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 | 显微外科技术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何东生 2022-01-2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的退变年龄在提前,颈椎病的手术年龄呈现高龄化趋势,临床医生正面临着处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脊柱老化的脊柱难题。

图片

脊柱老化,新的医疗挑战

图片

老年人脊柱老化对医疗保健系统和临床医生构成了独特的挑战,因为这些患者通常有以下特点:更多的合并症、更低的骨密度、更严重的脊柱退行性变和更大的跌倒倾向。

除此之外,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还有以下特点:

01

老年人多存在广泛的颈椎退变,脊髓受压症状严重。

02

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程往往较长,加之多节段受累。或伴有颈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等,其临床表现多较为严重。MRI表现为脊髓受压呈波浪状或串珠状改变,严重者还伴有受压节段脊髓内高信号改变。

03

前角细胞及皮质脊髓束、后束随年龄增加而产生的退变。

04

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合并矢状面失平衡,矢状面失平衡进一步加剧脊髓症状,合并脊柱整体失衡等。

05

全身系统合并疾病多,80%-90%合并有内科疾病,60%合并有两种以上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心梗、肺气肿、颈动脉斑块等。

老年颈椎病人面临着年龄大、病情复杂的难题,同时硬脊膜变薄,骨质疏松,骨化重,这类患者是否需要手术?如果手术,采取什么方式?可否在保证神经安全的前提下行前路直接减压,并减少椎体塌陷、骨质不愈合的发生率?围手术期风险这么大,如何预防?下文将逐一讲述。

图片

脊柱手术,显微技术显奇功

图片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引入手术显微镜和显微技术,有几大优势:切口小、出血少、视野清晰、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早期回归工作。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01

立体视觉优于裸眼

图片

切口小、手术部位深,裸眼操作不容易保持3D立体视野(裸眼下深部切口要大于瞳距(约65mm)。如果手术操作部位小于6.5mm,不能保持双眼的立体视觉。

02

立体视觉优于通道

图片

图源 / 中日友好医院邹海波教授

·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能够使“瞳距”压缩至22~28mm,即使在切口深部也能保持3D立体视野。

·    可以完美的弥补微创通道手术中保持3D立体视野的问题。

·    显微镜下能够很容易的识别出血点,可以更好的术中止血。

手术方式如何选择?三图说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大案例,一网打尽技术要点

图片

6年来,笔者接诊的60岁以上颈椎前路患者达95例,最大84岁。其中1例摆体位时颈部过伸,造成症状加重,3月后恢复;1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5天做完磁共振检查回来后,发热、肺炎,去ICU后症状加重,其余均顺利康复。均予彻底或者充分减压,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现象出现,无内固定松动及骨质不愈合出现。

下面分享4个经典案例:

案例1

王某,女,81岁,四肢麻木、步态不稳2年,双手精细动作不能,踩棉感,打软腿,平时拄拐勉强步行,室内活动为主。

患抑郁症多年,一直口服抗抑郁药。胸腺瘤,无重症肌无力。

1月前摔伤,症状加重,搀扶也不能下床,食欲差,精神萎靡。

查体:上肢肢肌力3~4级,下肢肌力2~3级,双手精细动作不能,双侧Hoffman(+),双侧Babinski(+)。JOA评分3。

心脏超声:左室前壁中下段动度减低,节段性室壁运动不良,LVEF:59%。

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4-V6的T波低平。

X线片:未见不稳。

图片

C5/6

图片

C6/7

图片

检查结果显示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椎管狭窄。

图片

·    C5/6、C6/7骨质增生。

·    C7椎体后缘后纵韧带骨化。

·    韧带骨化主要位于椎体后壁的右侧。

诊断: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高血压病(3级),2型糖尿病,抑郁症,陈旧性脑梗死,胸腺瘤。

治疗方式:

·    保守治疗

·    手术治疗

      –  前路

      –  ACDF

      –  ACCF

      –  后路

      –  椎管扩大成形

      –  固定融合

图片

老人的肌肉松弛,气管牵拉的阻力小。

图片

术中脊髓监护显示:感觉诱发电位一过性下降50%。运动诱发电位无变化。

图片

术后患者精神明显好转,四肢活动较前好转。JOA评分7,盐袋压迫,刀口辅料干燥,没有渗出。

术后拍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术后皮下软组织内没有出现明显的脑脊液漏。

术后三个月复查

图片
图片

案例 2

尚xx,男,76岁。主诉:颈后疼痛伴双上肢麻木2月,双下肢疼痛伴麻木1月。走路踩棉感,卧床2月,精细动作不能完成,保守治疗效果差。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8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3年。

查体:颈椎后凸畸形,颈部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各肌肌力3级,双手握力3级,双下肢各肌肌力2级,双上肢深反射(+),左侧霍夫曼征阳性。

入院DR(颈椎正侧位)

图片

入院颈椎CT

图片

C5

图片

C6/7

图片

MRI

图片
图片
图片

C4

图片

C5

图片

 C6/7

图片

腰椎MRI

图片

L4/5

图片

诊断:1.脊髓型颈椎病,2.颈椎融椎畸形,3.腰椎管狭窄症,4.高血压病,5.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治疗方式:

·    1.保守治疗

·    2.手术治疗         

         C4、C5(ACCF)+C6/7(ACDF)

术前评分:JOA评分左侧4分,右侧4分。

术后评分:JOA评分左侧7分,右侧7分。

术后

图片
图片
图片

案例3

张xx,男,63岁。主诉:双上肢麻木伴双下肢走路不稳5年,加重2个月。

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活动度稍受限,双手麻木,以左手为著;四肢肌力Ⅳ级左右;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双侧跟腱反射(+),双下肢肌张力稍高,右侧霍夫曼征(+)。

 评分:JOA左侧7分,右侧8分。

术前影像学检查-X ray(正侧位)

图片

术前影像学检查-X ray(过伸过屈位)

图片

术前影像学检查-CT(矢状面)

图片

术前影像学检查-CT(横断面)

图片

术前影像学检查-MRI(矢状面)

图片

 术前影像学检查-MRI(横断面)

图片

诊断: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管狭窄症。

治疗方式:

·    保守治疗

·    手术治疗

     –  后路

     –  前路

              ·    ACDF

              ·    ACCF

      –  后前路、前后路

手术:

·    全麻显微镜下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C5/6);

·    术中脊髓监护。

结果:

手术非常顺利,虽然骨化节段较长,借助于显微镜,从C5/C6间隙进入,彻底潜行减压至C6椎体后上缘,后纵韧带骨化及脱出髓核切除彻底,骨化的后纵韧带后方与硬脊膜粘连严重,而且硬膜也有骨化,如勉强切除会造成脑脊液漏,遂将其与四周彻底漂浮。

术后三天下地,自述步态稳定性明显好转,四肢肌力接近Ⅴ级。

JOA:左侧11,右侧13。

术后影像学检查-X ray(正侧位)

图片

术后影像学检查-CT(矢状面)

图片

术后影像学检查-CT(横断面)

图片

术后影像学检查-MRI(矢状面)

图片

术后影像学检查-MRI(横断面)

图片

术前、术后评分

图片

案例 4

胡某某,女,41岁,主诉:右下肢麻木4月余,突然加重伴四肢不全瘫7天。

查体:感觉平面在胸骨角,四肢肌力Ⅱ~Ⅲ级,双侧肱二头肌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肱三头肌肌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双侧霍夫曼征阳性,双侧髌阵挛阳性,踝阵挛阳性。

JOA:左侧3,右侧3。

术前影像学检查-X ray(正侧位)

图片

术前影像学检查-X ray(过伸过屈位)

图片

术前影像学检查-CT(矢状面)

图片
图片

C6/7后方巨大后纵韧带骨化,明显“双边征”,怀疑硬膜囊骨化

术前影像学检查-CT(横断面)

图片

后纵韧带骨化侵占椎管在95%以上,硬膜囊明显受压。

术前影像学检查-MRI(矢状面)

图片

术前影像学检查-MRI(横断面)

图片

椎管极度狭窄,颈髓受压变性。

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并四肢不全瘫,颈椎管狭窄症。

治疗方式:

·    保守治疗

·    手术治疗

      –  后路

      –  前路

                 ·    ACDF

                 ·    ACCF

       –  后前路、前后路

手术:

·    全麻下颈椎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    后路单开门

·    前路ACCF(C6次全切)

·    术中脊髓监护

结果:

·    手术非常顺利,后纵韧带骨化及脱出髓核彻底切除。

·    术后症状马上缓解,术后三天下肢肌力接近Ⅴ级,上肢肌力恢复至Ⅲ~Ⅳ级。

·    后路脑脊液漏。

·    JOA:左侧11,右侧12。

术后影像学检查-X ray(正侧位)

图片

术后影像学检查-CT(矢状面)

图片

潜行减压,骨化的硬脊膜漂浮。

术后影像学检查-CT(横断面)

图片

术后影像学检查-MRI(矢状面)

图片

术后影像学检查-MRI(横断面)

图片

术前、术后对比

图片
图片

术前、术后评分

图片

颈椎前路患者,尤其是老年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有其特殊性,直接减压,虽然手术操作风险大,但是减压效果好,更加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重视的是,显微镜及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明显降低手术操作的风险,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的协作不断深入,随着药物、麻醉及围术期各种监护水平的提升,年龄已经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

技术要点

·   熟练的显微镜下操作技巧

·    一手磨钻,一手吸引器

·    一手吸引器,一手咬骨钳

·    双手交替,左右开弓

优点

·    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纤维环、硬脊膜、后纵韧带、骨赘、小血管。

·   传统裸眼下颈椎前路手术,光线不好,很多操作是靠感觉保证安全,尤其是在术中使用磨钻时,即便是很有经验的大夫也是靠感觉感受是不是骨质已经磨透,而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的看到骨质磨透的过程,从而实现视觉和感觉对安全的双重保障。

·    视野清晰,便于止血。

·    左右两手配合比与助手配合默契,特别是出血时。

·    清晰的显示硬脊膜的波动,利于分离组织的粘连,如:髓核间盘组织、后纵韧带与硬脊膜之间的粘连。

·    便于显示硬脊膜微小的破裂,早期处理,避免脑脊液漏。

·    便于调整视角,精准减压,充分减压。

·    避免或者减少椎体次全切除,椎间隙减压,减少椎体塌陷及骨质不愈合的发生率。

小结

·    借助显微镜的照明与放大,实现精准操作,确切止血。

·    根据病情,首先减压没有骨化部位的压迫,然后再减压容易造成硬膜损伤的部位。

·    重视潜行减压,潜行减压后,椎体相对缘可以提供填塞止血材料的空间,对出血部位形成有效压迫。

·    术中填充多少明胶海绵及生物膜根据术者经验,以没有死腔为限,少了效果不好,多了容易引起脊髓的压迫。

·    显微镜可以借助良好的照明及清晰的立体视野帮助术者完成手术,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结论

显微镜下颈椎前路手术安全、清晰,尤其是对于骨化重,压迫重,椎管狭窄重,合并畸形的患者,带来更大便利的同时,髓核、后纵韧带、钩椎关节、骨赘减压更加彻底。

根据病情、术者的习惯,采取个体化治疗。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