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文物一百八十多万的藏品中,陶瓷,占了最大的比重,可见中国古人对它的迷恋。孩子若想了解真实、生动的中国历史,陶瓷可是一条捷径。 陶瓷,对于中国人有什么独特价值? 我们为什么让孩子了解陶瓷? 怎样的切入方式更适合孩子? ....... 如何通过陶瓷精品文物,挖掘背后历史文化,丰富历史认知角度,感悟美学与技艺........这一次,我们终于有机会。 我们怎么走进陶瓷馆? -陶瓷历史那些事儿- 中国古代所有的艺术品中 陶瓷器,产生最早,绵延最久 它的发展 伴随着中国历史文明的演进过程 它的每一次风格变化 都是时代风尚的完美呈现 宋代青瓷大行其道,只因宋徽宗觉得白瓷的光芒太过刺眼,于是有了“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那一抹圣洁的汝窑天青色,和模仿树木瓜果青翠欲滴的龙泉窑梅子青色,山河破碎、江山尽失,也没有让这位艺术修养极高的皇帝灰心,哥窑瓷器向世人证明,“破碎也是一种美”。 宋代 汝窑天青釉洗 宋代 哥窑贯耳直颈瓶 元代蒙古人长期生活在草原大漠,宋人细腻的审美使他们难于理解,青花瓷涌现了,蓝白色的强烈对比彰显着他们对蓝天白云的无比想往,青翠浓艳的蓝色展示着他们信仰和几乎对整个欧亚大陆的掌控力,而率意奔放的纹饰则诉说着他们张扬不拘的民族性格。 元代 凤穿牡丹纹执壶 含蓄的中国人一向对过于坚硬、透亮的玻璃不感兴趣,为何康熙皇帝却要在紫禁城内设玻璃厂,亲自了解玻璃制作工艺,并请外国传教士传授技艺?只因当时欧洲贵族和教会都崇尚画珐琅器,技术的革新可以打破贸易壁垒,可以改变贸易逆差,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自信,中国人,可以把任何颜料画在瓷器上! 清雍正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陶瓷的美如何感知?- 孩子对于色彩 具有天生的敏感和好奇 不同颜色中 似乎饱含着丰富的性格和情感 或张扬,或含蓄 或热情,或典雅 瓷器艺术 从一出生,就追求着釉色的丰富 大千世界斑斓色彩 都凝结在一件件瓷器的釉色中 我们只看最喜庆、中国人最熟悉的红色 #适合祭天仪式中使用的沉稳祭红釉# #如鸡血般光鲜亮丽的鲜红釉# ![]() #传说在釉料中加入宝石碎屑的宝石红# ![]() #必须在釉料中加入黄金才能呈现的胭脂红# ![]() #如晚霞流光溢彩、难以捉摸的钧红# ![]() -让技艺与文化得以传承- 陶瓷艺术品,它的前身 只是盛装食物的容器 千万年中,无数工匠 把辛勤、汗水、智慧、审美赋予其中 造就了中国人引以为荣的china 技艺的传承可以造就真正的文化自信 远在古老的商代,人们便发明了原始青瓷,到了东汉,真正的青瓷烧制成功,直到隋代,出现成熟的白瓷,为何需要漫长的二千年,瓷器才能打破“青”一色? ![]() 在名扬海外的中国瓷器中,“曜变”最负盛名,日本人每次“请”出它时,都要顶礼膜拜,小心伺候,要烧制出如夜空般幽深的、变幻莫测的蓝色光晕,究竟需要什么高超工艺?在现代科技的仿制曜变与宋代文物之间,细微的差别在哪? ![]() 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食五品俸禄,帝王的宠臣,半个钦差,为何要在景德镇与工匠同吃同住三年?只为了仿造出久已失传、“夕阳紫翠忽成岚”的宋代钧窑瓷器,其釉色如山峦,如火焰,浑然天成,笔墨难描。 -一张图看懂中国陶瓷史- (欢迎收藏转发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