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技术-五个步骤

 baoyisheng143 2022-01-21

作者:何蔓婷,高文莫,谭包生,耿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种植中心

1.病例摘要

1.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3岁。2011年5月以主诉“上下颌牙列缺失”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患者因牙齿松动,于数月前拔除口内剩余牙,现来我科要求行双颌种植固定修复。既往体健,无全身系统性疾病。

1.2临床检查:患者头面部外形基本对称,双侧颞下颌关节未触及弹响及压痛。口内见上下颌无牙颌,牙槽嵴中度吸收(图1)口内黏膜未见明显异常。上下颌牙槽嵴垂直向距离过大,水平向颌位关系轻度不调,呈Ⅲ类关系(Ⅰ类关系:上下颌相对位置正常;Ⅱ类关系:下颌相对上颌位置后缩或者上颌相对下颌位置靠前或者两者皆有;Ⅲ类骨面型:上颌相对下颌位置靠后或者下颌相对上颌位置靠前或者两者皆有)(图2)。

 图片

图片

1.3放射线检查:初诊锥形束CT示右上后牙区牙槽嵴垂直高度不足。15位点牙槽嵴距上颌窦底可用骨高度距离为2.5mm,14位点为5.0mm,24位点为7.0mm,25位点为3.0mm。11、21位点牙槽嵴垂直向及水平向可用骨高度充足。35、32、42、45位点牙槽嵴垂直向及水平向可用骨高度充足。

1.4诊断:上下颌牙列缺失

1.5治疗计划:

(1)种植外科方案:上颌15、14、12、22、24、25位点种植术加15、14、24、25位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15、25位点分别植入Straumann4.1mm×8mm种植体1颗,14、12、22、24位点分别植入Straumann4.1mm×10mm种植体1颗;下颌垂直向及水平向可用骨量充足,考虑在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引导下行35、32、42、45位点种植,分别植入Straumann4.1mm×10mm种植体1颗。

(2)种植修复方案:患者外科术后口内情况显示上颌种植体轴向相差较大,考虑上颌行6颗种植体支持的粘接固位一体式种植固定修复;下颌4颗种植体轴向较好,考虑下颌行4颗种植体支持的螺钉固位一体式种植固定修复。上下颌牙槽嵴中度吸收,龈距离较大,修复体不宜过重,最终修复材料选择CAD/CAM数控切削钛支架烤塑。颌位关系轻度水平向不调,呈Ⅲ类关系,为使前牙排牙为正常覆覆盖,在上颌前牙区设计唇侧牙龈饰瓷,修复体龈端形态设计为鞍式。

1.6治疗过程:

(1)种植手术过程:患者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显效后,上颌牙龈切开翻瓣,球钻定位,逐级扩孔,按照种植外科方案于15、14、24、25位点行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于15、14、12、22、24、25位点植入6颗种植体;下颌安放数字化外科导板,在导板的引导下行35、32、42、45位点不翻瓣种植,均植入4.1mm×10mm种植体1颗,种植体安装愈合基台。

(2)种植修复过程:

①2012年2月,术后2周复诊,口内检查及曲面体层放射线片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图3)。行临时义齿修复。因上颌种植体初始稳定性不足,术后未行种植体支持临时义齿修复,将上颌旧全口义齿组织面软衬后作为临时过渡义齿,缓冲义齿组织面。下颌修复体由旧全口义齿经Pick-up技术制作种植体支持临时修复体。上下颌过渡义齿口内像(图4)。

 图片

图片

②2012年5月,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15种植体脱入上颌窦内(图5),患者强烈要求不取出。开始最终修复,23及25种植体距离过近,遂未选择23种植体参与支持最终修复体,更换愈合基台为封闭螺钉,支持上颌永久修复体的种植体为14、12、22、25;下颌为35、32、42、45(图6)。

 图片

图片

1.7随访与复查:2012年9月,戴入永久修复体4个月后复查,曲面体层放射线片示15种植体位于上颌窦内部,且种植体位置较上次发生改变(图7A)。患者否认鼻塞,流涕,头痛等不适症状。

2017年8月,戴入永久修复体5年后复查,患者自述上颌前牙区唇侧牙龈压迫不适。曲面体层放射线片示:右上颌窦内未见种植体高密度影(图7B)。拆除上颌修复体,磨改唇侧龈瓷后,复位上颌修复体。2019年4月,戴入最终修复体6年后复查,患者自述右上颌牙龈肿痛,咀嚼不适。口内检查示修复体轻度着色,未见其他机械并发症。曲面体层放射线片示14种植体周可见碟形骨吸收,右上颌窦内未见种植体高密度影(图7C)。

 图片

遂拍摄锥形束CT示右上颌窦未见种植体高密度影,提示右上颌窦种植体消失(图8);右上颌窦开口呈开放型,直径4.51mm(图9)。拆除修复体后见14种植体Ⅲ度松动,取出14种植体,建议患者重新修复。

 图片

图片

2.讨论

本病例是一例上下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右上后牙区垂直可用骨高度不足,行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佩戴过渡义齿修复期间,发现15位点种植体脱入右侧上颌窦内,此时,曲面体层放射线片示,种植体颈部向上呈直立状位于上颌窦内侧。由于患者强烈拒绝通过手术取出上颌窦内种植体,遂开始永久修复,并进行密切随访。

4个月后,曲面体层放射线片示右侧上颌窦内种植体位置发生变化,种植体颈部朝向远中,“横躺”于上颌窦底部。提示种植体在上颌窦腔内为游离状态,未发生任何纤维性或骨性黏连。继续随访,5年后,曲面体层放射线片示右侧上颌窦内种植体影像消失。拍摄锥形束CT进一步探查种植体,未发现种植体影像,可见患者双侧上颌窦开口呈开放型,右侧上颌窦窦口直径4.51mm,左侧上颌窦窦口直径6.47mm,因此推测该种植体可能经上颌窦开口排出。

种植体脱入上颌窦作为上颌窦底提升种植手术并发症之一,目前发生较为罕见,相关报道较少,但其发生率在逐渐增高。该并发症的发生常因骨结合障碍、手术经验不足导致种植窝过度预备或上颌窦黏骨膜穿孔,种植体负荷过大或力分布不均等原因导致。

本病例种植外科手术后15位点种植体初始稳定性欠佳,未进行种植体支持的过渡义齿临时修复,主要由黏膜承担力。当义齿受力时,黏膜发生形变,义齿下沉或形成支点而发生翘动,从而将15种植体推入上颌窦内。在密切随访中,发现该种植体在上颌窦内为游离状态,同时,该患者上颌窦开口较大,约为4.5mm,提示种植体存在经窦口自行排出的可能性。

此前,有学者进行了类似病例的报道,该文献指出因患者回忆并无吞咽种植体的感觉,故作者认为种植体可能在患者睡觉时由上颌窦窦口排出。本病例在诊疗过程中,发现该患者对痛觉较不敏感,且患者自述无吞咽或喷出种植体的感觉,结合以往类似病例结论,推测种植体可能是在患者睡觉时,由上颌窦窦口排出后经消化道排出体外。

本病例是目前已知报道的种植体脱入上颌窦后消失,种植体停留在上颌窦内时间最久且无症状的病例。此前曾报道过的类似病例相较本病例,种植体在上颌窦内存留时间较短。种植体脱入上颌窦内一般无症状,但也可能引起感染,造成上颌窦炎或其他鼻旁窦炎症,同时也存在误吸的风险。

故大多数学者仍认为,种植体脱入上颌窦后应立即取出,以避免后续发生不必要的严重问题。目前取出上颌窦内种植体的方法包括Caldwell-Luc手术及内镜手术。上颌窦底提升后,种植体初始稳定性较差,当无种植体可承重时,尽量不采用黏膜支持式旧义齿作为过渡义齿,防止发生种植体脱入上颌窦内或种植体松动脱落等并发症。

种植体脱入上颌窦内后,若患者无不适主诉且强烈拒绝手术取出种植体,可暂行定期观察。由本病例可知上颌窦内脱落种植体存在自行排出可能,但仍存在并发感染及误吸等风险,需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