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翩翩蝴蝶绕古音

 新用户8489cL9T 2022-01-22

文:王鼎贤 聂传安


  曾经读过的书、背过的诗、走过的路都能“化”在自己的文章中,但每个人的“化”法有不同。

  但如何“化”,又是许多孩子面临的问题。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班王鼎贤同学的文章,也许就能学会一个“化”的技巧。

  又是一遍又一遍枯燥地练习着小提琴曲子,指尖残留着黑色的线。(台上表演很风光,但背后的练习都不容易)     

  “休息一会儿吧。”我想。便拿起手机点开了小提琴演奏曲,本想着边熟悉节奏,边写会儿作业,却不料自己竟然陶醉在曲子中。这曲子既不同于琵琶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也不同于洞箫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它是如同蝴蝶在花丛飞过,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倏尔疾行。它似蝴蝶闪闪的翅膀,在我心头萦绕。(好美的感觉)

  这也让我不禁想到古人所写的琴声。(由音乐到文字。这不是简单的迁移,这必须建立在二者都熟悉的基础上)

  一个正值弱冠的少年对女子的追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似乎隔着书籍我都能感到少年红着的脸儿,小眼睛偷偷看着那女子,手指又小心翼翼地弹着琴。他希望能以琴声来亲近她,得美人的认可。这画面里的男子着实可爱。(这就进了文字的形象层,进行了再造想像。再造想象属于想象的一种,是根据语言的表述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这一段是从《诗经》开始)

  在深深的竹林中,天也黑了。林中坐着位中年男子,不知头发是披着还是束起,不知是黑衣白衣红衣还是彩衣,只知他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正与明月为伴儿。皎洁的月儿,是否也在倾听他的琴声?(到了盛唐,看到王维的“竹里馆”)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刘长卿在演奏时,手指拨动七弦上的声音之清凉,如同松涛的声音。虽然我自己没有听过松涛声,此刻心灵却似乎能够感到那调儿是怎样的。(我们可以通过耳朵去听,也可以通过文字去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辅相成。到了中唐,听刘长卿“弹琴”)

  嵇康押到东市受刑时,弹奏了一曲《广陵散》。我想他那时应该是羽衣翩翩,手指在弦上拨动着。那拨动着的不只是琴弦,还有人的心,三千太学生没能保住他的命,而他也带走了自己的清高与不合世俗。(回到晋朝那个令人感慨与遗憾的场面)

  《世说》中有一则,说王羲之的两个儿子王子猷、王子敬都得了重病,子敬先走了。当子猷去弹子敬琴时,琴弦已经不和谐。于是子猷恸哭道:“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一个月后,子猷也去世了。想来琴与人共处久了,也会生出“情”。我们不知道的是,这是子猷的心境所致,还是琴真的跟着自己的主人走了。(兄弟二人感情深厚。人与琴相合相融,更为感人)

  随着手机里小提琴曲完毕,我惆怅的思绪才被拉回。(呼应前文)

  我轻轻地关掉音乐,又拿起了琴。此时的窗外,有几只蝴蝶在绕着花儿翩翩起舞。(含蓄的结尾,一般比直白的结尾更有味道)

  鼎贤文章写了几位古人:“君子好逑”中的君子、王维、刘长卿、嵇康、献之徽之兄弟……

  这些人我们都熟悉,但我们熟悉的古人还远远不止这几个。

  鼎贤之所以从百千人中将这几个人“拎”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特征:与“琴”有关。

  对,物以类聚,人以“琴”分。

  而世上事远不止“琴”事,就鼎贤而言,就有学习、吃饭、运动、玩耍、休息、打理自己的长辫子等等等等要做的事,而她为何单写“琴”事?

  对,她的业余爱好就是与“琴”相关,拉小提琴。

  由拉小提琴,而想到爱琴的古人,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化”的技巧:把背过的诗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与自己的爱好紧紧联系起来,“化”在文章中。

  因为是自己的爱好,所以写起来自会得心应手,才会充满感情。

  此时我们明白,爱画画的黄浩容文章里为啥多涉及美术及其它相关艺术。

  有自己的爱好,懂自己的爱好,再以自己的爱好为圆心,大量收集整理与之相关的素材,形成素材库。写作时只是根据主题去选择、排序的问题了。

  说到排序,也要说说鼎贤的用心。此文中的几个古人的顺序,前三自然是按时间先后排,但后二因都涉及“琴”与“死亡”,程度更甚,所以即使是在唐朝之先的晋朝,也排在最后。

  对,最感人的最好最后出场,这也是“压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