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非之死(秦始皇传6)

 昵称4X6owk9e 2022-01-23

嬴政重组了领导集团,加强了政府和军队的执行力,于是将灭六国提上了议程。围绕在他身边的李斯、尉缭都是实干家,他们一起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当时秦强六国弱,只要能够破坏六国联合,各个击破,秦终将打赢兼并天下的战役。嬴政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另外嬴政继承了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李斯建议秦王政先攻最近的韩国和赵国,“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韩国本来就是六国中最弱的一方。到韩桓惠王时,韩就已经臣服于秦国。嬴政即位后,通过与韩国地不断作战,将韩国的疆域不断缩小,只剩下都城阳翟与其周围十多个中小城邑,基本上已是名存实亡之国了。最要命的是,韩国还不断地给秦国割地,以求秦国不要再攻打他。嬴政一边笑纳韩国的大礼包,一边就在边境厉兵秣马。公元前233年,韩王安向秦称臣。公元前231年,韩王安献韩国南阳一带给秦国,嬴政派内史腾去接受韩国所献之地,任命他为代理南阳守。公元前230年,嬴政命令内史腾从南阳攻打韩国,一举击败韩军,擒获韩王安,就在韩国的故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可以说,灭韩之战乏善可陈,基本上是韩国半卖半送,嬴政没花什么力气就灭了韩国。

灭韩之战很无趣,但这其中有一个人物却是不能不提,他就是韩国的公子,荀子的高足,李斯的同门,鼎鼎有名的韩非子。韩非目睹韩国积弱的情况,上书韩王请求变法,但韩王始终不肯重用,于是韩非于是像前辈先贤一样,退而著书。他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这些书文采斐然,更重要的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韩王对这些书不加理会,但远在西方的嬴政却成了韩非的忠实读者,自觉成了韩非的粉丝团长。韩非的很多政治主张如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名实相符,都对嬴政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韩非的著作为嬴政日后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嬴政兼并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当初吕不韦在中华书局官方发行的《吕氏春秋》,终究敌不过韩非在起点网写的《韩非子》。粉丝是用钱来投票的,尤其是像嬴政这样的重量级粉丝,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决定性的。

嬴政派大军攻打韩国,要求韩国交出韩非。韩王连自己的土地都保不住,自然也保不住韩非。不得已,韩王只得派韩非出使秦国。嬴政见到自己的偶像韩非之后,特别高兴,对韩非备加重用。这样一来,嬴政对李斯就相对有些冷落了。面对同门师兄弟韩非的受宠,李斯是有心理准备的,无论是从理论还是辩才,李斯自认不及韩非,但韩非的受宠还是让他觉得失落。他的老鼠哲学决定了他是不会放弃对最高地位的追逐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曾经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吕不韦可以铲除,同学韩非当然也是可以的。

李斯才华不及韩非,但他有一点比韩非要强,那就是可以不择手段。韩非是公子出身,为人光明磊落,李斯小吏出身,学会了很多底层的尔虞我诈。仅凭这一点,李斯就可以致韩非于死地。

李斯没有表露出来对韩非的妒意,而是在慢慢寻找时机。机会也很快给他找到了。当时韩国已经濒临灭亡,齐国宰相后胜接受了秦国的贿赂,不在与秦为敌,剩下的楚、燕、赵、魏等国想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嬴政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惊,马上命大臣商议,魏国人姚贾自愿出使四国,姚贾用重宝在四国间周旋,居然说服四国都不出兵,四国的最后的合纵抗秦就这样土崩瓦解了。姚贾回来报告成果,嬴政大喜,封姚贾食邑一千户,拜为上卿。

姚贾曾经当过魏国最低等的城门看守,又曾经被赵国驱赶出境,韩非本身是公子出身,对姚贾的人品颇为不满,就到嬴政面前说姚贾的坏话。韩非认为姚贾用秦国财宝贿赂四国君王,犯了是“以王之权,国之宜,外自交于诸侯”,贪污公款,假公济私。接着又揭姚贾的老底,说他是“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认为重赏这种人是不利于“厉群臣”的。

嬴政于是召姚贾来对质,姚贾这种人本是辩士,能周旋四国完成使命的当然口才极好。他对答如流,说以财宝贿赂四君是为秦利益考虑,如果是“自交”,他就没有必要再回到秦国;对自己的出身他也毫不隐讳,并列举姜太公、管仲、百里奚等名人为例,说明一个人的出身低贱和名声不好并不碍于效忠“明主”。

见嬴政慢慢入港,他反过来劝嬴政不要听信谗言。嬴政此时对韩非产生了怀疑。

李斯见韩非得罪了正当红的上卿姚贾,于是主动和姚贾靠拢。这两个人都出身微末,对公子哥出身自命清高的韩非很是不满,于是结成了对付韩非的同盟。

针对韩非曾上书劝嬴政先伐赵,缓伐韩,于是李斯和姚贾出手了,他们诋毁说,韩非这个人是韩国的公子,他一定不会帮助秦国,这是天性所决定的。现在大王如果不用这个人的话,一定不要久留他,更不要放了他,一定要把他除掉,否则将会是秦国的祸害。嬴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下令将韩非入狱审讯。李斯为防夜长梦多,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别人是为兄弟两肋插刀,李斯关键时候插兄弟两刀,在老鼠哲学的指引下,李斯谁都可以牺牲。韩非想向嬴政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只好服毒自杀。嬴政在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便令人赦免韩非,然而此时为时已晚。

事实真是如此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这么写的,原来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现在我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李斯毒死韩非,嬴政一查就能知道,但嬴政连追查都没有。不追查,说明嬴政不想查,或者是不用查。不管哪一种,都说明嬴政已经知道是谁毒杀了韩非。既然知道是李斯毒杀韩非,嬴政又不追究,这就说明嬴政是做出了一个选择:在李斯和韩非之间,嬴政主动选择了李斯!

韩非和李斯的优劣,前文已经有了纂述,韩非在理论和辩才上都比李斯高出一筹,但在嬴政的战略计划执行力上,李斯比韩非强太多。对六国实行收买、反间,这是嬴政、李斯、尉缭等人商定的国策,在具体操作中,由姚贾具体执行。韩非以姚贾假公济私为名进行反对,很明显站不住脚,因为实际上四国的合纵计划流产,秦国躲过一劫。而韩非的举动不但违背秦国的既定战略,与领导班子的思想背道而驰,很难不让人怀疑韩非的动机。至少韩非没有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想问题,这已经伤害到嬴政的心了。在先灭韩还是先灭赵的立场上,韩非又再次暴露了自己的立场。当时韩国可以一鼓而下,而赵国是战国后期的北方强国,不但有对付北方匈奴的精骑兵,还有宿将李牧。嬴政又不是傻子,先灭韩还是先灭赵他看得很清楚。这里不仅暴露出韩非为韩国考虑的本质,同时嬴政也对韩非彻底失望了。

在嬴政心里,最容不下的就是背叛。一个被母亲背叛过的人本身已经够敏感的了,韩非把嬴政当成普通庸主随意欺骗,这更加重了嬴政的反感。

韩非虽然人才难得,但在大政方针上与嬴政的策略背道而驰,不但不能执行政策,反而成为了兼并六国的阻力。这样的人,嬴政当然会选择放弃。

在人才的使用上,有用不是第一位的,能用、好用才更重要。韩非固然有用,但不如李斯能用、好用,在韩非和李斯之间必须做一个选择的话,当然选择李斯。

在这一点上,后世的曹操是嬴政的知音,曹操杀了很多有才的人,他杀边让,杀杨修,杀孔融,杀崔琰,只要是不能为之所用,和既定方针有违背的,曹操是不惮将他们杀掉的。鲁迅说,他是不敢去说曹操的,因为害怕曹操把他杀掉。

韩非虽死,但他描绘的封建帝国的蓝图由我来建设!嬴政远眺着暮色中的东方,默默地和自己的偶像告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