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一系列是简单记录我自己课上讲到过的知识点,不属于课后反思,也不属于教学设计,大家随意看,随意看就好。 附:本课寒假预习资料 (点击进入相关链接) 《画杨桃》词语资料 本课生字书写视频1 本课生字书写视频2
本课生字书写视频3 《画杨桃》课文朗读
本课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画杨桃》这篇课文记叙了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老师还启发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别人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课中讲解了词语“审问”“半晌”“和颜悦色”的意思。
在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我看到的杨桃时这个样子的呢?我又是怎么画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同学们看到了我的画后,有什么反应?读一读,演一演。 抓住神态:哈哈大笑。语言: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从同学们的反应中,我感觉到了什么? (在嘲笑我、他们觉得我画错了)认真读第五小节,圈出老师的动作词。其中“审视”这个词需要理解一下,是仔细地看,一边看还会在一边思考地看。比如:审问、审题。思考:老师为什么要来到我的座位上来看讲座上的杨桃?重点来了,当老师让同学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二次师生对话,个个吞吞吐吐,说得断断续续。(演得很像,看来平时深有体会) 通过两次对话语气的截然不同,同学们能体会之前是是错了,现在很难为情。重点中的重点句子,第17自然段老师的话,画上横线反复读,逐个词语理解。看杨桃的角度不同,那么看到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正如盲人摸象一样,摸到的位置不一样,那么感受到的样子也不一样。如果别人说的话,做得事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许别人想的、说的、做的是正确的。我们不能嘲笑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