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前一个动作,调血糖、降血压!专通心肝脾胃肾,全身受益~

 昵称29955596 2022-01-22
中医讲:病从寒起,寒从脚入。

“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心脏“,汇集了身体一半的经络,与身体各个器官相通。

Image

连接人体脏腑的12条经脉,有6条经过足部,更是分布有60多个穴位。而这些穴位就是人体器官在足底的反射区。

Image

中医认为,按摩对应的穴位,能调整其对应的脏器功能,延缓器官的衰老,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效果~

所以,每天泡脚后/睡觉前,我们不妨进行一些足部按摩!

Image

Image

找准穴位按摩,好处不请自来

Image

1

行间泻肝火,太冲养肝气

行间穴位于脚趾的第1、2趾之间间这个穴位属火,对应肝器官

而肝又属木,五行里讲木生火,所以容易急躁、生气、激动、上火的,就是肝火太旺,可以按揉此穴,有清肝泻火、疏肝解郁的功效。

Image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1、2趾骨连接处的前凹陷处。

它是肝经的原穴,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经常按摩刺激,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帮助维持正常的肝脏功能

Image

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甲亢、中风等患者,日常可以用手按着太冲穴往前推,推到行间穴,每天1-2次,每次30-50下,能降低疾病急性发作的风险

Image

2

太白穴:健脾、调血糖

在人体各个器官中,脾的功能就是将食物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如果脾的功能出现问题了,就会造成营养堆积,引发高血糖、高尿糖等病症

Image

专家建议我们,每天按摩足太阴脾经的原穴——太白穴,它具有补脾健脾效果。

位置:平放足底足弓往前推,推到跖骨,跖骨后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太白穴

Image

按摩方法:大拇指按住太白穴,向脚跟的方向推,每天30次左右,有酸胀感即可。

3

 内庭穴:泻胃火、补胃气

内庭穴在足背侧,第2、3趾间。顺着按摩和逆着按摩有不同效果:

Image

顺泻:顺着脚趾的方向,即用食指从脚背开始,经此穴,划到脚指头,可以帮助泻胃火适合有口臭、消化不良、便秘等人群

Image

逆补:逆向,即从脚趾划向脚背,可以帮助补足胃气适合脾胃虚寒(有食少、腹泻、肠鸣等现象)的人群

Image

4

 涌泉穴:固肾控血压

涌泉穴位于足底心,前三分之一中间处,蜷缩脚趾时足前部凹陷的位置就是了。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所以说这涌泉穴又是肾经的起始之穴滋阴潜阳、醒神安神的功效。

Image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肝肾阴阳失衡,即肾阴不足,引起肝阳偏亢所致。因而按揉涌泉穴还能辅助降压

另外,现代医学发现,按揉涌泉穴后,可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及代谢,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Image

按摩方法:用掌心按摩,先将两手搓热,分别对着脚心按摩,同时还可以用点穴器点按,持续3-5分钟,一天可以做三组,点按强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度。

Image

5

复溜穴,暖脚又益肾

复溜穴位于内踝尖和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三横指宽的位置。

它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是调节肾经的一个枢纽,专治水液代谢失常,具有补肾滋阴、利水、活血、消肿之功效。

Image

对于静脉曲张、水肿腹胀;自汗盗汗;气血不通,手指、脚趾常麻木等情况都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Image

我们提倡按摩前热水泡脚。一来是软化脚底皮肤,更好地刺激穴位;二来能扩张脚部血管,增加全身血液循环,也能进一步增加穴位按摩效果。

Image

泡脚时我们也可以适当加点中药包,如生姜、艾草、益母草、红花等,经过科学配比,能更好地帮助祛寒散湿助眠~

Image

看着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懂这穴位按摩的好处了吧~

那就赶快行动起来,睡前按摩按摩穴位,全家一起健康生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