热朝轻暮重,夜间时有谵语,恶寒无汗,口苦渴,喜热饮,小便短赤,腹部胀实,多日未解大便。脉沉细数有力,舌质红紫,苔厚浊、灰黄而干。

辨证∶热结阳明,热久伤阴,热久则伤津,津亏无以濡润大肠,故大便闭。邪热结于里,故发热不退而日晡更甚。其夜间谵语不是热入心包,而是阳明热盛所致。里热盛则生外寒,阴津亏则无以作汗。热盛火升则头痛,胃热盛则口苦渴,其喜热饮者是热结于中则湿浊不降,故喜热饮以开之,并非中寒之象。热炽中亏则小便短赤,舌红紫、苔厚浊灰黄是热盛而兼湿浊之象,脉沉细数是热久伤阴之证。

治法∶通便泄热,增液滋阴。先用泻下则热自退,譬如釜底抽薪,水自不沸。但因其热久,阴津亏损已甚,必须兼以养阴增液才能周到,若单纯用养阴清热不仅热不退。反而起不到养阴作用。

处方∶增液承气汤加减∶

玄参12g生地黄15g麦冬10g大黄10g玄明粉10g青天葵10g川古皮15g丹皮12g青蒿10g桑白10g甘草6g

二诊∶上方药服后,解下结粪五六枚,腹胀稍舒,热度降低。并用大黄煎水洗肠,排出结粪数粒,精神稍好,症状有所减轻。舌质紫,灰黄苔已退,脉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处方∶旱莲草12g女贞子12g玄参12g生地黄15g麦冬10g青蒿10g川古皮12g小金钗10g花粉10g沙参15g

此方药连服数日,各种症状完全消失而出院。

按语】温病传至阳明,最易伤阴劫液。所以前人有温病下不厌早和急下存阴的说法。本病例高热,便难,腹中胀满,证明病情已在阳明,如不为之攻下,坐视病情日趋严重,难免发生他变。今治用增液承气汤,一面养阴增液,一面釜底抽薪,甚合病情,故能一击而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