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龍合紋

 天宇楼33 2022-01-22

图片

西周,一個禮治天下的時代。古代中國的禮樂製度在西周已成形,為後來聞名天下的儒家經典《周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國維先生在《殷周製度論》中說:“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西周初周公“製禮作樂”,主流製度變革的同時用玉製度也納入“周禮”的體系,使得玉器創作的功能、主題、造型、風格隨之發生改變。通過禮製,玉的用途變得不再抽象,它被賦予了不同的職責,成為了王公貴族身份等級的標誌和象征。

图片

故宮博物院藏
人龍合體玉飾


“人本”文化

殷商時期,統治者繼承和發展了夏的天命觀,認為天神中的最高主宰者是“帝”,其地位就相當於人世間的“王”,並將天帝與人間的君主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而聯系在一起,認為人間的君主是天帝之子。而在殷人的精神生活中,他們的思想幾乎完全為宗教所籠蓋,自然的各種現象都被神化,有無數神祗充滿於天地之間。在他們的心中,神鬼的世界和人類的世界有著密切的關系,神鬼操縱著整個人類的命運。所以,殷人在日常生活中每每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或是無法解答的問題時,便會占蔔,以求神鬼的指示。殷人尊神重鬼,是一種非常強烈的神本文化。殷人認為,在人與神鬼之間,並沒有嚴明的界限,人死後,靈魂依然存在,需要子孫更加虔誠地敬奉和膜拜。天神地祗人鬼,都是殷人崇拜的對象,而他們信仰的重心則在於人鬼。

图片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人龍合體紋玉璜

周滅商後, 在繼承殷商文化的同時,進行了宗教觀的改革。正如學者張光直所指出的:“商人的觀念中祖先的世界與神仙的世界並未作清楚的分辨,而西周人則在這方面邁進了一步,把上帝及神界放到一個新的範疇,即'天’裏去,把人王當作'天子’,而不復把人王之先祖與上帝合而為一。”在周人的觀念中,至上神“天”有天命予奪的權力,但天命予奪是有一定依據的,須根據人王的政行“德”,故人王須以德配天。而人王的德之善否則是由民之反映而定。因“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王遵天就必須保民,民成為周王克配天命的重要環節。

图片

永寧堡西周墓地5號墓出土
人龍紋玉璜

周人雖然沒有拋棄神權,但至上神與祖先神的二元化,迫使周人把眼光從天上轉到地下,從神界轉向人界,因此周人的德主要指的是周王的政行,而周王能否永保天命,主要看人間民的反映。較之殷人的神權政治,周人的倫理政治應是一種突破。其中也孕育了“人本”主義思潮的萌芽。

图片

虢國墓地2009號墓出土 

人龍合體形玉佩

《禮記·表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禮記·樂記》載:“禮以道其誌,樂以和其聲,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尚書·召誥》中,周公反復告誡成王要敬德,如:“王其疾(亟)敬德”;“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殷商的“神本”文化漸漸被西周的“人本”文化所替代,這也使得人們開始思考:“人”作為“天地之性最貴者”自身的力量和價值,人的主體意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可以說中國文化以“人”為核心的傳統在這一時期才真正邁出了第一步。由神治理時代步入階級社會的人治時代,但神話觀念仍然存在於人的意識中,並且在藝術創作中得到了體現。

图片

張家坡157號墓出土 

人首龍鳳紋玉佩


圖案母題

在禽獸類動物中,最為神通廣大的非龍莫屬,雖然只是古人想象出來的東西,但它寄托了人們的無限向往,人們將無窮力量和萬般變化賦予其身,潛淵入海,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就是這樣一個天神,在周人的眼裏卻不再是神秘莫測的兇神惡煞,而是變為天命維周,與人親和,幇助周人克商承業的護佑之神。“人龍合體”順理成章地成為西周玉器特有的主題紋飾,反映了周人改天換地,勇於進取,敢於變革的創新精神,也是其政權統治奉天承運之合理合法性的一種宣示與教化。

图片

晉侯墓地31號墓出土 

人龍形玉飾

西周人形組合玉器出現地域分布於周原、豐鎬及列國境內,出土玉器墓葬包含陜西寶雞扶風縣墓地、陜西長安張家坡墓地、陜西韓城芮國墓地、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湖北葉家山曾國墓地、山西天馬曲村晉侯墓地、山西羊舍晉侯墓地、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等。根據墓地考古報告、相關出版書籍等資料分析,按母題組合、組合細分、出土墓葬、區域等可發現,此時玉器上的人形多與龍、鳳母題造型結合成組合圖案玉器,按母題可將玉器分為了人龍組合形及人龍鳳組合形兩大類。

图片

應國墓出土
人龍合體玉飾

人龍組合

將西周出土的人龍組合玉器細分,可將造型按人形為主體劃分為側身蹲立式人龍組合及人首式人龍組合。

側身蹲立式人龍組合 此式常以蹲 立式人形組合單龍形製,頭部刻畫均為側臉,人形動態主要表現為上身直立,下肢屈膝蹲踞,人形的上半身結合卷身單龍進行組合,卷龍雕刻頭部位置朝向背部 或前胸。

图片

晉侯墓地63號墓出土 

人龍組合玉佩


人首式人龍組合 人首式人龍組合玉器中,人形的主要表現為簡化的人頭,西周玉器上的人頭有其固定造型表現,從蹲立式人龍組合圖案中的人頭亦可提取與之相同的頭部外形輪廓,表現形式為側人臉形,抽象變形後的人首造型多見圓眼、卷鼻,雙勾卷雲耳、嘴部內凹,或帶有細致密集的陰刻線頭發。這種人首式人龍組合圖案多以玉佩、玉組佩組件、玉璜或口琀等為載體,人首和龍紋采用單陰線或雙陰線勾勒於玉器之上。

图片

陝西扶風縣黃堆3號墓出土

人首龍紋玉佩

人龍鳳組合

在人龍鳳的組合圖案玉器中,組合形式有人首龍鳳組合與人形龍鳳組合。人首龍鳳組合玉佩,人首紋置於玉佩最上端,下端的鳳鳥與龍同身相連。人形龍鳳的組合中,鳳鳥常居於玉器圖案組合的最上端。

图片

張家坡157號墓出土 

人首龍鳳紋玉佩


| 構圖方式 |

嫁接融合

嫁接融合是將一個具象圖形嫁接到另外一個圖形,使整體圖形看起來變得特別。在西周人形組合玉器中,蹲立式人龍與人龍鳳組合多采用了嫁接融合的手法。如山西曲沃晉侯墓出土的人龍鳳形玉器。《山海經·海外東經》:“雨師妾在其北,其人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因此有學者認為該形態為祈求降雨獲福的“雨神”像。但將龍形與人形做分色拆分處理後,可以看出玉器造型將龍頭巧妙的嫁接到人的兩臂,雖然整體外形還是以人形為主,但雙手表現的母題形態同時被強調出來。這種嫁接融合的構成手法是用龍替換人身體組合部件,組合部件形態獨特,同構組合的新圖案形成了整體亮點,引起人們強烈的解讀興趣。

图片

山西曲沃晉侯墓出土 

人龍鳳形玉器

連接融合

連接融合構成方式表現為兩兩圖形各一端對接式相連,銜接考慮到圖案之間的融合性,圖形不做生硬的拼湊,連接位置或結合圖形內涵表達做合理設計構圖。連接融合常見於人首式的組合圖案玉器,有龍身與人首頸處相接組合成新的復合圖形。連接融合後的新圖形或發生鏡像對稱、反轉對稱等組合變換,形成帶有一定秩序美感的復合結構圖案。例如山西曲沃縣晉侯墓人龍合體佩,在玉器圖案中多見交尾龍的造型,即兩兩龍頭縱軸對稱,尾部做交尾勾連組合,而這件玉器將人首與龍首依靠長長的龍身相連,龍頭置換到尾部做交纏勾連,原本的龍頭位置由人首替代。

图片

晉侯墓地63號墓出土

人龍合體佩

疊加融合

疊加融合運用於西周人龍組合玉器圖案表現為人龍紋樣的平行疊加,圖形間可見由於疊加產生兩兩圖案形態共用這一構成表現。如羊舌晉侯墓地出土的人龍組合佩,玉器外形為一條卷身吐舌的龍形,尾部與龍首不相連,龍身為一等寬的開口圓環,吐舌連接龍身呈螺旋式盤旋。將龍身與龍舌中的紋飾進行細分,可觀察舌形與龍身上具有明顯的人首與龍形的疊加。龍舌與龍身中的紋樣中均含兩條共身的龍形,中心的人首既與龍舌做連接又與舌上的龍尾做連接,構成了疊加的復合紋樣。龍身的圖案構圖相似,從圖形解構來看,共身雙龍疊加於整個大的龍身,為第二層圖形,而人首同時又疊加於共身雙龍紋之上,位於最上端,整體形成了三層疊加的復合形。

图片

羊舌晉侯墓地出土

人龍組合佩


如果說史前人類把自身異化到神的世界中,靠想象來征服自然力,創作出人神雜糅的怪誕圖騰形象是原始思維狀態下的必然產物,是人與動物還未完全脫離的意識產物。那麽隨著人類自我意識的覺醒促使道德產生,在宗法和禮樂文明形成的西周,“君子比德於玉焉”,使玉作為人類文明進程中禮儀與信仰的載體,玉器設計中主觀加入人身作為創作元素,將人形與具有至高地位的龍鳳元素進行融合,且使人在圖案構成上占位及占比突出,是西周人進入藝術審美階段後,將自身意識覺醒與自我認知融入到造物中的有力證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