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未来中国海鲜需求增加,但国内供应却严重不足!

 一号水产 2022-01-22






最近国外著名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讨论了水产养殖业可能对全球海鲜供应链产生的影响,根据该文章观点,未来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增长,将受到包括消费者需求变化、政策的限制以及环境问题的影响,中国的水产养殖或将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

另外,中国可能会尝试通过增加国内淡水养殖和近海水产养殖来弥补海鲜缺口,但仅靠国内生产不可能弥补这一缺口。中国可能会增加海产品进口,可能会扩大远洋渔业(DWF)产业,并在国外进行海鲜生产投资。

根据斯德哥尔摩恢复力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办的《One Earth》杂志发表的文章报告称,到2030年,中国可能海鲜产量需要增长9%-27%,才有能满足预计的国内消费需求。

在改革开放期间,中国的海鲜产量大幅增长,这主要是靠198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的水产养殖所支撑。此后,中国海产品的产量呈指数增长。在1978年,国内捕捞渔业发挥了核心作用,占总产量的57%,而在2014年,这一来源缩小到仅15%(图1)。相比之下,水产养殖已增长到2014年占总产量的72%(1978年仅为26%),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均增长了约40倍。

消费者正在改变口味

但是,根据该文章报告指出:“中国的消费者固有的一些消费观念,包括:人工养殖的水产品,无论是品质和安全性都野生水产品;海水产品的品质高于于淡水产品;进口水产品的品质高于国内生产的水产品,特别是一些拥有“干净水源”国家生产的水产品,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例如:澳大利亚,挪威和北美。

另外,中国一些传统消费观点正在改变,国内消费者偏爱新鲜的海鲜,但冷冻产品作为一种更方便的替代品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在城市地区。中国国内冷藏运输能力的增强以及冰箱普及,将进一步使得中国冷冻海产品的消费量增加。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出售的冷冻海鲜比例越来越高,

其中一些是国内生产的。但是,由于缺乏相关进口数据,无法准确的计算出国内生产与进口的比例。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冷冻海鲜消费量的增加,对于海鲜产量提出新的要求。

“虽然经过大量的努力,中国国内准备扩大国内海鲜的生产水平,以此来满足中国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海鲜需求,但仍存在一个关键挑战:即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如何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喜欢传统肉类以及进口物种当中,转化成为消费本地海鲜的习惯。

根据当前的趋势表明,中国对海洋和更高营养级别物种的需求不断增长,这需要更多的饲料来支撑,对于饲料的重要原料(鱼粉)的需求将更高,虽然目前很多研究人员正在寻找鱼粉的替代品,但远远无法满足饲料生产需求。因此,中国想要提高海鲜产量达到消费者的需求,首先需要解决饲料问题,或者减少中国消费者的选择。

国内生产将受到制约

预测中国未来海产品产量将受到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包括环境变化、技术和饲料发展、以及政策制定,将对国内生产潜力产生影响。此外,这些制约因素不仅与中国海鲜生产发展有关,而且与全球海鲜和饲料资源的可获得性有关。

首先,中国国内海鲜供应将主要取决于:更严格的法规,以及可用于水产养殖的饲料资源的影响。尤其畜牧业正在与海鲜行业参与鱼粉的竞争,加剧了鱼粉的缺口。虽然关于新型饲料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特别是对于海水和微咸水物种而言,一些新饲料(例如微藻和昆虫粉)的产量已经增加,但是在如何实现市场化上不确定因素还很大。

贝类和海藻已经在中国水产养殖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的扩张不受饲料的限制,而是能与其他行业争夺空间,但是受到水质下降的影响。当前的趋势已经表明,沿海地区水质日益恶化,但是,严格的监管可能会改变这一趋势。因此,获得健康养殖环境是限制陆地和沿海地区水产养殖规模扩大的关键因素。虽然有些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些创新养殖系统(比如:RAS)”,但是,但是这些系统不确定性仍然很大,包括技术的可靠性,产品的耐用性,以及成本效益。

此外,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淡水水产养殖增长率实际上已经下降,从36%下降到21%,这一增长率下降被认为是日益严重的污染造成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FYP)指出了一项强制性目标,即到2020年将沿海海产养殖面积减少12万公顷,这充分说明了,近海海鲜生产显著扩大的可能性有限。

与许多国家一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存在一定冲突,导致对于水产养殖业的政策难达到平衡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仅靠中国国内水产养殖生产,不可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要,中国将需要新的探索,包括增加海产品进口,扩大其远洋渔业和在国外投资水产养殖。

从海鲜生产大国到海鲜消费大国

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城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逐渐从海鲜出口国,转变成为海鲜进口国,比如三文鱼和厄瓜多尔虾等产品在国内深受消费者喜爱。事实上,中国已经在与其他大型消费国(例如美国和欧盟)竞争进口海鲜,从临近国进口海鲜的可能性同样增加。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海鲜行业正面临的一些流行病,正在对世界各地的海鲜供应链产生影响,它不仅对海鲜的生产,而且在供应链物流上面都产生巨大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在海产品贸易中也再次受到关注,尤其是在中国。比如,最近爆发的冠状病毒,对海产品贸易格局的将产生如何长期影响尚不确定,现在可以确定的是会影响进出口。

中国未来解决海鲜缺口的三大途径:

一、增加进口。按数量计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鲜和鱼粉进口国,这肯定会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海鲜供应量和市场产生影响,但是进口并不能说明一切。实际上,中国目前在全球海产品体系中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一个增值枢纽,很大一部分进口海鲜只是在增值过程流经中国。对于未来,我们认为目前主要进口的商品(例如三文鱼)的进口可能会增加,同时,未来中国海鲜进口数量的增长,将与欧盟和美国等其他大型消费国产生竞争。

二、提高捕捞量。中国在公海捕捞量中所占的份额很大,并且像许多国家一样,中国的船队得到了大量补贴,因此现代化的船队可以提高盈利能力,能减少能源使用和负面的气候影响,但是提高效率还可能造成产能过剩,并威胁到其他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预计未来,气候变化、政策、燃油价格上涨可能会影响到捕捞业的扩张。

三、在国外投资水产养殖。“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总体框架,为国内资金投资国外提供了良好的便利,其中国内资金进入国外水产养殖业是一种趋势,预计将来会越来越普遍,中国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很可能在国外被大量复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