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伴旅】强基础、重临床、促转化,推动智慧医院实践与未来

 医伴旅 2022-01-22

图片: 千图网/Pexels | 撰稿: 医伴旅内容团队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1月14日-16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以线上形式召开。会议主旨为“强基础、重临床、促转化——构筑血液学创新发展新生态”。

第二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直播截图

本次血液学科发展大会邀请了国内外众多血液学研究界的专家,共同交流、探讨血液学最新前沿进展,总结分析国内外血液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月16日,在大会的主旨报告和闭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率先发表了本次大会第一主旨“智慧医院实践与未来”,围绕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改善就医体验、引领医学变革、重塑管理模式以及对未来医院的展望等5个方面进行介绍,一起来深入了解下。

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宁光院长表示:“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已经得到国家极大的期许,希望公立医院能够更加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公立医院的改革以及他努力的目标也是在往这三个方面去追求。”

为落实智慧医院“医疗数字化”实践,宁光院长表示,瑞金医院已在上海率先开始了便捷就医7+2场景,将诊疗嵌入到医院全过程,让患者仅凭一部手机就可以全生命周期关爱自身健康,让诊疗“病人无感知,健康全感知”。

便捷就医7+2场景包括精准预约、智能预问诊、电子病历卡、互联互通互认、医疗付费一件事、线上申请核酸检测及智慧急救。

精准预约:大数据精确测算,实现全科室号源时段精确到30分钟内,部分精确到15分钟以内,基于智能分诊知识库,为患者提供智能在线分诊推荐,让患者就医一步到位,简便易行。

智能预问诊:为解决患者候诊时等待时间过长产生不耐烦心里的问题,智能预问诊通过大数据赋能+深度学习,共享和自建了345个专科知识库,利用患者候诊时间,AI赋能询问病史,提高就诊效率,让患者候诊即就诊。

电子病历卡:门诊、住院病例全数字化,实现患者免卡就诊,病例随身,方便追溯。

互联互通互认:建立患者诊疗档案,各医院门诊、住院工作站互联互通互认,让患者检查不重复,省钱又省心。

医疗付费一件事:减少患者就医来回奔波缴费流程,诊间即可诊断、就医、缴费,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诊间全方位看病就医。

线上申请核酸检测:通过“互联网+”模式,实现一键预约、一步检测、一网查询,只需到医院进行一次取样即可,预约即报告都可以在手机查询。

智慧急救:上车即入院,通过落实救护车5g网络,更好的和医院之间取得联系,节省救治时间,也就是说在这种场景下,患者登上救护车就相当于进到了医院抢救。

数字化转型-改善就医体验

转化医学大设施打造研究型智慧病房,无感知全方位收集患者个体数据,通过智慧病房配套的智能地板、智能吊柱、粪便采集装置等各类智能设备为患者提供舒适、便捷的住院体验。

技术发展-引领医学变革

由气动传输自动化存储系统组成的千万级大设施临床生物样本库、全景动态扫描PET-ct及冷冻电镜群组成的先进影像中心、高通量NGS/质谱/药筛组成的多组学实验品台、生物信息超算体系及大数据平台所构建的研究体系,将在精准化与个体化领域引领医学变革。

未来展望-健康管理周期、服务衍生无边界

宁光院长表示:“随着生物信息化超运算能力的大幅度提高,通过四位一体的方法,能够真正的找到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且,针对发病机制开展一些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历经进一步追求的目标,比如说能够进行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衍生无边界,实现患者无感知,健康全感知,医疗高效率,为老百姓提供全天候的健康服务,真正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健康至上,生命至上的这种健康理念。”

强基础、重临床、促转化,推动智慧医院实践与未来

国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想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就必须强基础、重临床、促转化,推动智慧医院实践与未来,而医伴旅自创立以来,也一直秉承初心,为国人寻求最优质的医疗资源,让国人就医不在受限,为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