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老诗情淡,竹喧酒意浓”——精品五律如何更上层楼?

 梧桐树边羽 2022-01-22

接到咨询一份如下:

因为忙,而且初看之下,问题并不大,看过之后就忘了。后来作者发私信过来追问,就顺便了解了一下创作动机以及押的什么韵,方便整理看法。

希望咨询的朋友在提问的时候都自带创作手记,不要让我去猜你的动机和表达方式,这样才能尽快地发现真正的问题。毕竟阅读理解的走向有很多种,并不一定能与作者契合。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理解错了,修改就有些自说自话,那么您的咨询也就是问道于盲了。

知道了这首诗就是重回老家的感怀之作,心里就有了底。那么我们来看这首作品,从新韵的角度检测是否合律,表达和内容如何。

向晚家山重,林花谢万红。

残霞辞古渡,落雁觅新丛。

年老诗情淡,竹疏酒意浓。

杯杯邀月醉,聊以慰清风。

“向晚家山重”起句就碰到个难题,这个“重”该怎么读呢?按照押韵来看,这应该是首句入韵,那么这里就应该读“chóng”——意思也才能讲得通。“向晚”,是天色将晚的意思。天色将晚,家乡的山看上去重重叠叠。

可是如果读“chóng”的话,“家山重”就是一个三平尾。“向晚家山重”,“仄仄平平平”。在今天写律句,这是不应该发生的诗病,我们要尽量避免。不要说古人有这种写法,古人还坐轿子呢?今天既然有了新的规定避免吟诵错误,为什么不遵守?

那么是不是发“zhòng”呢?显然也不合理,首先是意思上不通顺,然后发仄声的话,会出现撞韵,同样是诗病——尽管在平仄关系上变为“仄仄平平仄”,不影响平仄推导,但是只要影响吟诵,就是不应该的。

因此首句咱们就得改,要么将“家”字换掉,回到“仄仄仄平平”的仄起平收律句,保留“重”字;要么就要将“重”字换成其它仄声字,改成仄起仄收律句。

不过首句仄起平收或者仄起仄收,都不影响后续平仄关系推导,我们先放下这个问题,看其它地方是否合格。

不论首句是“仄仄仄平平”,还是“仄仄平平仄”,相对的第二句都是“平平仄仄平”——“林花谢万红”,这一句应该脱胎自“林花谢了春红”,不过没有问题,符合相对原则。

再看第三句,根据相粘原则,应该是“平平平仄仄”——“残霞辞古渡”,没有问题。第四句要和第三句平仄相对,“仄仄仄平平”——“落雁觅新丛”,也没有问题。

一直推导下去,整首诗都是符合律诗平仄关系的,没有任何地方出律。

具体的格律诗推导原则,大家去看《格律诗专栏》,有清晰明白的解析过程,这里不赘述。

新韵下押韵没有问题,中二联对仗也没有问题。

所以,这首作品是一首仄起入韵,押新韵“十一庚”部的五律,是符合格律的,但是第一句的“重”字,导致了首句三平尾,虽然不破坏平仄关系,但是无胜过有,改掉最好。

我们再来看看诗意上有没有问题,有就一起修改。

向晚家山重,林花谢万红。

这首作品其实相对来说很简单,首联写傍晚家山景色,对句用“林花谢了春红”,大致交代出晚春时节——时间、地点、事由都有涉及,简洁又有用典,不错的起头。

残霞辞古渡,落雁觅新丛。

颔联继续铺开写景,出句写晚霞渡头,对句写鸿雁起落。对仗合格又不失生动,也做得不错。

年老诗情淡,竹疏酒意浓。

颈联转开,开始写诗人自己的心态,也没有问题。因为上年纪了,所以“诗情淡”了,这是讲得通的。不过对句因为“竹疏”而“酒意浓”,好像缺乏联系。虽然可以用心情好坏随竹子疏密变化之类的话搪塞过去,或者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大多是自欺欺人。

作为一个认真的读者,读到这里是要发问的。为什么竹子稀疏了,你的酒意就浓了?

“竹疏”一词出自唐张泌的《女冠子·露花烟草》:

露花烟草,寂寞五云三岛,正春深。貌减潜消玉,香残尚惹襟。

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何事刘郎去?信沉沉。

可以看到张泌使用“竹疏”,是作为一种状态主语,竹子稀疏,让门槛外很空旷,因而感觉很安静。从“竹疏”到“静”,其中有合理的意境演变。所以要较真的话,“竹疏酒意浓”,缺乏一种让情感触动的媒介,能够从“竹疏”产生到“酒意浓”的单向线性。

竹子稀疏,为什么让你产生“酒意浓”的感慨——这其中缺乏确定的,大多数人能够共情的逻辑思维,因而会让细读的人起疑,比如我。

写诗就是这样,有些东西不要表达出来,大家可以自行猜想,其实是诗人给出了想象轨道,因为生活细节常理对于所有人来说,是相通的。

但是这一句,轨道是脱节的。

反正我是不会看到稀疏的竹子,忽然想喝酒的。世间所有情绪产生,其中必有因果,如果没有,那就不要怪读者不能接受这种跳跃。

那么作者是否在尾联做出解释了呢?

杯杯邀月醉,聊以慰清风。

我们看到并没有,诗人承接“酒意浓”继续发散,写邀月共醉,同时用酒醉这种状态来慰藉春风。

为什么春风需要安慰?没有解释,就像颈联的对句一样,酒意从天而降,忽然又想起来要安慰一下春风。

所以,分开看都是极好的句子,合起来情感没有逻辑线。

这是什么问题?有细节观察,有意象拣选,有灵感捕捉、有词力充沛,但是缺乏整体表达的致密。当然有可能是诗思的跳跃,但是这种跳跃如果变成断裂,在会家子眼中,这首作品就相当可惜了。

当然,一般的人马马虎虎一读,觉得作品不错,就这么过去了。

不过你既然来咨询我,我就有责任给你拎拎清,如果你觉得我说得没错,在下次创作中就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因为凭这位朋友的文字能力,完全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罢了。

下面说说假如我在这么个情境下,在这首作品已经成型的情况下,会如何调整。

首先是第一句的三平尾,“向晚家山重”。这里稍微考虑了一下,出于尽量不动原作的考虑,还是保持“重”字入韵,我们只把“家”字更换成仄声即可。但是这个字要表达出“家”的意思,其实有些难度。想了一下,很难有对应的字替代,那么我们就换一个思路。

根据整体景色描写,即便山长水远,也不会是大山。我们用“小山”这个带有一定意味(眉妆:小山眉)的词,但是“家乡”的感觉要如何体现呢?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这首作品没有标题。我记得在前面有一节专栏中讲过,标题可以承担一部分诗意表达,甚至主题凸显。咱们把这个表达放到标题中就可以了。《返乡偶题》,《故园有感》,怎么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字词,表现出是家乡景色即可。

所以前面的问题,我就会通过标题,解决掉首句三平尾的问题:“向晚小山重,林花谢万红。”这样的话,“小山”、“万红”,大小切换的修辞写法,也有一些别样味道。

那么颈联转折断裂和尾联没来由的清风慰藉,该如何解决呢?

其实很简单,换一个字就行。这一个字既解决了情感触动问题,又解决了清风无凭得慰藉的问题。

我改在下面,大家自己去体会。

《故园抒怀》

向晚小山重,林花谢万红。

残霞辞古渡,落雁觅新丛。

年老诗情淡,竹喧酒意浓。

杯杯邀月醉,聊以慰清风。

这首作品总的来说,是不必修改的。拿出来完全可以秒杀大多数网络上乱七八糟的作品,诗人在之后的创作一方面要保持态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和读者感同身受。

其实也简单,就是写完作品之后,要把自己作为一个完全不在现场的读者,试着吟诵,看是否能够在脑海中画面重现,如果可以,就没有问题了。

不过既然已经到了创作精品这个层次,就可以好好聊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字之变了。

因此除开前面三平尾的不得已修改,后面实际上我只换了一个字,但是这一个字,也许就让思维合理起来了。

再说一遍,我的修改,只是基于我的思路,作者或者读者都不必认同。

但是你如果能够了解我说的什么,知道我为什么修改,那咱们就真的“可以言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